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網(wǎng)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理解、積累“旸、姮、皓、浸”等字詞。
⑵了解課文內(nèi)容,貫通理解兩篇短文的主題表達。
⑶了解神話傳說“夸父追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2、能力目標:
⑴強化誦讀,體會巴金散文作品音韻的美感。
⑵品評關鍵語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對作品直觀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3、德育目標:
理解文中表現(xiàn)的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導學生追求積極奮發(fā)、堅韌向上的理想人格。
【教學重點】
1、加強誦讀,培養(yǎng)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兩篇短文的精神實質(zhì)及其時代意義。
【教學難點】
1、把握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意。
2、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抽繹出文章的情感脈絡。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日》和《月》是兩首很有感情的散文詩,散發(fā)著作者憂郁而熱情的青春氣息。文章誦讀起來很有一種音韻的美感。教學中引導學生誦讀,理解課文的主旨,培養(yǎng)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討論點撥法:
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教師引導、點撥文意,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的討論環(huán)境,誘發(fā)對課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勵他們表達出來。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錄音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誦讀,感知文意。聯(lián)系特定的時代背景,貫通理解兩篇文章的中心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設計1:
(多媒體顯示巴金像)
同學們,對于世紀老人巴金,人們敬重他高尚的理想、無私的奉獻精神和無情自剖的勇氣,他曾經(jīng)說過:“我有一個信仰,我愿意人知道它;我有一顆心,我愿意人了解它。我寫文章,就為著想把自己的一切放在那里面給人看個仔細。”他是用文字為自己塑像,那是一株繁花滿枝的生命之樹。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頗能顯示他藝術風格的優(yōu)美散文詩《日》和《月》,去感受浸蘊其中的言志、言情的動人風采。(板書文題、作者)
設計2:
同學們,對于“夸父追日”和“姮娥奔月”的神話傳說,我們耳熟能詳。在當代著名作家巴金在20世紀40年代初期完成的散文詩《日》和《月》中,則賦予了它們別樣的深意。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這兩篇短文,去感受作者心靈的無限風光。(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1、巴金簡介:
(投影)
巴金,現(xiàn)、當代著名文學家。原名李堯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地主的大家庭。巴金自稱是“‘五四’的產(chǎn)兒”,少年和青年時代接受了“五四”的科學民主思想,還赴法國留過學。巴金是反帝反封建的不屈戰(zhàn)士、熱情的愛國主義者,文學上取得巨大的成就。1927年寫成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發(fā)表時始用巴金的筆名。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等中長篇小說,出版了《復仇》《將軍》《神·鬼·人》等短篇小說集和《海行集記》《還魂草》《龍·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隨想錄》,引起巨大反響。
巴金對中國現(xiàn)代小說和散文事業(yè)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也為我國散文詩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努力。他曾翻譯過屠格涅夫的五十一章散文詩作品,并在自己主編的刊物和叢書上熱情鼓勵散文詩創(chuàng)作!度铡泛汀对隆愤x自他的散文隨筆集《龍·虎·狗》。
2、學生回顧、講述“夸父追日”和“姮娥奔月”的神話傳說:(多媒體顯示)
⑴“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旸谷,渴死。”(《山海經(jīng)》)
⑵“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之,奔月宮!保ā痘茨献印罚
三、內(nèi)容研習
1、學生默讀課文,理解、積累生字:
(投影)
浸(jìn)
旸(yánɡ):日出。
姮(hénɡ)娥,即嫦娥。
皓(hào)月:明亮的月亮。
2、播放配樂朗讀材料,充分營造課堂氣氛,讓學生胸有詩境。
3、指名學生感情朗讀課文。教師適當點評后,學生齊聲朗讀。
4、學生自由朗讀,畫出文中的關鍵性詞語并思考其含義。
教師提示:如“日”“飛蛾”“夸父”“月”“姮娥”。
合作研討:
⑴作者寫“日”,卻用主要篇幅來贊美飛蛾撲火,這是為什么?
⑵在敘述完夸父、飛蛾之后,為什么作者忽然筆鋒一轉(zhuǎn),說起了“為著追求光和熱,人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
⑶如何理解“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嗎”?
⑷文中寫道:“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甭(lián)系特定的時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這種人生追求?
⑸月亮在文中帶給作者的突出感覺是什么?你是通過哪些描寫體會出來的?
⑹“月的光是死的光”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⑺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傳說?
⑻在《日》中,作者主要寫光和熱,同時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寫冷,卻同樣提到了光和熱;把兩文貫通起來,你對作品的主題有什么深一層的理解?
