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首頁 語文 數(shù)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愛國者的一生

    廖就勝

    梁啟超是一位杰出的愛國者,他的一生,是愛國者的一生。愛國,就是對祖國有著深厚的思想感情。這種思想感情,能夠推動人們?yōu)樽鎳莫毩⒏粡姸燎趧趧雍陀⒂聭?zhàn)斗。梁啟超的一生,自始至終保持這種對祖國深厚的思想感情。他正是在這種思想感情的激勵下,登上中國的政治舞臺,進行各種活動。

    隨著形勢的發(fā)展和社會實踐的變化,梁啟超的愛國思想言行,也有著不同的具體內容?偟目矗簧煞譃樗膫階段。

    第一階段:從1895年至1898年,他的愛國思想以變法救國為主。希望通過變法維新,達到救亡圖存的目的。

    梁啟超的青少年時代,資本主義已進到帝國主義階段。1894年日本發(fā)動了侵略中國的甲午戰(zhàn)爭,這是列強在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過程中所采取的一個重要步驟。戰(zhàn)爭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恶R關條約》簽訂后,帝國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在這關鍵時刻,以康有為為首的維新派,明確提出要挽救民族危機,并反對割讓臺灣。這時的梁啟超也義憤填膺,在1895年參加“公車上書”后,又懷著愛國的激情,跟著康有為出報紙、寫文章、建學會、辦學校,大力宣傳,要求變法維新,救亡圖存。

    1896年,他辦《時務報》,宣傳變法的理論、內容和途徑。1897年,到湖南擔任時務學堂的總教習,培養(yǎng)變法維新的骨干,還與封建頑固派展開大論戰(zhàn)。在這過程中,梁氏以達爾文的進化論和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學說為武器,對二千多年來占統(tǒng)治地位的封建意識,進行了猛烈的沖擊,因而形成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1898年的戊戌變法運動,首先是作為愛國者的救亡運動而出現(xiàn)的。在這個運動中,梁啟超的愛國思想已充分表現(xiàn)了出來。這個運動最后雖然失敗了,但它的歷史意義仍然是巨大的。

    第二階段:從1899年至1903年,他的愛國思想以革命救國為主。在“百日維新”失敗后,他逃亡到日本,吸取了一些經驗教訓,加上在和孫中山的交往中受到孫的影響,使他的思想和革命派日益接近,并希望通過與孫中山聯(lián)合,共謀國事,以達到救國的目的。

    這個時期,他在日本于1899年創(chuàng)辦《清議報》,進一步揭露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丑惡行徑,揭露清政府的腐敗與無能。他寫文章大談革命與破壞,大聲疾呼要破壞封建專制政體。他開始認識到,要救國,必須進行革命,“革也者,天演界中不可逃避之公例也。”

    1902年2月8日,他在日本創(chuàng)辦了《新民叢報》。他懷著愛國、救國的熱情寫文章,一切問題都從救國的立場去考慮。如他寫了《釋革》、《新民說》、《少年中國說》、《愛國歌四章》等文章,大大激發(fā)了當時青年們的愛國熱情。有的青年讀了梁氏的文章,以至拍案而起,準備大干一場,去建設一個少年中國。有的青年讀了梁氏的愛國歌,振作了精神,準備為祖國的崛起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三階段:從1904年至1918年,他的愛國思想以憲政救國為主。

    1903年,梁氏到北美游歷,他親眼看到資本主義制度較之封建制度,具有很大的優(yōu)越性。但由于他同時看到美國社會中許多腐敗和黑暗的東西,從而片面地認為英國和日本的君主立憲制,要比美國的民主共和(共和立憲)流弊少,更切合中國的國情。加上康有為對他在第二階段傾向革命的表現(xiàn)給予激烈的反對和嚴厲的斥責,使他又與革命派疏遠起來。從此,革命與破壞也不講了。他在自己辦的報刊上,又大力宣傳君主立憲制,反對暴力革命。但他宣傳的重點則在立憲上,認為有了憲政,人民有權根據憲法辦事,去發(fā)展資本主義,中國就可以富強起來,就可以達到救國的目的。

    在這個階段中,又可以劃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從1904年至1911年,他主張君主立憲;后期從1912年至1918年,他贊成共和立憲。在這后一時期,他為了捍衛(wèi)民主共和,全力反對袁世凱稱帝和張勛復辟。為此,他拒絕了袁世凱高價賄賂,與蔡鍔發(fā)起護國戰(zhàn)爭,從軍往廣西,成立護國軍兩廣都司令部和軍務院,冒著生命危險去說服龍濟光反袁,并不惜與康有為老師決裂,最后取得勝利。他認為:“已經掛上的民國招牌,從今以后千千萬萬年再不會卸下,”不管什么人,“再要想做中國皇帝,乃永遠沒有人答應。”①

