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qū)妙山中學 陳芳芳
【教學目標】
1、品味含蓄雋永的語言,學習比喻、擬人和對比描寫的方法。(重點)
2、理清文章的線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課文蘊含的人生哲理。(難點)
3、體會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人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9世紀,有一位英國將軍在戰(zhàn)場上打了敗仗,落荒而逃,躲進農(nóng)舍的草堆里避風雨,又痛苦,又懊喪。茫然中,他忽然發(fā)現(xiàn)墻角處有一只蜘蛛在風中拼力結網(wǎng)。蛛絲一次一次被風吹斷,蜘蛛一次一次地拉絲重結,毫不氣餒,終于把網(wǎng)結成。將軍深受激勵,后來重整旗鼓,終于在滑鐵盧戰(zhàn)役中打敗了拿破侖。這位將軍就是赫赫有名的威靈頓。
威靈頓將軍受到蜘蛛的啟發(fā),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著名女作家宗璞寫的散文《紫藤蘿瀑布》看看作者曾有過怎樣的際遇?面對紫藤蘿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而我們又會從中得到怎樣的人生啟迪?
(板書課題。)
二、作者、作品背景簡介
作者簡介:
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馮宗璞,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自幼生長在清華園,吸取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之精粹,學養(yǎng)深厚,氣運獨特。
作品背景:
宗璞家人在“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中深受迫害,“焦慮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頭。在撥亂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絕癥,作者異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見一株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花兒的由盛及衰感悟到生命的永恒。于是在其弟逝世前寫成此文。
三、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2、開頭作者說“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我們可以推斷她好象在散步,泛讀全文,推測一下作者是帶著怎樣的心情散步的,你的理由是什么?(從書中找答案)(焦慮和悲痛)
3、作者在痛苦徘徊的時候遇到了盛開的紫藤蘿瀑布,在立足觀賞之后,她的心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你能用語言描述一下嗎?(寧靜和喜悅),從結尾中的哪個動作可以看出她的情感發(fā)生了變化?(不覺加快了腳步)
四、感悟體驗
1、作者看了紫藤蘿花后為什么心情產(chǎn)生了這樣的變化?
(看到藤蘿花由十年前的衰到現(xiàn)在的盛的過程,作者被藤蘿花的頑強的生命力所感染。)
2、但是紫藤蘿的生命力不是作者直截說的,而是我們從作者對藤蘿花的描寫中體會到的。你覺得文中哪些語句寫得很好,先請你帶著情感和自己的理解朗讀兩遍,再說說它好在哪?
(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詞。)結合課后練習二。
3、從語言的欣賞中,我們了解到作者是如何把景物描寫的如此形象生動的?
(運用比喻、擬人和對比的修辭手法;并且抓住景物的特征。)
4、細讀課文,找出文中你不理解的句子。學生討論,教師解答。
例如:
第8段關于“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關系”的時代背景理解。
第10段“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理解。
(學生可以理解到前兩層意思:不幸在所難免,但是人要有堅定的信念;不應讓悲痛壓在心頭,要振奮起來面對生活。)
五、小結
紫藤蘿瀑布為我們展示了人生的畫卷:藤蘿不與群芳爭艷,獨自開在花謝時無人觀賞,沒有蜂圍蝶陣,而它們卻盡情地展示著自己的生命,驕傲而美麗地為自己的生命而歡騰嬉鬧。仔細品讀這篇短文,使人幡然醒悟到,只有經(jīng)歷過苦難的人,才會珍惜生活,珍愛生命,正如宗璞所說“生命的場合是無止境的”,每個人都應當像紫藤蘿一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讓生命更加絢麗多彩。
六、課后作業(yè)
寫一篇觀察花的小作文,字數(shù)不限,要求:
1、運用比喻、擬人和對比的修辭手法。
2、抓住景物的特征。
【教學反思】
開始在第一個班級上課時作品背景介紹太多,尤其是“文革”那段歷史,本想讓學生多了解一些時代背景,以幫助他們加深對課文內(nèi)涵的理解,可發(fā)現(xiàn)雖然講的很多,學生還是茫然。所以決定刪掉這繁多的介紹,只用幾句話提示。感覺一堂課課忌諱大而全,什么都想講,什么都想講詳講透,結果反倒是什么也沒講清楚。
經(jīng)過研讀課文后,這篇文章只解決兩個問題1、理清文章思路。2、學習運用比喻、擬人和對比的寫法。所以在幾個問題設計下使學生基本上理解了作者的寫作思路,通過欣賞優(yōu)美句子,歸納寫作特色,課后在讓學生模仿文中寫一種景物,鞏固了課堂知識。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