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榮成市實驗小學 李穎
【教學目標】
1、能夠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姹紫嫣紅,花團錦簇,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德國奇麗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風情;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來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怎么寫出景物、風情的特點的。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
師:同學們,在繼續(xù)學習課文之前,我們聽寫幾個詞語:
奇麗奇特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境界耐人尋味
2、師:昨天,我們隨著季羨林先生,游覽了德國的城市哥廷根,知道了在德國——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課文中有一句話表達了季羨林先生對這種異國風情的贊嘆,就是“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課件出示。)
3、板書:
奇麗的景色!奇特的民族!(齊讀。)
二、品讀學文
1、默讀課文,體悟風情:
師:是什么讓作者發(fā)出這樣的贊嘆呢?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體現(xiàn)奇麗景色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體現(xiàn)民族奇特的句子,然后把畫出來的句子讀一讀,想想從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
2、感受“奇麗的景色!”
學生匯報交流。
(請學生說,提醒其他同學認真聽,可以補充、可以發(fā)表自己不同的見解。)
⑴“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①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情況相機出示以上文字課件:
引導學生想象“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情景。
(“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表現(xiàn)“麗”。)
體會景色“奇”在哪里。
(“任何”“家家戶戶”表現(xiàn)“奇”。)
②指導朗讀:
師:多么美麗,多么與眾不同的景色啊,你能不能給大家讀一讀,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生練讀,評價。
全班讀。
⑵“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①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情況相機出示以上文字課件。
師: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景色的奇麗?
(花的海洋、應接不暇。)
理解“應接不暇”的意思。
(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滲透造句練習。)
感受“花的海洋”:
師:是什么讓作者感到“應接不暇”呢?(花)在這句話中,作者把花比作(海洋),誰來說說海洋的特點是什么?
(無邊無際。)
師:整條街道上的花就像海洋一樣,前不見頭,后不見尾,讓人應接不暇,怪不得作者發(fā)出贊嘆:多么奇麗的景色!
②指導朗讀:
指名讀,評價。
全班讀。
3、體會“民族的奇特”:
師:剛剛我們通過交流,感受到了景色的奇麗,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看從哪里能體會到這個民族的奇特?讓我們接著交流。
⑴“家家戶戶都在養(yǎng)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yǎng)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ǘ涠汲忾_,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⑵“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①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情況相機出示以上文字課件。
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比較,理解德國民族養(yǎng)花的奇特。
②指導朗讀:
學生練讀:
師:如果你跟作者一樣,第一次到德國,看到德國人這樣養(yǎng)花,你的感受會是什么?(奇怪、不理解)好,請讀出這種吃驚、不理解。
全班自由朗讀。
(讀出吃驚、不理解。)
4、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保
⑴過渡:
師:“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蔽闹,作者用了一句更簡潔的話來表達這個意思,是哪句話呢?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出示課件文字并板書: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⑵結合上下文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誰能結合課文內容,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⑶小練筆:
①師:季羨林先生在德國看到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景象,他的心里可能會想些什么呢?拿出小練筆,把你的想象寫下來。
②同桌交流,班級交流。
⑷理解“耐人尋味”:
師:同學們寫出了這么多的想法和思考,怪不得作者說“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出示課件文字)現(xiàn)在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了嗎?
5、朗讀升華:
師:在德國我們能看到漂亮的花海,能聞到鮮花綻放的清香,所以我們感受到了他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這奇麗的花,這奇特的民族,深深的打動了季老先生,所以他發(fā)出贊嘆: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齊讀。)
師:正是這種“我為人人”的境界,讓我們見識到了這樣奇特的民族,他們“家家戶戶都在養(yǎng)花……”
(生接讀第2自然段部分文字,課件出示。)
師:正是這樣奇特的民族,也才有了這樣奇麗的景色:走過任何一條街……
(生接讀第3自然段寫景的部分,課件出示。)
6、理解“變化是有的,但美麗并沒有改變!保
⑴導語:
師:這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這樣的奇麗的景色,會長久保持嗎?
(會。)
師:如此奇麗的景色!如此奇特的民族!所以當近50年過去了,滄海桑田,世事變遷,季老先生再次踏上這片他闊別多年的土地時他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出示句子,齊讀。)
⑵理解“美麗并沒有改變!保
師:你能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嗎?美麗到底指什么?
①同桌交流。
②指名匯報。
(美麗除了指美麗的花,也許作者還指德國人那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境界。)
師:在美麗的花背后,卻隱藏著這么多美麗的東西,難怪作者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齊讀。)
7、理解“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xiāng)的夢!保
師:課文的最后,作者說他在這樣的境界里又想起了四十五年前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xiāng)的夢?你是怎樣理解這個夢的?
課件出示文字并板書:
夢引導學生談理解。
(引導學生抓住“一個花的夢”“一個思鄉(xiāng)的夢”來理解。)
三、拓展閱讀,積累語言
1、推薦課外閱讀作品:
師: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夢?需要同學們去讀一讀季羨林先生的作品,了解他的心境。有一本書等待著你們去把它翻啟,這本書的書名是《德國印象》。此書為季羨林的回憶錄,那里有動蕩的歲月,滄桑的世事,難忘的師恩,誠摯的友情,質樸的語言,靈動的智慧,在那里你還能找到這篇課文背后的故事,課下,同學們讀讀這本書就會對這句話有更深的了解。
2、積累優(yōu)美詞句:
師:每學一篇課文,我們都要領悟比較突出的表達方法。這篇課文描寫奇麗景色的句子,寫的既具體又生動,讓我們體驗到了語言描寫帶來的美,請大家把這些文字摘抄到采蜜集里,并把它們背誦下來。
(生背誦或摘抄。)
【板書設計】
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奇麗的景色!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夢
奇特的民族!
更多本課教學資料 返回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報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