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吐哈石油外國語學校 梁吳芬
【實用教案】
話題導讀課。
〖創(chuàng)意說明〗
本課的創(chuàng)意是:話題導讀。即圍繞文章的中心詞“奇巧”二字設計若干話題,指導學生感知文意,欣賞核舟所體現(xiàn)的古代勞動人民的奇特技藝、巧妙構思,體會作者準確生動的描述,讓學生在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親近中積累知識增長能力。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投影核舟圖片,介紹核雕藝術。
核雕是以橄欖、桃子、胡桃,甚至櫻桃的果核為材料雕刻而成的。雕成之后,或是浮雕、圓雕、通雕,外形上都能保持果核的原形。核雕通常是單獨一件,系之以細繩或佩上座,懸掛或放在案頭賞玩,此種鏤刻技藝在明代達到高度水平。
擅長核雕的不止本課的王叔遠。如明代的夏白眼,相傳其在一顆橄欖核上,雕刻了十六個嬰兒,每個只有半粒米大小,但是眉目之間,喜怒神情栩栩如生;又刻有荷花九禽,飛走的姿態(tài)個個不同,被認為是“一代奇絕”。
清乾隆時期的陳祖章亦刻有核舟一艘,是以王叔遠的作品為藍本,現(xiàn)存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二、感知課文內容
1、指名朗讀課文,檢查預習。
2、師生聽讀,關注下列生字的讀音。
罔(wǎng)貽(yí)八分有奇(yòu)(jī)箬篷(ruò)
糝(sǎn)髯(rán)褶(zhě)矯(jiǎo)楫(jí)
神情與蘇黃不屬(zhǔ)詘(qū)壬戌(rén xū)篆(zhuàn)
3、雜然地高聲朗讀課文。
4、師生合作,齊讀課文──師讀首尾兩段,生讀中間三段。
5、借助課下注釋,“自言自語”自譯全文,即讀一句原文,說一句譯文。
6、老師檢查含有下列詞語的句子翻譯。
徑寸因勢象形八分有奇石青糝之峨冠卷端卷末
兩膝相比絕類彌勒與蘇黃不屬詘右臂支船椎髫仰面
船背稍夷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7、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決翻譯中的疑難問題。
三、話題探究,體會王叔遠精湛的技藝和巧妙的藝術構思
1、結合課文內容2、3段,用含有“雖……但”“雖……卻”的轉折句圍繞“王叔遠技藝精湛”這一話題說話。
⑴學生自讀課文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如:
核舟雖僅“長約八分有奇”,但卻雕了四扇窗戶,而且窗戶竟還能自由開合;
核舟雖“高可二黍許”,便卻雕了船艙,還飾以箬篷,宛如真的船只;
核舟上的窗戶雖小,上面卻還刻有八個字;
小小核舟,雖長不盈寸,卻刻了五個人;
核舟雖小,但‘魯直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人物神態(tài)栩栩如生;
核舟雖小,但‘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的細微之處都表現(xiàn)出來了;
“臥右膝,詘右臂支船……珠可歷歷數(shù)也”,核舟雖小,但人物的動作乃至服飾細節(jié)都表現(xiàn)得清清楚楚;
……
⑵教師小結:王叔遠的精湛技藝,一是“奇”,在一枚小小的桃核上雕刻了那么多人物、物品和文字;二是“真”,人物的神態(tài)、服飾的細節(jié)無一不細膩真切,小小的窗戶竟還能開合、船艙上竟還真的飾以箬葉,所有物品應有盡有。這兩點,大多數(shù)微雕藝人都能做到。但王叔遠不僅是技藝精湛的工匠,還是匠心獨具的微雕藝術家,這艘小小核舟就體現(xiàn)了他的文學素養(yǎng)和藝術才華。
⑶請學生講述自己課前收集的蘇軾游赤壁的故事或教師播放故事的音像資料。
2、圍繞“王叔遠獨具匠心”這一話題,閱讀課文中間三段,找出相關細節(jié)說話。
教師示范:王叔遠巧妙地在窗戶上刻上蘇東坡《赤壁賦》中的名句“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借以點示“蘇東坡游赤壁”這個故事。
學生交流的內容可能有: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可見王叔遠善于用人物特征來點示人物;
“舟尾橫臥一楫”,王叔遠巧用道具暗示故事的環(huán)境,江面風平浪靜,小船隨波蕩漾,又緊扣“大蘇泛赤壁”之“泛舟”;
“若嘯呼狀”“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通過人物神態(tài)表現(xiàn)江面的寬闊平靜,意境的曠遠;
……
3、教師小結:由此可見,王叔遠是個有一定文學修養(yǎng)、富有想像力、能大膽創(chuàng)造、善具體生動地表現(xiàn)意境的雕刻藝術家。他被作者譽為“奇巧人”,的確當之無愧。
四、話題評說
課文說明“核舟”這一工藝品時,語言準確、精練、傳神,試舉例評說。
1、教師示范:作者觀察細致,用語恰如其分,用“約”“有奇”“許”等詞準確說明了核舟的大小。
2、學生說的內容可能有:
“旁開”“右刻”“左刻”清楚明白地說明了窗戶及其上刻字的情況;
“卷端”“卷末”“各微側”,說明細致清晰;
“峨冠而多髯”,既形象又簡潔,把東坡那特征性的外貌展現(xiàn)了出來;
“如有所語”“絕類彌勒”“若嘯呼狀”“若聽茶聲然”,作者善于運用聯(lián)想和想像來生動再現(xiàn)人物神態(tài),使得人物個性鮮明;
“執(zhí)”“撫”“指”“相比”既準確說明了人物的動作,又寫出了東坡魯直之間親密的情誼。
“臥”“詘”“豎”“倚”等動詞,準確再現(xiàn)了佛印的動作,展現(xiàn)出他的灑脫不羈的個性;
“椎髻仰面”人物特征神態(tài)俱出;
“視端容寂”,既畫出了船工的悠然出神,又點示出曠遠浩淼的意境;
……
3、教師小結:作者在說明時,既準確又精練,第二段只用80來字就清楚而準確地交待了核舟的形體大小、艙、窗、雕欄、刻字等五項內容;既生動又傳神,既展現(xiàn)了一代文豪的閑情逸趣,又有大江泛舟的詩情畫意,令讀者讀來宛如身臨其境,有一種美的享受。
五、背誦課文二至四段
【備選創(chuàng)意】
〖創(chuàng)意說明〗
本課的創(chuàng)意是在閱讀過程中的活動設計,讀一讀,譯一譯,感知課文內容;演一演,品一品,體會作者的語言;理一理,說一說,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精湛技藝和獨特匠心。學生“動”起來了,課文也就在他們心中“活”起來了。
〖教學步驟〗
一、讀讀譯譯
1、朗讀課文,標記重點生字讀音。
2、再讀課文,讀好重點句子節(jié)奏。
3、翻譯課文,交流疑難句子翻譯。
二、演演品品
1、從課文三、四段中自選一節(jié),和同學合作表演。
2、請小組代表表演,一人擔任旁白,其他同學表演。
3、請表演小組的“小導演”談體會,教師點示:作者的說明語言準確、明白,因而排練輕松。
4、品析文章語言的生動傳神,小組內請表演最出色的同學談體會。
5、要求將品析文字在課文旁作好批注。
三、理理說說
1、展示核舟圖片。
2、出示話題:王叔遠如何表現(xiàn)“大蘇泛赤壁”這個主題?細讀課文,理出相關細節(jié)說話。
四、背背記記
對手賽背課文二至四段。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