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莎士比亞的時代已過去了幾個世紀,今天的威尼斯商人中也許不再有安東尼奧和夏洛克式的人物,商業(yè)資本與封建性的高利貸之間的矛盾斗爭也成了遙遠的記憶,但莎士比亞和他的《威尼斯商人》仍在威尼斯發(fā)揮著巨大的商業(yè)價值。
在威尼斯的市中心,有一個最吸引人的商業(yè)區(qū),那就是里亞爾多橋及其附近的里亞爾多街。據(jù)說,這里的一個店鋪,一個月掙的錢一年都花不完。而生意之所以如此火爆,全在于里亞爾多橋和里亞爾多街有幸成為《威尼斯商人》中的特定環(huán)境,使這個原先并不怎么起眼的地方隨著《威尼斯商人》的廣泛流傳而名聲遠揚。
威尼斯現(xiàn)代商人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并抓住這一商機,在這一區(qū)域大肆擴展商鋪,增加商品的花色品種,提高商品價格,從而賺取了數(shù)不清的里拉。這是莎士比亞和他這部偉大劇作的另一種不朽,這種不朽是莎士比亞本人所始料不及的。
公元5世紀,羅馬帝國威尼托和伊斯德利亞兩個地區(qū)人民為了躲避戰(zhàn)亂,陸續(xù)移居到威尼斯灣的亞得里亞海島。之后,隨著戰(zhàn)亂的升級,移居島上的人越來越多,由此形成了早期的多民族混雜的商人群體。這個群體的精英就是威尼斯的“商祖”。也就是他們靠其非凡的商業(yè)頭腦和冒險精神使這個荒無人煙的海島逐步變成一個富饒、強盛的海上共和國和地中海最活躍的商貿中心。這一時期的威尼斯商人,主要靠出賣漁業(yè)產(chǎn)品、船只、紡織品賺錢。尤其是十字軍東征,給當時的威尼斯商人創(chuàng)造了重大商機,他們靠供應戰(zhàn)爭所需的船只聚斂了豐富的財富。
今天的威尼斯商人,不再像他們的“商祖”一樣靠賣船只和漁業(yè)產(chǎn)品賺錢,也不再像夏洛克一樣靠高利貸賺錢。而是靠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家及其他們的藝術成果。如果有人要問,今日的威尼斯商人賣什么。我會很肯定地回答:他們首先賣文學藝術,其次才是商品和服務。
被威尼斯商人稱為“大老板”的圣馬可教堂以其獨特的建筑藝術和繪畫藝術不知征服了多少游客和他們的錢包。在圣馬可廣場的一家咖啡廳里,有一把十分普通的椅子最為引人注目。椅背上拴著一根紅繩,繩上懸著一個小牌子,上面寫著:“福樓拜先生曾坐此椅”。據(jù)說,因為這個牌子的神奇作用,使這家咖啡廳天天高朋滿座。
在市內一家叫“塞卡”的小旅館,其大門赫然立著一塊大碑,碑上刻著:“歌德1708年9月28日~10月14日在此住過”。又一家小旅館的門口刻著:“拜倫1816~1820年在此店居住,并創(chuàng)作了《唐璜》”。著名喜劇作家哥爾多尼是土生土長的威尼斯人,他的故居原本在大運河南邊的一條小巷里,但他的雕像卻聳立在大運河北邊的里亞爾多商業(yè)廣場。
果戈里、契訶夫、格林等著名作家,還有提香、拉斐爾、列賓等著名畫家都或長或短在威尼斯居住和生活過。也許在某一次不經(jīng)意的閑逛中也會在某一個商業(yè)點發(fā)現(xiàn)他們的碑文或塑像。
有位詩人這樣描寫威尼斯:這里什么也不生長/所有的一切都是大海的賜予。而我認為,對于今天的威尼斯來說,我們完全有理由把這句詩改為:這里什么也不生長/所有的一切都是藝術的賜予。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