    梁氏的憲政思想很早就有,只是到1904年以后,才在他的愛國思想中占主導地位。他的憲政是為民爭權,這既是反對君主進行專制的武器,也是反對總統(tǒng)搞獨裁的武器。

    第四階段:從1919年至1929年,他的愛國思想是以教育救國為主。希望通過教育培養(yǎng)人才,達到救國的目的。

    1919年梁氏在歐洲游歷。這時,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的巴黎和會正在召開。梁氏了解和會的運作情況,并為收回戰(zhàn)前德國侵占我山東的權益而努力作輿論鼓吹?墒牵@次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列強的分贓會議,有強權而沒有公理。中國是戰(zhàn)勝國之一,和會竟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移交給日本,而不是交回給中國。梁氏將此消息電告國內,從而促進了“五四”運動的爆發(fā)。他對這一偉大的以反帝為主的愛國運動是支持和同情的。

    此后他離開政壇,到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擔任導師,開始埋頭搞教育,搞學術研究。他還應邀到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的高等院校講演。1923年在天津創(chuàng)辦文化學院,自任院長。又發(fā)表有關文化教育、為學與做人等方面的大量文章以及哲學、歷史等方面的專著,以期通過教育青年一代,培養(yǎng)出救國救民的新人才。

    綜觀梁氏的愛國思想,存在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挽救民族危機,是他愛國的出發(fā)點。

    面對帝國主義瘋狂瓜分中國的嚴重狀況,他要起來救亡圖存。正是從這里出發(fā),他向日本和西方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他辦報紙、寫文章、搞宣傳,為的是號召大眾起來,共同救亡。他認為只要能“結我團結,振我精神”,中國是可以得救的,前途是光明遠大的。

    第二,開民智、興民權、辦學校、育人才,是他愛國、救國的根本途徑和方法。

    他一開始就認為:“言自強于今日,以開民智為第一義”。只有開民智,才能興民權。而沒有適當?shù)娜瞬湃マk事,救國就會成為一句空話。所以“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②因此,他十分重視學校教育事業(yè)和文化事業(yè)。他辦報紙、搞宣傳是為了開民智;主張實行憲政,是為了興民權;而辦學校、當導師、到處講演,是為了育人才。認為這是救亡圖存、使國家富強起來的根本途徑和方法。他看到了文化教育對立國的重要性。這點,至今仍值得我們借鑒。

    第三,一切事情,都和愛國、救國聯(lián)系起來,是他考慮問題的指導思想。

    他談政治,就分析中國積弱的原因和爭取獨立富強的辦法。他研究國家思想的變遷,研究各國憲政的異同,研究政治學說的變化,研究國民品格的優(yōu)劣等,都是為了說明中國的政治應該怎樣搞?怎樣才能使中國擺脫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封建專制的統(tǒng)治而走上獨立富強的道路。他談經濟,研究經濟學說的沿革,研究財政上治標和治本的辦法,研究金融政策等,也是想指導中國經濟得到順利的發(fā)展并日益富強起來。

    他研究哲學,強調發(fā)揮心力──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性,是想反對宿命論和悲觀消極的態(tài)度,使人們積極行動起來,進行救國的斗爭。他研究歷史,是想吸取歷史上的經驗教訓,并從祖國的文明史中培養(yǎng)青年人的愛國精神。他還將是否愛國作為評價人物的一項準則。如他認為袁世凱的第一個大缺點就是沒有國家觀念,缺乏愛國思想,只懂得“擴其私權,營其私利”,“眩耀虛榮,魚肉良善”,③所以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最為惡劣的人物。而對孫中山則評價很高,認為“民國的醞釀、成立、變動,沒有幾次和孫文無關”,因此,孫中山應該是“這個時代的代表人物”。1925年孫中山在北京逝世時,他親自前往吊唁。當聽說孫在臨終時仍呼“和平、奮斗、救中國”等語時,他甚感慨地說:“此足抵一部著作,并足貽全國人民以極深之印象也。”④

    可見,梁啟超的確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愛國者。他幾十年如一日地探索中國獨立富強的道路,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那深厚的愛國思想和感情,是十分可敬可佩的,也永遠值得我們研究和學習。

    【注釋】

    ① 梁啟超:《護國之役回顧談》,載《合集》文集之三十九。第87頁。

    ② 梁啟超:《變法通議》,載《合集》文集之一。第10頁。

    ③ 梁啟超:《袁世凱之解剖》,載《合集》文集之三十四。第12頁。

    ④ 1925年3月18日《申報》,見《年譜》第1030頁。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