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個詩人叫賈島。一天,他騎在驢背上,又琢磨起自己新寫的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彼X得“推”字用得不夠妥當,但一時又想不出更好的字來。
賈島一邊想,一邊做著推門、敲門的動作,不知不覺擋住了大官韓愈的轎子。韓愈問:“你為什么攔我的轎子?”賈島回答說:“我正在琢磨詩里用哪個字好,無意中沖撞了大人!苯又,賈島就把詩說給韓愈聽,并說拿不準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韓愈是大文學家,聽了以后很有興趣地思考起來。過了一會兒,他對賈島說:“還是用“敲”好。你想想,在月光明亮的夜里,四周靜悄悄的,一個僧人‘得得’地敲著廟門,這情景不是很生動嗎?”
于是,賈島將“推”改成了“敲”。后來,人們把寫詩、作文斟酌字句叫做“推敲”。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