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鳳陽路第一小學 楊潔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生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提出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并且學會與同學共同交流解決。
3、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及其開辟的意義,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4、通過反復讀文,體會過渡段的作用,并學習運用這一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運用“金鑰匙”介紹的方法默讀課文,復述課文。
2、讓學生體會張騫的愛國情懷,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課前準備】
1、學生搜集絲綢之路的相關資料。
2、有關絲綢之路的地圖(示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我們的生活、學習都離不開路。說說你們知道的路都有哪些?
2、在這么多路之中,有一條有名的絲綢之路。對絲綢之路,你們了解多少?
3、學生交流對絲綢之路的了解:
同桌或小組交流,個別介紹。
(點評:充分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良好習慣。)
4、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絲綢之路。
板書課題:
絲綢之路二、質疑課題,自主閱讀
1、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可能會提出:
絲綢之路是從哪里到哪里的?絲綢之路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叫絲綢之路?張騫是怎么開辟絲綢之路的?……
(教師依據(jù)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簡要板書。)
2、學生提問后,同位輕聲讀課文,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并初步了解課文大意,引導他們從剛才的提問中篩選出有價值的問題。
3、同座位、小組交流篩選后的問題。
(不要求完全統(tǒng)一,確保學生個性化地閱讀。)
4、帶著問題學生自讀自悟,一邊讀課文,一邊根據(jù)自己的體會做批注。
(點評:疑是思考的開始,問題是產生學習的中國。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去進行閱讀實踐,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5、小組內交流。
6、文中的哪一段既寫了開辟絲綢之路的意義,又寫了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過程這兩部分?找出來,讀一讀。
7、巧妙地把兩部分內容銜接起來,在文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我們叫它過渡段。請同學們再讀一讀,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8、全班交流。
三、細讀課文,深入探究
1、獨立閱讀:
理出文章層次,找出重點部分。默讀3~12自然段,仔細品讀文中的重點詞句,對難以理解的內容要多讀、多思、多悟,然后和同位交流。學生解決不了的,教師做指點和講解。如:“張騫學會了匈奴話,和匈奴融洽相處,同時默記地形……”
⑴帶著問題反復讀有關段落。
⑵同位說一說絲綢之路是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和歷史條件下開辟出來的?
⑶為什么在這種特定環(huán)境中張騫能開辟出絲綢之路?
⑷開辟絲綢之路說明了什么?
2、小組討論,回答。
3、交流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經過。
(點評:珍視學生的獨特的閱讀感受、體驗和理解,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給每一個孩子展示自己的機會。)
四、重點品讀,體會作用
1、默讀第13自然段,思考:
絲綢之路發(fā)揮了怎樣的巨大作用?
2、學了這篇課文,你的收獲是什么?
五、自主學習,書寫生字
1、自己學習生字,放手自主識字。
2、學生獨立書寫,獨立檢查。
3、同位互查生字書寫。
(點評:要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就要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欲望,給學生創(chuàng)造主動參與和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放手讓學生獨立識字,寫字,調動學生主動、合作學習的熱情。)
六、作業(yè)
把絲綢之路的故事講給家里的人聽。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