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嶗山縣第三中學 辛迎旭
【教材簡析】
本文出自法國的著名的昆蟲學家、作家法布爾的巨著《昆蟲記》,可謂名家名篇。教學本文,可通過相關資料,引導學生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本文是一篇觀察隨筆,又是一篇優(yōu)美散文,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結合,描寫生動,語言優(yōu)美,擬人手法的運用,加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這一點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復習鞏固,并在實踐中運用?芍笇W生課外閱讀《昆蟲記》中的其他作品。作為七年級學生初次接觸的科技小品文,對學生增強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領悟科學精神有著很強的教育作用。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激發(fā)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鍛煉學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2、通過朗讀文章與語言的揣摩,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生動傳神的語言。
3、豐富學生的自然科學知識,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自然科學小品文,同時也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本文介紹了蟈蟈的一些習性,雖然生字詞較多,但文章語句淺顯,且十分生動有趣,很容易吸引學生閱讀。為此,我們可以從學生最感興趣的地方人手,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使學生能真正地自主。合作式地進行學習;谶@一思考,將“整體感知”。“片段欣賞”、“獨特感悟”這幾部分共同滲透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教學方式】
探究、合作、討論的方式。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預習】
1、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弄清字詞的讀音及含義,解決課后的“讀一讀,寫一寫”。
2、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教學流程】
一、導語
1、學生猜謎:(課件展示)謎一:“小小諸葛亮,穩(wěn)坐中軍帳;布下八卦陣,捉拿飛來將!敝i二:“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長又長,幫人把活干!敝i三:“頭小頸長四腳短,硬殼殼里把身安,別看膽小又怕事,要論壽命大無邊!
2、大家說說,你是根據什么把謎底給猜出來的呢?(引導得出結論:根據謎語中講的特點以及自己平時的觀察)
3、對,介紹事物,必須抓住事物特點進行說明。今天,我們來學習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綠色蟈蟈》,看看他是如何發(fā)現蟈蟈特點的,他又是如何來介紹蟈蟈這些特點的。
二、交流自己搜集到的關于作者法布爾的情況。學生簡介,教師補充
三、師生朗讀全文,整體感知
問:哪位同學能說一說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么?
這個問題比較寬泛,一個學生肯定回答部全面,就這一問題引導著學生速讀課文,學會圈點批注和提取重要信息,歸納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引出文章的寫作對象及特點。這是對七年級學生進行“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習慣養(yǎng)成教育和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學生自由發(fā)言。)
四、探究揣摩精彩之處
學生找出文章中最讓自己感興趣的地方:
以此為契機,讓學生學會精讀、品讀課文,揣摩語言,合作研討,與文本和作者對話,以便更好地發(fā)揮文本的教育價值。激勵學生自主展示,初步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這樣設計旨在挖掘本文的用詞準確、生動形象的寫作特點,讓學生理解作者以情馭文,是出自于作者對蟈蟈的一片喜愛之情。
五、總結
總之,在這篇文章中,法布爾通過自己詳盡的觀察,用生動活潑的文字給我們介紹了蟈蟈這種可愛的昆蟲。介紹了它的一些習性,如叫聲、食物習性。詳寫了食物習性,對蟈蟈的叫聲進行了略寫。教會了我們這種昆蟲的一些自然科學知識。假如同學們對蟈蟈感興趣,還可以到圖書館或上網查找關于蟈蟈的資料。
【板書設計】
綠色蟈蟈(科學小品文)
法布爾
外形特征:漂亮嫩綠苗條勻稱生動的描述(比喻擬
人對比)
生活習性:叫聲──柔和喜愛的情感客觀的評價
主食──蟬科學的精神
七、作業(yè)
請同學們靈活運用對比、擬人的手法,從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等方面寫一寫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