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qū)教研室 張悅群
【教學設計A】
學法指導課。
創(chuàng)意說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個教學設計旨在教給學生一種方法和模式,引導學生學會讀詩三部曲:讀出詩意—讀出詩情—讀出詩韻。先通過一首學生熟悉的小詩示例,讓學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后再讀本詩。最后通過同是表現(xiàn)人物形象的古詩讓學生對學法進行實踐,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教學步驟〗
一、看美國迪尼斯拍攝的《花木蘭》動畫片導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歷史上的花木蘭是什么形象嗎?你們是從哪里得知的?
(學生暢所欲言,可能會是諸如讀書、聽豫劇、看電視連續(xù)劇、聽大人講故事之類)
今天老師將帶同學們在樂府民歌《木蘭詩》中,去深入了解這個家喻戶曉、千古流傳的人物。鑒于同學們對花木蘭有相當?shù)牧私,所以老師想借這節(jié)課告訴你們讀詩歌的三部曲(板書)“讀出詩意──讀出詩情──讀出詩韻”,讓你們自己來學讀這首敘事詩。
二、學法示例──《靜夜思》
1、學生齊背后,老師從字面上譯一遍,告知學生這是讀出了“詩意”。
2、教師情感朗讀一遍,并道出讀時內心醞釀的感情,告訴學生這是讀出了“詩情”。
3、教師融情融景對詩意進行聯(lián)想拓展并作一番賞析,告知學生這是讀出了“詩韻”。
三、組織學生按“三部曲”讀詩
讀出詩意:
1、聽范讀──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按“此詩講述了一個_______________故事”的格式說話。
2、自由譯讀──前后四人一組,邊讀邊譯全文,有疑處詢問老師,并完成知識積累卡。
〖知識積累卡〗
一、通假字
二、修辭舉例
1、寫出所有互文句:
2、其他修辭手法例舉:
三、文中數(shù)詞虛用的有
我還知道以下成語中數(shù)詞的用法,如同上例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四個)
四、我難于理解的詞句是
1、再讀全詩──以“我從文中..讀出木蘭是一個..的人”為格式說話。
2、讀出詩情:
⑴帶著詩意自由揣摩詩情。
⑵選讀評析──選出一段文字朗讀,說明讀時心中蘊含的情感,或憂心忡忡,或思念無限,或豪氣如牛,或柔情似水……
3、讀出詩韻:
⑴品析妙點──賞析自己最欣賞的詞句:
教師示例:“唧唧復唧唧”,不見其人,先聞其聲,以聲襯靜,更寫出了木蘭此時心情的沉重,渲染出一個女孩將要做出一個重大決定之前的心境和氣氛。
⑵聯(lián)想拓展──說出文字本身以外的情節(jié):
如:木蘭獨坐織機旁的神態(tài)、心理活動;出征途中爺娘對女兒的思念與擔憂,老兩口在家里的對話;木蘭對爺娘的無限思念之情;征戰(zhàn)沙場,夜間躑躅時的動作、神態(tài)、心理;木蘭還鄉(xiāng)在閨閣中梳妝的動作;木蘭換上女兒裝后伙伴們的神情、議論、回憶等等。
⑶將意、情、韻融于一體朗讀全詩。
四、學法實踐
學生按“三部曲”自讀《陌上桑》。不要求賞析全詩,只要求學習小組在通讀的基礎上選定其中一段按“三部曲”寫一段析讀文字,選代表發(fā)言。
五、教師小結
【教案設計B】
對話課
創(chuàng)意說明:這節(jié)課,我們讓學生不停地變著花樣、轉換角色來說,讓學生以不同人物的身份對“木蘭”說話。在角色變換中多側面、多角度理解課文,了解人物形象。達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境界。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聽豫劇《花木蘭》選段“劉大哥講話理太偏..這女子們哪一點不如兒男”)
同學們剛才聽的這段豫劇中,是誰在說?對誰說?此番話主要想表明什么?如果直接正面與她說,該怎樣說呢?現(xiàn)在我們不妨試試看,如何?
