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qū)舟嵊小學 劉佩維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賈平凹的作品,寫了“我”童年時候和伙伴們做風箏、放風箏的情景。文章語言樸實,筆調(diào)親切、溫馨、自然。文章從“我們”做風箏時對幸福的憧憬和希望,到放風箏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快樂,以及到丟風箏時的傷心,找風箏的期待,都把童心、童真、童趣刻畫得淋漓盡致,也表現(xiàn)出了作者對童年幸福時光的深深眷戀。開放性的文章結(jié)尾,意味深長,給人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在教學上也值得挖掘和開采。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伙伴們的心情起伏變化,并會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
2、難點:
在引導理解孩子們的心情變化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孩子們的心情的變化寫具體的。
【學習目標】
1、認識“依、歇、喪”等5個生字。會寫“精、希、卻”等12個生字。能讀寫并理解“精心、希望、依然”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3、樂意通過上網(wǎng)或查閱書刊搜集有關風箏的資料,進一步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
【設計意圖】
在教學中,一方面靈活地利用教材,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進行換位思考。《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边@是一篇和學生生活非常相近的文章,童心童趣是這篇課文的鮮明特色。放風箏是每個孩子都向往的事,我緊緊抓住這點,讓學生加入文中小伙伴做、放、找風箏的行列,讓學生的心情被風箏牽著走,讓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從而深入體驗心情的變化,激發(fā)起學生想把自己的內(nèi)心體驗表達出來的愿望。另一方面,我以“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边@句話貫穿整堂課,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層層深入體驗──做風箏時充滿希望,放風箏時放飛了希望,尋風箏時仍滿懷希望,從而在讀中共鳴,在讀中步步升華情感──童年真的是太美好了?傊伊η笤跐鉂獾娜宋那閼殃P愛中,在自主合作交流中,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隨著心靈和情感的熏陶而提升。
【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風箏的文字資料和圖片,放風箏的片斷,制作多媒體課件。
2、課前上學生去放一次風箏。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解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理解“憧憬、依然、凌空飛起、田埂、水磨坊”等詞意思。
3、精讀1、2自然段,感受“我們”做風箏時的憧憬和希望。
〖教學過程〗
一、激質(zhì)疑,導入新課
1、回憶激:
板書:
風箏同學們,放風箏是我國一項傳統(tǒng)的娛樂活動,有很多人都喜愛。課前老師就帶大家去放了風箏。一談起放風箏,同學們都兩眼放光,那你能談一談放風箏時的感受嗎?
2、質(zhì)疑導入:
如果給我們的那次經(jīng)歷寫一篇作文,你的題目是什么?
(答案預設:放風箏,一次快樂的回憶……)
今天,我們要走進賈平凹筆下的《風箏》?纯茨銈?nèi)〉念}目,再看著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產(chǎn)生?
(答案預設:為什么不取放風箏?他想用風箏寄托一種怎樣的情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讀通課文:
帶著剛才的疑問,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指名接讀課文,正音,順機理解“憧憬、依然、凌空飛起、田埂、水磨坊”等詞意思。
3、初步釋疑,感知內(nèi)容:
現(xiàn)在你知道作者為什么取《風箏》而不取《放風箏》了嗎?
根據(jù)回答板書:
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4、再讀課文,繼續(xù)質(zhì)疑:
學習是不斷產(chǎn)生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再讀一讀課文又有什么問題產(chǎn)生呢?
(答案預設:為什么要寫做風箏?為什么要寫水磨坊…)
三、細讀深究,體悟情感
1、學習第二自然段:
⑴自讀感悟:
童年是一首詩,童年是一首歌,童年是一杯濃濃的酒,童年的回憶永遠是最美好的。自由讀讀第二自然段,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小伙伴們做風箏時的心情嗎?
(快樂,興奮……)
⑵細讀感悟:
賈平凹爺爺要把我們帶入他童年時做風箏那快樂的一幕。請你細細地去讀一讀、品一品第二自然段,你能加入他們的行列嗎?你能體會到他們的快樂嗎?把有關詞句圈圈、劃劃。
(各自──四人小組──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順機出示:
①“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根據(jù)回答點紅“精心”和“憧憬、希望”。)
角色轉(zhuǎn)換:請問你在做著風箏,你心中會憧憬什么,希望什么呢?
指導朗讀:把你的憧憬,你的希望用朗讀表達出來──
(各自──指名──齊讀。)
②“風箏做好了,卻什么都不像了。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根據(jù)回答點紅“依然”,“幸福鳥”。)
角色轉(zhuǎn)換:你們?yōu)槭裁慈∶小靶腋xB”呢?還把名字寫在上面,這么糟糕的風箏不難為情嗎?
