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qū)第八中學 薛立成
文章的結構往往是作者心情變化的思緒線索和邏輯力量。
教學魯迅《滕野先生》這篇散文,我把開頭一節(jié)掉到第三小節(jié)之后,要求學生討論:能不能這樣調換?重組后的差別在哪兒?作者為什么這樣?學生討論的結果是這樣的:“東京也無非是這樣!遍_頭一句的確可以掉到第三小節(jié)之后。因為“這樣”是指示代詞,是近指。描寫“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jié)”,花下“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白天閑逛公園;傍晚,學跳舞,弄得地板“咚咚咚地響得震天,兼以滿房煙塵斗亂”的事實。如果安排在此,是文章結構的常式?墒亲髡邊s安排在文章的開頭,看似悖論,其實是作者故意這樣安排的。目的是引起讀者注意看清:這一幫清國留學生不學無術、成天閑逛、附庸風雅以及忸怩作態(tài)的可鄙嘴臉。這也是魯迅先生離開東京去仙臺學醫(yī)的緣由。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