張東明
馬克·吐溫說過,19世紀出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侖,一個就是海倫·凱勒。美國著名作家海爾博士也曾斷言,海倫的《我生活的故事》是1903年文學上最重大的貢獻之一。品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們對于被譽為“精神楷模”的海倫和作為一個出色作家的海倫都可以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修辭立其誠”,這是寫好文章的要訣。一篇好的散文,必定是作者至性真情的流露!都偃缃o我三天光明》是引人入勝的,想象是那樣豐富,文筆是那樣流暢;但它所以能深深地打動我們,還在于它的真摯而強烈的感情,在于它所給予讀者的敞開心扉的親切感。在這篇用第一人稱寫的、富于激情的作品里,作者傾訴了她對生活的禮贊,表達了她的生活態(tài)度。正由于文章是作者至性真情的流露,所以雖然整篇文章都是虛擬的,所記敘的事情多是非現(xiàn)實的,但使我們感受到了更高的真實情感的真實。
在文章中,作者處處用視聽健全的人來和自己作比,整篇文章都是用對比的手法來寫的。作者在對比中表達了她的生活態(tài)度,人對生活要有強烈的緊迫感。缺乏這種態(tài)度,我們雖然視聽健全,卻有可能什么都看不見;具備了這一生活態(tài)度,你將會發(fā)現(xiàn)一個美麗的新世界在你面前敞開。這樣的道理,我們也許不止一次聽到過,但現(xiàn)在由作者這樣一個五官三殘的、用手來感知世界的人道來,不能不給我們以更強烈的震撼和更深的啟迪:三天,在作者那里等同全部生命的三天,對于我們每個人不是平平常常的嗎?
遭遇到作者這樣嚴重生理缺陷的人是少有的。但是對于作者,生活依然是美好的。作者以動人的、富于詩意的筆觸,表達了她對生活的愛戀。作者在她虛構的“三天”里所集中表現(xiàn)的,乃是對人類生活的高度禮贊,它贊美了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繁衍于斯的大自然,稱頌了人類往昔的歷程與現(xiàn)代的文明、燦爛的文化和沸騰的生活。在文學作品中,作家對自然、對歷史的刻畫與她的精神世界的深度是不可分的。作家在闡釋自然、歷史時也闡釋了自己的心靈。在海倫對自然、歷史、人的禮贊中,也體現(xiàn)了她對這一切的深刻理解。
透過這些,我們看到了一種精神堅韌不拔的精神,自我超脫的精神,追尋美和崇高的精神,這也正是引導人類邁向未來的精神。而只要這種精神還存在,海倫·凱勒的名字就不會被遺忘,《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就將為人們所珍視。正如羅斯福夫人為海倫的《我生活的故事》寫的前記所說:“這個故事是永遠不會完結的。人類精神的美一旦被人認識,我們就永遠不會忘記!”
(選自《外國散文名篇選讀》)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