(展示木蘭戎裝像、閨閣像各一張)
咱們不僅要對她說,還要變換角色對她說。
二、通讀,同桌互講故事,掃除閱讀障礙,完成積累卡(如教學設計A)
三、對話
1、首先請大家站在木蘭自身的角度想想在不同的境況下,她會對自己說些什么呢?例如:當“我”見到軍帖時,我對自己說:“木蘭啊,阿爺年歲已高,弟弟年歲且幼,這可如何是好?不如我女扮男裝,冒此一險替阿爺出征?就這么決定了,趕緊準備吧。唉,這一去不知何時才能回還!”
2、請男、女生分別站在與木蘭同時代的男性、女性的角度說話。你聽到了木蘭的傳奇故事,你想對她說什么?
(感知全文)
3、請站在皇上的角度說話,從知道真相前后兩個角度說。
(重點突出“萬里赴戎機”段,揭示木蘭的“忠”“勇”)
4、請站在爺娘的角度說話。
(重點突出一、二、五段,揭示木蘭的“孝”)
5、請女生站在阿姊的角度說話。
(揭示木蘭的“善”)
6、請男生站在阿弟的角度說話。
7、請站在“伙伴”角度說話。
(回顧“萬里赴戎機”一段,揭示木蘭的“智”)
通過這樣的說話過程展示,學生不僅能熟悉課文內容,更能明確木蘭的形象特征。她的敬老、愛幼、善良、機警、勇敢、愛國、戀家等性格都淋漓盡致地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學生暢快的對話自然就能或深或淺地理解全文,充分地表現(xiàn)自己的人文精神和欣賞角度。這樣對話應該是能讓全體學生都暢所欲言,主動地參與進來。
四、品味文章語言特色
這樣一篇短小的敘事詩,居然能勾起我們如此豐富精彩的聯(lián)想。我贊嘆同學們聰明才智的同時,也感到同學們還得益于文章精妙的語言表達。下面請同學們用你們的慧眼再去發(fā)現(xiàn),用你們細膩的心再去感悟!
(重點是互文、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的體味)
五、談感受收獲
【教學設計C】
表演課
創(chuàng)意說明:由學生主持,進行一場表演賽,請語文、音樂、美術老師作評委。要求學生課下在讀通全詩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在運用文中每句話為前提的條件下,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聯(lián)想,可插入人物的心理獨白、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有條件的小組還可以加些唱詞,進行短劇創(chuàng)編,排演。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表演。
如:設計A中聯(lián)想拓展,所不同的是前者只需口頭表達,這里則需要神、形、語兼?zhèn)洹?/p>
〖活動目標〗
1、要求在表演中運用文中每一句話,這其實是在檢查翻譯。重點要注意互文句的理解。
2、編排的過程即是熟知全文內容的過程,這為背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在插入人物各種表現(xiàn)的想象、聯(lián)想過程中,學生感性上領會此詩語言簡練明快卻留給讀者無限遐想空間的美感。
4、剪輯情節(jié)的過程中,學生也自然明白了文章詳略的取舍,了解了木蘭的性格特點。
〖活動步驟〗
1、在豫劇《花木蘭》的樂曲尾聲中,主持人走上講臺:是啊!“女子們哪一點不如兒男”,木蘭替父從軍的壯舉不就證明了這一點嗎?
今天讓我們一同來演繹這段千古流傳的佳話。
(宣布比賽開始,并介紹評委,公布評分標準)
2、小組表演。
3、師生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表演進行點評。
4、宣布比賽結果,并頒獎。
5、小組之間交流排演時的構想及“苦”與“樂”。
6、老師表揚學生的勇氣及創(chuàng)造力。
7、主持人略作小結,宣布比賽結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