學生小組研討、交流,教師隨機給予協(xié)助和引導:
⑴因為這里的飛蛾已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為了一種象征,是為了追求光明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寫的雖然是“日”,但主要表達的卻是飛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熱的行為。
⑵因為前面所說的夸父和飛蛾都是為了后面的鋪墊而產(chǎn)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這句話,這才是作者要表達的重點,為著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⑶這是本文要表達的中心,正是為了整個世界的光明和熱力,才會有飛蛾、夸父的犧牲行為,他們熱烈追求光和熱的行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為了整個世界不被黑暗所籠罩。
⑷《日》和《月》都是在20世紀40年代初期完成的,當時抗戰(zhàn)正進入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中華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殺浸淫。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千千萬萬不甘做亡國奴的人們,拿起武器,走上戰(zhàn)場,不怕犧牲。作者以飛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熱,象征志士仁人為祖國轟轟烈烈的獻身,贊美那些為了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人。
⑸月亮帶給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冰冷,文中多處提到,如“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望著明月,總感到寒光冷氣侵入我的身子”“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
⑹作者在前面已經(jīng)用了很多語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這里才會說出這句話,他表達了作者對光和熱的一種向往和渴求,與前面所寫的《日》有了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學家那樣只是歌頌月亮、贊美月亮。
⑺因為姮娥也是為了某種理想,為了可以改變月光的冰冷,為了使這個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雖然作者用的是疑問的語氣,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⑻冷和熱是一種極強烈的對比,而事物在對比之下,特征才會更加明顯突出,這就是為什么作者會在不同的兩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樣的東西,正因為對光和熱的向往和追求,對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遠離寒冷和冰冷,遠離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別有深意地這樣寫。將兩篇文章貫通起來,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熱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5、拓展延伸:
文中寫月的清冷的意境,使你聯(lián)想到古詩文中的哪些詩句?
學生回答,教師歸結(jié):
這種意境能使人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蘇軾的“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李商隱的“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等。
6、師生齊聲誦讀,體味課文的深意。
四、課堂小結(jié)
巴金的散文詩《日》和《月》,以樸素無華的文字,借景喻人,以情點“睛”,哲理的思考與詩意的描繪水乳交融,崇高的美學理想給人以啟迪和教誨。論及巴金的散文創(chuàng)作,《文學評論》中所載姚春樹的一段話能夠引領我們更好地走進巴金的作品,他說:“對光和熱的贊美,對生命力的贊美,對探索者和殉道者的贊美,對漫漫長夜和嚴冷寒夜的憎惡,這就是巴金散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四組意象系列,這構(gòu)成巴金散文憂郁而熱情的青春氣息!
五、課堂練習
1、口頭作文,談談你對本文的學習感受。
2、運用象征的手法,寫出以下詞語可以寄寓的象征義。
例:燈光──象征光明、希望和勝利。
綠色──_____________;白色──____________;紅色──____________;白鴿──____________;玫瑰──____________;大地──____________;風帆──____________。
答案:略
六、布置作業(yè)(分發(fā)講義資料)
閱讀巴金的《朋友》,回答問題。
朋友
巴金
①這一次旅行使我更明了了一個名詞的意義,這名詞就是朋友。
②七八天以前我曾對一個初次見面的朋友說:“在朋友們面前我只感到 cánkuì。他們待我太好了,我簡直沒有方法報答他們!边@并不是謙遜的客氣話,這是真的事實。說過這些話,我第二天就離開了那朋友,并不知道以后還有沒有機會和他再見。但是他所給我的那一點溫暖至今還使我的心在顫動。
