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wǎng)首頁 語文 數(shù)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世紀人物回顧·梁啟超

    維新故人重放光彩

    梁氏故居是思想道德教育鮮活教材。

    維新奮發(fā)精神應為時所用為世所用。

    【核心提示】

    今年5月,全國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shè)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如何在中小學生中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全國上下廣泛討論的話題。在今天,“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為天下人謀永!钡却呷藠^進的字眼,似乎在一些年輕人心目中日漸失去感召力;愛國主義、理想、信念、情操,面臨被網(wǎng)絡(luò)游戲、日韓音樂、流行時尚所代替的危險。此時此刻,追溯一位維新志士少年時代的成長歷程,竟顯得如此迫切。我們希望,對這位故人幼時身影的凝望,能夠觸動更多青少年的心靈。畢竟中華民族的未來寄托在他們身上。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近代史上,梁啟超是一個異常響亮的名字。他集政治家、學者、作家于一身,以激情澎湃、大開風氣的文章,為轉(zhuǎn)折時期的中國思想界帶來了一股不可抵擋的洪流。他留下的1400余萬字著作,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史學、哲學、法學、社會經(jīng)濟學、新聞學等諸多領(lǐng)域的學術(shù)研究。

    梁啟超雖然已經(jīng)逝去大半個世紀,但在廣東新會、北京、天津乃至日本神戶,不僅其故居保存良好,而且他那強國、改革的愿望至今仍然鼓舞著無數(shù)海內(nèi)外同胞。1914年他在清華大學演講時提出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被清華大學沿用至今。然而,在北京香山植物園內(nèi),這位風云人物、學界泰斗的墓碑上沒有生平,沒有任何一個頭銜。透過這座墓碑,我們看到的是一位為國家復興而奔走呼號,為民族振興而鞠躬盡瘁的知識分子的高大形象。

    梁啟超去世時,曾有一副對聯(lián)這樣寫道:“三十年來,新事業(yè),新智識,新思想,是誰喚起;百千載后,論學術(shù),論文章,論人品,自有公評!贝舜涡聲校屛覀兩钋懈惺艿,梁啟超的精神雖然誕生在風雨飄搖的昨日,但在當下,其分量與價值不但不會減損,還能轉(zhuǎn)化為推動歷史和社會進程的巨大動力。紀念梁啟超,就絕不僅限于維修故居、吸引觀眾的簡單思路,他的遺址和事跡是對青少年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樹立崇高理想的鮮活教材;他那維新奮發(fā)的精神,更應為時所用,為世所用,以彼時之維新促今日之體制改革,以彼時之新民促今日之公民素質(zhì),以彼時之愛國促今日之團結(jié)共進。梁啟超曾宣稱,有朝一日“舉國行當思我耳”。我們相信,大到“神舟五號”升空,小到每一件具體工作的革新,讓維新故人留下的精神財富,在百年之后的時空中再次煥發(fā)光彩,便是回應這一預言的最好方式。

    梁啟超生平貢獻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我國近代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改革家、文學家。

    倡導變法維新1895年赴京會試期間,協(xié)助康有為發(fā)動在京應試舉人聯(lián)名請愿的“公車上書”,要求清政府拒簽《馬關(guān)條約》、變法圖強。維新運動期間,曾任《中外紀聞》、《時務報》等刊物主筆,發(fā)表《變法通議》,影響巨大。1898年參與戊戌變法,受光緒帝召見,負責辦理京師大學堂、譯書局事務。政變后逃亡日本,先后創(chuàng)辦《清議報》和《新民叢報》,鼓吹改良,同時大量介紹西方社會政治學說。

    反對復辟帝制辛亥革命之后,回國任北洋政府司法、財政總長。1915年,發(fā)表著名的《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猛烈抨擊袁世凱稱帝野心,并與蔡鍔策劃發(fā)動了護國戰(zhàn)爭。

    文化貢獻卓越流亡日本期間,倡導“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1918年退出政壇,赴歐考察西方文明。主張光大傳統(tǒng)文化,用東方的“固有文明”來“拯救世界”,晚年被譽為清華大學“國學四大導師”之一。梁啟超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lǐng)域都有較深造詣。其著作《清代學術(shù)概論》、《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國文化史》等,具有很高的學術(shù)價值。所遺《飲冰室合集》共計148卷,1400余萬字。

    【專家說法: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夏曉虹──真知灼見為學界重視】

    梁啟超是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群體中最完滿的典型代表。無論是疾呼變法圖強、宣傳西方文明,還是提倡君主立憲,他的興奮點始終與時代的興奮點保持一致,其內(nèi)心的矛盾和政治主張的“多變”,完整地反映了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歷程。梁啟超的許多真知灼見,比如立法修憲、開通民智、改造國民性,現(xiàn)在很受學界重視。

