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登封市教育局教研室 董國慶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并體味本詩的節(jié)奏感、韻律美。
2、培養(yǎng)熱愛科學熱愛文學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課前預習】
1、找出文中的生字詞,查字典,給它們注音、解釋,并學會運用。
奇幻:出人意料的,充滿變幻的。
進化:事物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逐漸變化。
烏有:虛幻,不存在。
潛行:在水面以下行動。
裹藏:纏繞著藏起來。
太古:遠古時代。
引頸長吼:伸直脖子大聲吼叫。
蔥籠:(草木)青翠茂盛。
幽雅:幽靜而雅致。
嘆服:稱贊而佩服。
?菔癄:形容經歷很長時間。
日轉星移:形容發(fā)生極大的變化。
2、朗讀這首詩,思考課后研討與練習題。
3、就課文不理解之處提出質疑。
一、導入新課
《木魚石的傳說》這首歌里有這樣的歌詞:“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說話……它訴說善良……它講述美好”石頭真的會向我們講述美好的傳說嗎?讓我們懷著好奇共同來研讀科學抒情詩歌《化石吟》。
檢查預習:檢查學生對生字、生詞的掌握和理解情況,讓學生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二、整體感知
范讀課文(或放錄音帶)。
1、學生體會,思考下列問題:
⑴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以及表達的主要思想感情。(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xiàn)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贊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類的偉大。)
⑵詩歌可以分為哪幾個層次?結構上有何特點?
(第1、2節(jié)為一層,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fā)讀者的想像;第3~6節(jié)為第二層,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第7節(jié)為第三層,回應第1、2節(jié)。結構上首尾呼應。)
2、學生自由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特點:
學法指導:
閱讀詩歌的時候需要有節(jié)奏,反復吟誦感悟品味詩歌的思想感情,重點字詞需要用心體會,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感悟詩歌的情感。
三、探究研討
朗讀3~6節(jié),思考問題:
1、“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2、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3、“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蹦闶窃鯓永斫獾?
4、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犸時,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體出示恐龍、猛犸的復原圖片)
5、從詩歌中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句,仔細賞析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四人小組討論以上題目,然后小組代表發(fā)言(其他小組成員可作補充說明)。
齊讀全詩,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質疑釋疑
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先在四人小組內探討,四人小組不能解決,提交全班討論。若仍不能解決,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理解。
五、拓展延伸
1、化石所重現(xiàn)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2、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圖片或光盤等,并宣讀自己撰寫的介紹古生物的短文。
六、布置作業(yè)
1、將自己收集的圖片、資料等辦成手抄報,在班內交流。
2、當參觀自然博物館或在翻閱介紹古生物的資料時,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寫一首小詩,來抒發(fā)你的思想感情?
【板書設計】
發(fā)問想象──遐思飛躍──回答呼應神奇景色──人類偉大──贊美科學
【教學設想】
在這首詩的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去讀、去想、去說,不要只局限于語文這一小的知識圈子中,使語文知識和自然、地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會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要重視對詩歌韻律的教學,讓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加強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加深理解。
引導學生重點學習3~6節(jié),不面面俱到,突出教學重點。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