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第十冊中的《盧溝橋烽火》具體記敘了“盧溝橋事變”的經(jīng)過,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蠻侵占我國領土的滔天罪行,謳歌了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頑強精神。為了讓學生能通過語言文字感受到文章的思想,我認真研讀了教材,下面把我怎樣讓學生感受到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的一個片段記述下來。
師:“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占了我國東北,又蠶食華北,盧溝橋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人有咽喉嗎?在哪個部位?重要不重要?
生:(指指自己的咽喉),咽喉就是一個人喘氣的器官,它很重要,一旦這個部位卡住那人就會難以生存。
師:讀一讀第一節(jié)的最后一句,把什么比作了咽喉要道?
生:把盧溝橋比作了咽喉要道,可見盧溝橋十分重要,敵人一旦突破,那我們中國將被日本侵占。
師:那我們就來把盧溝橋的重要性讀出來。指名學生朗讀。
師:這樣的情況下,日本方面最想做到的是什么?
生:突破盧溝橋。
師:他們來了。自己讀讀第二第三小節(jié),用筆畫出“這顯然是赤裸裸的挑釁行為。”
師:“挑釁”就是什么?
生:故意找茬吧。
生:是故意挑起事端。
師:那“赤裸裸”告訴了我們什么?
生:告訴我們這顯然是明顯的故意挑起事端。
師:說得很好,那就請你們找找看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本侵略者是故意挑起事端?
生找
生:他們是來找人的,那為什么白天不找,而要深夜,星光暗淡,萬籟俱寂的時候去找呢?深更半夜看得見人嗎?再看他們“偷偷地向盧溝橋摸來”,偷偷摸摸干什么呢?一看就沒有好事。
師:請你把這些能表現(xiàn)日本侵略者故意挑起事端的詞語突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你講到的句子。(學生讀)。
生:不就是一個日本士兵丟了嘛!軍隊里那么多士兵,也不在乎這一個,難道非要找到他不可?
生:舉個例子說,你去問路,是不是應該要客氣些,人家才會告訴你怎么走。那日本軍官找人說話的時候是不是也該客氣些啊,那氣勢洶洶的樣子,哪像找人,倒像吃人。(學生讀相關句子)
生:(讀句子)找人需要“全副武裝”嗎?
生:(讀句子)找人就找人,干嗎說成“搜查”呀?
生:找人就一定要過盧溝橋去找嗎?他們想干什么一看就知道了。
師:由此可見,事變的發(fā)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預謀、精心策劃的。
評析: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不應以分析來代替。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讓學生處在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tài)和情感活動中。上述片段反映了教者的兩種想法。
一、讓課堂書聲瑯瑯
《語文標準》特別強調(diào)加強朗讀。那種只聽教師滔滔不絕,不聞學生書生瑯瑯的語文閱讀課不是好的語文課。上述片段中,教師在讓學生感悟到盧溝橋的重要戰(zhàn)略地位后,讓他們通過讀來表現(xiàn)盧溝橋的重要性,這樣的讀悟交融,加深了學生對內(nèi)容的理解,使學生更明白日本侵略者蓄意挑釁的原因。后面的學習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很多次的朗讀,在學生悟到一定感情的基礎上,教師再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睦首x技巧的指導,有意要學生突出表現(xiàn)日本侵略者蓄意挑釁的詞語,這樣能讓學生更好地把握內(nèi)容,體驗內(nèi)容,從中受到情感的撞擊,獲得思想的啟迪。
二、讓學生思想不斷
片段中教師提出了一個頗具意義的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本侵略者是故意挑起事端?”可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學生都積極從文中找尋理論依據(jù),然后用自己精彩的語言呈現(xiàn)給大家,那一個個質(zhì)疑的問句讓我們不難感受到學生看得多么仔細,想得多么周到,回答又多么流利,在交流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了學生與文本的真正對話,學生完全處于閱讀的主體地位。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