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市塔河縣第三小學 黃興英
一、說內容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二冊第四組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科普童話,課文借助形象化擬人得手法,
通過小壁虎向小魚,黃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將了魚、牛、燕子和壁虎尾巴的特點,揭示了動物尾巴都有用這樣的一個道理,文章生動有趣,把小動物有禮貌和它們之間真誠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是想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發(fā)展學生觀察能力,審美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根據(jù)本課的課型特點和教材中所出的位置,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圖文結合,了解小魚,黃牛,燕子,壁虎,尾巴用處及壁虎尾巴再生的特點。
2、能力目標:
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朗讀能力。
3、德育目標:
教育學生禮貌待人。
其中,讓學生在學習小壁虎借尾巴的經過中,懂得魚、牛、燕子和壁虎的尾巴的用處,接受禮貌教育,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看圖,讓學生理解小壁虎尾巴得用處和特點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jù)本課的課型特點及語言特色,在教學方法的總體構想上,可采用情景教學法,運用版畫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教師通過語言描繪及提問、啟發(fā)、點撥、以讀帶講、以讀帶問,本課除繼續(xù)運用已學過的“有序看圖,分清主次,拒圖讀文,圖文對照”等看圖學習的學習方法,還要教給學生圖文結合,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結合,語言文字的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結合的學習方法。
三、說教學程序
圍繞教學目標,進扣《大綱》和教材,體現(xiàn)“三為主”教學思想和以讀為本,以講促讀,以看、聽、說、讀、寫和促讀的教學思路,我的教學程序是這樣安排的:
1、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這一過程我直接從尾巴入手,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大自然中,親自體會各種動物的尾巴的不同用處,然后趁勢提出老師這里有一個特殊的動物,他長著特殊的尾巴,你們想認識他嗎?這樣設計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使學生投入自覺的全身心的自主的學習,引導學生由特定情感轉移在老師所設置得氛圍中。
2、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這一過程我充分利用現(xiàn)代手段將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真實的展示在學生的眼前,使學生對整篇課文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并精心設計三個問題:
⑴整個故事的主人是誰?他在做什么?
⑵小壁虎都向誰借尾巴?借到了沒有?
⑶為什么不借給它?
學生通過回答問題,能初步的感知畫面和課文內容培養(yǎng)了學生在快速中捕捉信息的能力。
3、深入課文 插入難點:
通過畫面學生真實的看到小壁虎自己長出了一條新尾巴,這是他的特殊功能──再生,那么這種功能回給小壁虎帶來什么好處呢?
在這個問題上我采用自學的方法小組討論,并再次回放教學課件,使學生得出壁虎尾巴有自我保護作用,從而突破難點。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