    梁啟超提出了很多建設(shè)性的意見,但缺乏作為政治家必備的實際操作能力,而且他還是一個“全無城府、一團孩子氣”(胡適語)的性情中人。他反對康有為參與復辟帝制,但他卻真誠地為導師祝壽;康有為去世時,他還主持吊唁儀式。他應胡適之邀來北大講課,卻在課上公開批評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徐志摩結(jié)婚的時候,他身為主婚人卻在婚禮上嚴厲批評徐志摩,要徐志摩認真對待婚姻。他去世前曾患尿血癥,被醫(yī)院誤診為右腎腫瘤,親友紛紛譴責醫(yī)院,他卻告誡眾人不能因為現(xiàn)代人科學知識還不成熟便從根本上懷疑科學。他以生命的代價留給人世間一份最為寶貴的寬容。

    梁啟超和他的子女們

    梁啟超及其子女的生平事跡在毗鄰故居的梁啟超紀念館中有詳細介紹。梁家是一個和睦、幸福、兼具傳統(tǒng)底蘊和現(xiàn)代風氣的文化大家庭,梁啟超的9個子女,在文學、經(jīng)濟、圖書館學等方面各領(lǐng)風騷,其中尤以建筑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統(tǒng)專家梁思禮3個中國科學院院士最為著名。3個兒子都是院士,這在中國堪稱絕無僅有的家族傳奇。

    梁啟超雖以文風犀利激蕩著稱,但在與家人的通信中,卻以曉暢、親切的文字表達了許多關(guān)于教育的獨特見解。大到提倡智育、情育、意育三位一體(智育教人不惑,情育教人不憂,意育教人不懼),提倡“趣味學習法”,小到推薦鳥瞰、解剖、會通“三步讀書法”,他總是像朋友一樣,循循善誘地為孩子們的成長、發(fā)展提出建議。有評論稱,梁家的薪傳不僅在于學術(shù)成就本身,更在于文化和人生價值的取向,這為當代中國家庭提供了厚重的借鑒意義。

    【記者目擊:尋訪梁啟超少年時代】

    1933年,文學大師巴金乘船游覽了新會天馬河中一棵冠蓋300畝的古榕樹,寫下了散文名作《鳥的天堂》。他在文章結(jié)束的部分寫道:“遠遠地一座塔聳立在山坡上,許多綠樹擁抱著它……那里就是朋友梁的家鄉(xiāng)!

    這里所描寫的,便是梁啟超的故鄉(xiāng)。1873年,中國近代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梁啟超,出生于新會鳳山之下茶坑村一個私塾先生之家。日月有晦明,四時寒暑易,待到我們尋訪之際,先生辭世已75年,但這座百年故居仍然深藏于曲折盤桓的村宅中心,四周廣植葵、榕、柑、橘,綠野無極,人聲少聞。

    梁氏故居建于清光緒年間,是一幢高墻圍筑的青磚黑瓦平房,梁啟超的少年時代便在此度過。想當年,在梁家門前來來往往的人,有誰曾料到會從這個門口走出一位撼動世紀之交中國政壇文壇的思想文化巨人?在尋訪梁啟超少年時代的過程中,我們漸漸摸索出這位維新巨人從啟蒙到成長的心路歷程。

    梁啟超12歲外出游學之前生活和成長的這個家庭,一向以質(zhì)樸、端凝的家風聞名鄉(xiāng)里。梁啟超從小在品德修養(yǎng)上深受祖父的影響。據(jù)資料記載,每年上元佳節(jié),祖父都要攜諸孫來到當?shù)匾蛔鶑R宇,對著廟內(nèi)繪有忠臣孝子的圖畫,“指點而示之曰:‘此朱壽昌棄官尋母也,此岳武穆出師北征也’,歲以為常!蔽挥谛聲隙顺龊L幍难麻T,是南宋將亡時宋軍與元軍最后激戰(zhàn)至覆滅的古戰(zhàn)場。每年清明祭掃路過崖門時,祖父總愛向兒孫講述當年南宋宰相陸秀夫背著幼主投海殉國的情景。這些歷史人物的愛國精神,深深地激勵著童年時代的梁啟超。

    在今天,梁氏宅院內(nèi)中規(guī)中矩的廳堂布置,讓人依稀看到了這位祖父不茍言笑的面容。正廳中間桌子上置放著一對青天大花瓶,兩側(cè)墻壁上懸掛著八仙圖案的金木雕彩瓷畫,典型的正統(tǒng)家庭氣象。在這個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梁啟超,日后卻遠遠超越了父輩“文死諫,武死戰(zhàn)”的忠君思想。在封建王朝的尾聲,他以維新思想為基礎(chǔ),寫下了《新民說》、《少年中國說》、《中國不亡論》等名篇,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心中,描繪出一個改天換地的強國之夢。終其一生,梁啟超雖然因為政見的“多變”屢遭詬病,但他愛國的宗旨卻從未改變。

