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第六十五中學 孫平
【知識目標】
1、識記重點詞語;
2、了解兩篇文章的說明失利,把握本文的說明方法。
【能力目標】
指導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掌握板塊構(gòu)造學說,同時對恐龍滅亡的原因有一個詳實地了解。
【德育目標】
教育學生應該具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對于不同的材料能夠從多種方面進行思考,學會嚴謹?shù)目茖W探究態(tài)度。
【重點、難點】
“能力目標”。
【策略與方法】
討論式、啟發(fā)式、分析法。
【教學媒體】
投影儀。
【二分鐘演講】
教師念優(yōu)秀文章。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乍看“恐龍無處不在”這一標題,你會聯(lián)想到本文主要為了說明什么問題?讀完全文,概括一下本文主要說明了什么道理?
本文是一篇通過南極恐龍化石的發(fā)現(xiàn)來證明“板塊構(gòu)造”學說的科普文章。
識記重點字詞。
二、整體感知
通過全文的介紹,試概括板塊構(gòu)造學說的主要理論?本文是怎樣運用恐龍無處不在這一材料的?
快速朗讀《被壓扁的沙子》回答問題:
1、請用簡單的語句概括本文主要的內(nèi)容
2、這兩篇文章都提到了恐龍的滅絕,但是選用的材料不同,所說明的主要問題也不同。試結(jié)合課文做具體的分析。
三、揣摩品味
下列語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號里的補充說明文字,試結(jié)合上下文,說說它們各自的作用。
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現(xiàn)代兩棲動物;
2、如果看一張地圖,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會看到它們拼合得多么天衣無縫。
3、萬一哪天某個星體要撞擊地球,我們也許會知道如何來避免這種撞擊。
4、即非常純的沙子。
5、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對金剛石加熱,從而把它恢復到原始碳的狀態(tài),但誰愿意這樣做呢?
五、教師總結(jié)
六、布置作業(yè)
【課后記】
本課的重點在于從說明文的角度分析說明方法以及恐龍事例在兩篇文章中的不同作用,繼而幫助學生樹立一種良好的思辨思維,更好地把握全文的內(nèi)容。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