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烏蘭浩特市第二中學 常林
課題紫藤蘿瀑布
課時2
教學目標1、有感情的誦讀課文,理解內容,感悟中心。
2、揣摩詞語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
3、體會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受,體味人生,感悟生命。
4、揣摩詞語和重點語句的表現力,學會欣賞課文中精彩的語句。
重點難點1、揣摩詞語和重點語句的表現力,學會欣賞課文中精彩的語句。
2、有感情的誦讀課文,理解內容,感悟中心。
教具學具多媒體
預習要求1、朗讀課文,熟悉內容
2、整理字詞注音解釋
3、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板書設計賞花
惜花
贊花
教師活動內容、方式
學生活動內容、方式一、精心導入
(大屏幕出示紫藤蘿花的畫面,放一首輕音樂。)
同學們,當你面對美好的大自然時,你會感受到大自然賦予了我們許多生命的珍品。自然界中有各種各樣的花草,同樣的花草面對不同的人,可能會喚起不同的審美感受。有人喜歡富貴的牡丹,有人關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還有人贊美荷花的傲潔,臘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卻是丁香、二月蘭、玉簪、木槿、紫藤蘿這樣的花。它們雖平凡而柔弱,卻有著生命的尊嚴和蓬勃。作者筆下的紫藤蘿有炫人眼目的美麗,有跳躍閃爍的生命。作者從這些小小的生命中發(fā)掘出許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達對于美好人性的追求。讓我們來品味一下這篇散文怎樣傳達了這樣的一種追求。
二、檢查預習
1、請學生板書字詞注音,然后領讀。
2、請學生口述詞語意思。
3、請學生口述作者及寫作背景:
宗璞(1927~),原名馮宗璞,當代女作家,為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馮友蘭之女。其小說《弦上的夢》1978年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三生石》獲1977~1978年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另創(chuàng)作了大量游記、散文,《西湖漫筆》、《紫藤蘿瀑布》、丁香結》、《水仙辭》、《三松堂斷憶》等,清雅脫俗,溫馨自然,充滿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氣息。
十年浩劫,給中國的政治和文化都帶來了陰影和創(chuàng)傷,作者的一家也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慮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頭1974年姑母馮沅君去世,之后她的母親又去世。在拔亂反正的1982年5月,好的小弟又身患絕癥,作者睹物釋懷,由花及人──由花的盛衰感悟到生命的永恒。
三、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配樂)
2、思考問題:
①本文學習什么內容?
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有什么變化?
③作者由紫藤蘿瀑布對生命產生了怎么樣的感悟?
在聽讀的基礎上簡要回答。(講解時形成板書)
四、研讀賞析
1、思考:
⑴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盛開的紫藤蘿樹?
①顏色;一片輝煌淡紫色、深深淺淺的紫、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
②外形;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ǘ鋬阂淮ぶ淮,一朵接著一朵。
⑵作者是怎樣描寫紫藤蘿花的?
先寫花穗的色彩;“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顏色便上淺下深!
然后寫花的形狀;“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顏色便上淺下深!薄跋駨垵M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
最后寫花的香味。
2、探究賞析
⑴請學生感情讀出自己欣賞的語句,并說出自己欣賞的理由(從詞語的生動性,修辭方式,包含的感情等角度)
⑵請學生讀出自己感觸最深的語句,并說出自己的理解感受,進而理解作者的感悟(學生可以各抒己見,結合自己了解的一些社會事例,展開思考。)
⑶教師質疑:
①為什么要寫十多年前門外一株紫藤蘿的衰頹零落?
②你能用自己的經歷或見聞印證“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句話嗎?
五、教師總結(略)
六、布置作業(yè)
1、觀察花草樹木,觀察生活。
2、抒寫觀察日記,題目自擬。
3、完成相關作業(yè)。一、聽師陳述,進入學習
二、完成預習作業(yè)
三
1、聽讀課文。
2、思考并口述。
四
1、思考問題。
2、讀出句子并賞析。
3、口述老師的提問。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