    在新會人眼里,少年時代的梁啟超是個不折不扣的神童。當?shù)厝肆鱾髦S多關(guān)于梁啟超幼時出口成章的故事。有一次,他爬梯子玩,看到祖父站在梯子下,便天真地唱道:“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還有一次,梁啟超給來訪的客人敬茶,客人隨口說了句:“飲茶龍上水”,梁啟超回應道:“寫字狗扒田”,兩個人用的都是新會俗語?腿苏b:“東籬客采陶潛菊”,梁啟超即對:“南國人懷召伯棠”。才思之敏捷令人驚嘆。

    梁啟超“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0歲前往廣州應童子試時,當眾以盤中咸魚為題作詩,“神童”之名傳遍鄉(xiāng)里。12歲考中秀才、17歲考中舉人,他曾令授業(yè)先生發(fā)出“吾不能教之矣”的感嘆。一度沾沾自喜的梁啟超,直到18歲時第一次領(lǐng)教到康有為“新學”的“大海潮音”,才如“冷水澆背”,毅然舍去舊學,投奔康有為門下。

    梁氏故居內(nèi)至今保存著梁啟超接受啟蒙教育和讀書的地方“怡堂書室”。書室很有點魯迅先生筆下“三味書屋”的味道,正中懸掛著孔子的像,兩旁分別是“讀圣賢書”、“立修齊志”的對聯(lián)。書室中間按“品”字形擺放著3張課桌及條凳,室內(nèi)仿佛至今仍然回蕩著誦讀“之乎者也”的稚嫩童聲。不難理解,梁啟超雖以新學聞名,但終生保持著儒家尊師重教的傳統(tǒng),即使政見相左,仍然將康有為奉為恩師,且在“五四”運動時反對全盤否定儒家文化,這一切或許早就在這間書室里埋下了伏筆。

    由于梁家是耕讀之家,并不富裕,“數(shù)畝薄田,舉家躬耘”,所以除了讀書外,勞動同樣也是梁啟超少年時代接受教育的途徑之一。梁啟超曾在《三十自述》回憶父親蓮澗先生“督課之外,使之勞作”,言語舉動稍有不謹或者偷懶,父親便會訓斥道:“你看看,你還像個正常的孩子嗎?”

    此外,母親趙氏的教育對梁啟超的立身處世也有極大影響。有一次,母親嚴厲教育兒子不可說謊。她那“欺人與竊盜之性質(zhì)何異”的質(zhì)問,令梁啟超終生難忘。

    梁啟超小時候都干些什么家務活?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得而知,只不過梁氏故居入門右側(cè)可見一間廚房,內(nèi)設(shè)木磨、椿、灶臺、櫥柜等物什。百多年前,梁啟超小小的身影應該時常出現(xiàn)在這里吧!實際上,梁啟超赴北京完婚之后還攜妻子回來住過一段時間,長女思順就誕生在他們的寢室──故居正廳南廂的耳房。

    【書記觀點:江門市委書記陳繼興──愛國創(chuàng)新有現(xiàn)實意義】

    江門五邑人才輩出,歷史名人有明末著名理學家陳白沙、民主革命先驅(qū)陳少白、近代中國第一個飛行家馮如、著名僑領(lǐng)司徒美堂等。其中,中國近代史上的風云人物梁啟超,毫無疑問是最有分量的一張文化名片。

    梁啟超思想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主張變革,倡導創(chuàng)新。他認為創(chuàng)新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動力。這一思想對我們今天進行體制改革和文化創(chuàng)新,仍有著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目前我市提出“工業(yè)強市、外資民資富市、科技興市、環(huán)境優(yōu)市”四大發(fā)展戰(zhàn)略,積極打造制造業(yè)基地、物流基地、能源基地,充分發(fā)揮“榕樹效應”,做大做強龍頭企業(yè)和優(yōu)勢產(chǎn)業(yè)等理念,都是開拓創(chuàng)新的具體體現(xiàn)。

    梁啟超把畢生精力投入到振興中華的愛國事業(yè)上,他的政治主張和思想學說對毛澤東、周恩來、陳獨秀、魯迅等在內(nèi)的幾代中國人都產(chǎn)生過深遠影響。因此他的愛國主義思想對于當前青少年教育也具有重大的意義。

    江門各級黨委政府一直都十分重視梁啟超故居保護。故居分別在1993年和2001年進行了兩次較大規(guī)模的維修和增建,并在2001年投資900多萬元建成了梁啟超紀念館。梁啟超故居1996年經(jīng)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4批國家級重點保護單位。2000年被命名為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F(xiàn)在,我們對梁啟超故居的保護和開發(fā),已經(jīng)納入《江門市建設(shè)文化名市規(guī)劃綱要》,納入挖掘僑鄉(xiāng)歷史文化資源的系統(tǒng)工程中。