指導朗讀:因為我們熱情涌動,因為我們把希望筑進了風箏,所以我們快樂,所以我們幸福。
(各自──指名──齊讀。)
⑶朗讀全段。
2、小結(jié):
要真正讀懂一篇文章,真正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一定要把自己融入到他們的隊伍中,同命運共呼吸,這樣你才能真正找到閱讀的快樂。
四、課外延伸
1、積累自己喜歡的優(yōu)美詞句。
2、去搜集有關風箏的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3~8自然段,深入感悟“我們”放風箏,丟風箏,找風箏的心情變化。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情感的變化。
〖教學過程〗
一、師生對話,導入新課
1、復習導入:
童年的生活的確是五彩斑斕呀!連一只不象樣的風箏因為是我們親手所做,因為它滿載著我們的憧憬和希望,所以風箏變得這么美麗,所以我們變得這么幸福。
(出示:“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保
齊讀。
2、過渡:
帶著裝滿希望和幸福的風箏,讓我們一起去放飛它吧。
二、精讀“放飛”,體悟情感
1、讀讀悟悟:各自讀讀3、4兩節(jié),你們盡情地去放飛吧,讀完后,能告訴我你們的心情如何,好嗎?(各自──指名)
(答案預設:無限快樂、興奮化成極度的難受……)
2、重點感受“快樂”:
⑴從“風箏”中感受快樂:
同學們,放風箏最大的快樂是什么?(風箏能飛上天。)
能把風箏高高地放上天,那是多么快樂的事呀!請你再來讀讀三四兩節(jié),把描寫風箏飛上天的詞句劃下來,讀一讀,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各自──四人小組──全班交流。)
根據(jù)學生回答順機出示,指導朗讀:
①“……風箏就凌空飛起,漸漸高過樹梢了。”
②“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
此時飛起來的僅僅是風箏嗎?
(句式:風箏飛起來了,我們的 也飛起來了。)
再讀:“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師激指導朗讀:是呀!風箏飛起來了,我們的希望也飛起來了;風箏飛起來了,我們的幸福也飛起來了;風箏飛起來了,我們的快樂飛起來了。讓風箏在我們的朗讀中越飛越高吧!
(齊讀第三自然段及第四自然段的一、二兩句。)
③“風箏越飛越高,似乎飛到了云彩上!
風箏真的飛到了云彩里嗎?
(句式:風箏飛到云彩上,我們_____。)
師激指導朗讀:就讓我們變成風箏一起飛到天上去吧──
⑵從“我們”中感受快樂:
不光風箏為我們述說著快樂,我們自己更是抑制不住的快樂,請你再拿起筆,把描寫我們放風箏快樂的詞句劃下來讀一讀。
根據(jù)學生回答順機出示,指導朗讀:
①“……我們快活地喊叫著,在田野拼命地奔跑。”
(根據(jù)回答點紅“快活”、“拼命”。)
望著高飛的風箏,你們會喊什么?一起把你的的希望,你的幸福,你的快樂喊出來──
引讀: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
②“從早晨玩到下午,我們還是歇不下來,牽著風箏在田野里奔跑。”
換位采訪:你們真的不累嗎?
(快樂使我們忘記了累。)
3、感受傷心:
⑴師配樂范讀:
快樂的時光似乎總是短暫的!昂鋈弧覀兇篌@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⑵感受心情:
同學們此時你們的心情怎樣?(傷心、沮喪……)
⑶讀詞品句:
文中的小朋友也和你們一樣的悲傷,你可以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他們的難受呢?
(點紅:“嘣、抖動了一下、極快、大驚失色、千呼萬喚”)
風箏:線嘣的斷了,我們的心也嘣的碎了,風箏極快飛走了,我們的希望也飛走了。
“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你望著精心制作的風箏一下子不見了,你望著手中纂了一天的風箏,極快地消失了,你會喊什么?
⑷入情朗讀第四自然段:
剛才還快樂得像在飛,一下子難過到了極點,誰都不愿意接受呀!讓我們再來讀讀第四自然段。
三、細讀“尋找”,發(fā)散思維
1、師配樂引讀。
2、感悟心情:
此時你們想怎樣形容你們的心情呢?(垂頭喪氣)你垂頭喪氣的時候表情怎樣?
你們真的喪氣了嗎?(沒有。水磨房燃起了我們的希望。)現(xiàn)在明白作者為什么花了那么多筆墨來寫水磨房了嗎?(水磨房里也有他們許多美好回憶。)
3、指導對話朗讀:
望著遠處的水磨房他們臉上的表情──(充滿希望)正如他們做風箏時一樣──(出示:“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望著充滿希望的水磨房他們又回怎樣的對話──(分男女讀對話)
4、想象寫話:
找著了嗎?課文沒有把答案告訴我們。你能把你想象的結(jié)果寫出來嗎?如果能把你的心情也能刻畫出來就更棒。
四、總結(jié)全文,課外引申
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幸福的,每一個人的童年里都裝滿了七彩的童話。你學了這篇課文心動了嗎?趕快也把你的幸福、快樂記錄下來吧!試寫《放風箏》。
【板書設計】
云彩
快活千呼萬喚
我們做
放風箏垂頭喪氣
找(希望)(希望)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