    今年2月,省委書記張德江到江門視察指導工作時要求,江門要在廣東建設(shè)文化大省上做出貢獻,我市將認真貫徹落實張德江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著力打造人文文化、僑鄉(xiāng)文化、旅游文化和社區(qū)文化“四大品牌”。為此,我們今年要努力抓好五項重點工作:一是完成8集電視文獻片《五邑華僑歷史豐碑》拍攝工作;二是建設(shè)華僑博物館;三是建設(shè)五邑華僑廣場;四是將于10月舉辦首屆“中國僑鄉(xiāng)華人嘉年華”活動;五是做好開平碉樓的保護開發(fā)及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工作。

    【后代訪談:梁啟超幼子、中科院院士梁思禮──父親強國夢正在實現(xiàn)】

    (梁思禮1924年生于北京,是我國著名火箭控制系統(tǒng)專家,導彈控制研制領(lǐng)域創(chuàng)始人,航天可靠性工程學開創(chuàng)者和學科帶頭人之一。)

    記者(以下簡稱“記”):您出生在北京,對廣東感覺怎么樣?

    梁思禮(以下簡稱“梁”):父親自稱“梁新會”,我的祖籍是廣東。直到1981年我才第一次踏上故土,每次回來都會有新的感受。去年回來時,我對廣州市民中掀起的“航天熱”感到很高興。

    記:您5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您小時候?qū)λ挠∠笫鞘裁礃拥模?/p>

    梁:父親晚年大部分時間是在天津飲冰室度過的。他在飲冰室寫出了多本有影響的專著,如《歐洲心影錄》、《清代學術(shù)概論》等,直到生命的盡頭,他還在寫《辛稼軒年譜》。寫作之余,他還給在國外學習的子女們寫過300多封信。父親性格開朗,我大姐在我出生前早兩年生了一個小Baby,然后我父親51歲時有了我這個“老Baby”,他就譯作“老白鼻”作我的乳名。他曾把著我的手,以“老白鼻”之名給大姐思順寫過幾封信。

    記:您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父親的影響?

    梁:父親對我的直接影響較少,但他遺傳給我一個很好的“毛坯”,他的愛國思想通過我的母親及他的遺著《飲冰室合集》,使我一生受益。在我心目中,父親一生愛國,竭力想使國家富強,“新民、強國”是他不變的追求。他意識到“欲維新我國,當先維新我民”,提出了以“新民德、開民智、養(yǎng)民力”為核心的“新民”思想,力圖使民眾實現(xiàn)“人的現(xiàn)代化”,從而達到強國的目的。再比如他積極介紹西方先進思想,但又不是盲目地全盤洋化,這些思想都是很超前的。

    記:您父親生前一直遺憾子女中沒人學自然科學,而您卻實現(xiàn)了他的遺愿,您在專業(yè)上的選擇也是因為父親的原因嗎?

    梁:當時主要是出于工業(yè)救國、技術(shù)救國的思想。我們那個時代的人出國是為了學成之后報效祖國。我們兄弟姐妹9人當中,有7人出國留學,但全都回來了。1949年,我從美國留學回國的時候,有位同學留在美國。都是搞洲際導彈,我的工資只有他的百分之一,他在西雅圖一個小島上還擁有高級別墅。有人問我有何想法?我的回答是:我研究的導彈是保衛(wèi)我的祖國的,我感到無上光榮和自豪。

    記:除了愛國思想之外,您和父親還有什么相似之處?

    梁:業(yè)務上,父親是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政治、法學、經(jīng)濟、歷史、哲學,無所不包。我則是從無線電到自動控制再到計算機。性格上,我與父親一樣,崇尚趣味主義,愛好廣泛,大學時我參加過學校古典式摔跤隊,并獲得美國十大學聯(lián)邦(BigTen)冠軍。聽音樂、下象棋我都很喜歡,有NBA的球賽,我總要擠出時間看看。

    記:您曾參與“神舟五號”的研發(fā)工作,還聲稱“神五”升空憑的是“中國航天精神”。您怎樣看待“航天精神”與您父親畢生追求之間的聯(lián)系?

    梁:作為中國第一代航天人,我從親身經(jīng)歷中體會到,中華民族的“航天精神”可以概括為24個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xié)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于攀登。這24個字是中國航天事業(yè)40多年實踐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從第一顆原子彈、第一枚導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到第一艘“神舟”飛船,中國航天人總是以不斷進取的姿態(tài),一步步地邁向航天科學技術(shù)的高峰。我父親一生為振興中華、奮發(fā)圖強大聲疾呼,我們都是希望祖國繁榮昌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今父親在《新民說》、《少年中國說》中表達的新民、強國的理想,正在一步步變?yōu)楝F(xiàn)實。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