③我的生命大概不會是久長的罷。然而在那短促的過去的回顧中卻有一盞明燈,照徹了我的靈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了一點光彩,這明燈就是友情。我應該感謝它,因為靠了它我才能夠活到現(xiàn)在;而且把家庭所給我的陰影掃除掉的也正是它。
④世間有不少的人為了家庭棄絕朋友,至少也會在家庭和朋友之間劃一個界限,把家庭看得比朋友重過許多倍。這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
⑤朋友是暫時的,家庭是永久的。在好些人的行動里我發(fā)現(xiàn)了這個信條。這個信條在我實在是不能夠了解的。對于我,要是沒有朋友,我現(xiàn)在會變成什么樣的東西,我自己也不知道。也許我會討一個老婆,生幾個小孩,整日做著發(fā)財?shù)膲,拋棄了事業(yè) mèi了良心去做一個現(xiàn)實社會制度的忠實的擁護者罷。
⑥然而朋友們把我救了。他們給了我家庭所不能給的東西。他們的友愛,他們的鼓勵,幾次把我從深淵的邊沿 wǎn救回來。他們對于我常常顯露了大量的慷慨。
⑦我的生活曾是悲苦的,黑暗的。然而朋友們把多量的同情,多量的愛,多量的歡樂,多量的眼淚都分給了我,這些東西都是生存所必需的。這些不要報答的慷慨的施與,使我的生活里也有了溫暖,有了幸福。我默默地接受了它們。我并不曾說過一句感激的話,我也沒有做過一件報答的行為。但是朋友們卻不把自私的形容詞加到我的身上。對于我,他們是太大量了。
⑧這一次我去了許多新的地方,看見了許多新的朋友。我的生活是忙碌的:忙著看,忙著聽,忙著說,忙著走。但是我不曾感受到一點困難,朋友們給我預備好了一切,使我不會缺乏什么。我每走到一個新地方,我就像回到了我的在上海的被日軍毀掉的舊居。而那許多真 zhì的笑臉是在上海所不?匆姷牧恕
⑨每一個朋友,不管他自己的生活是怎樣困苦簡單,也要慷慨地分一些東西給我,雖然明明知道我不能夠給他一點報答。有些朋友,甚至他們的名字我以前還不知道,他們卻也關心到我的健康,處處打聽我的病況,直到他們看見了我的被日光曬黑的臉和手膀,他們才放心地微笑了。這種情形確實值得人流淚喲。
⑩有人相信我不寫文章就不能夠生活。兩個月以前的一個同情我的上海朋友寄稿到廣州《民國日報》的副刊,說了許多關于我的生活的話。他也說我一天不寫文章第二天就沒有飯吃。這是不確實的。這次旅行就給我證明出來,即使我不寫一個字,朋友們也不肯讓我凍餒。世間還有許多大量的人,他們并不把自己個人和家庭看得異常重要,超過了一切的?苛怂麄兾也拍軌蛏畹浆F(xiàn)在,而且靠了他們還要生活下去。
⑾朋友們給我的東西是太多太多了。我將怎樣報答他們呢?但是我知道他們是不需要我報答的。
⑿近年來我偶爾讀朋友的書,看見了這樣的話:“消費乃是生命的一個條件……世間有一種不能與生存分開的消費,要是沒有了它我們就會死,就會內(nèi)部地干枯起來。他們必須開花。道德,無私心就是人生之花!
⒀在我的眼前開放著這么多的人生的花朵了。我的生命要到什么時候才會開花?難道我已經(jīng)是“內(nèi)部干枯”了么?
⒁一個朋友說過:“我若是燈,我就要用我的光明來照徹黑暗!
⒂我不配做一盞明燈,那么就讓我來做一塊木柴罷。我愿意把我從太陽那里受到的熱發(fā)散出來,我愿意把自己粉身碎骨來給這人間添一點溫暖。
1、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
⑴謙遜()
⑵顫()動
⑶凍餒()
⑷施與()
2、給文中拼音處填上適當?shù)臐h字:
⑴cán kuì()
⑵mèi()了良心
⑶wǎn()救
⑷真 zhì()
3、文中第③段,把“友情”比做“明燈”,“明燈”的作用是什么?(用原文語句回答)
4、第⑦段中,加點的詞“它們”指代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用原文語句回答)
5、第⑤段中寫到:“朋友是暫時的,家庭是永久的!弊髡邔Υ顺质裁磻B(tài)度?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6、如何理解第⑩段中“靠了他們我才能夠生活到現(xiàn)在,而且靠了他們還要生活下去”一句話的含意?
7、第⑾段中作者說“朋友們給我的東西是太多太多了”,而且“他們是不需要我報答的”,這是怎樣一種友情,表現(xiàn)了朋友怎樣的思想境界?
8、結(jié)合本文談談對“道德,無私心就是人生之花”一句的理解。
9、為什么作者在文章結(jié)尾說“我不配做一盞明燈,那么就讓我來做一塊木柴罷”?
10、讀完此文,結(jié)合自己的認識,用一組排比句描述你對朋友的理解。
11、有人認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然而巴金的朋友“常常顯露了大量的慷慨”,又不需要報答。請結(jié)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兩種人生觀的認識。
〖參考答案〗
1、
⑴xùn
⑵chàn
⑶něi
⑷yǔ
2、
⑴慚愧
⑵昧
⑶挽
⑷摯
3、照徹了我的靈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了一點光彩。
4、多量的同情,多量的愛,多量的歡樂,多量的眼淚。
5、開放性題,言之成理,理由充分即可。
參考:持否定態(tài)度。這種觀點是偏激的。在生活中,家庭和朋友是和諧的、統(tǒng)一的關系,而不是對立的關系。親情、友情會使家庭生活更加幸福、充實。
6、朋友們給我的關愛是我過去生活的物質(zhì)基礎和精神支柱;我要將這些化為動力,滿懷信心地開創(chuàng)新生活。(意對即可)
7、表現(xiàn)朋友之間那種真誠的友情;只想付出、給予,不求回報、索取的崇高思想境界。
8、此題具有一定開放性,能從“品行修養(yǎng)、奉獻精神”的角度來答即可。
9、這是自謙的說法,作者對朋友的關愛回報甚少,深感愧疚;作者決心要用自己的光和熱去回報朋友,回報社會。(意對即可)
10、此題開放性強,形式上有三個分句,內(nèi)容相關、觀點正確即可。
11、此題在觀點正確的前提下,言之成理即可。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1、觀察優(yōu)美的景色,是感受生活;聆聽悅耳的音樂,是感受生活;享受濃濃的親情,是感受生活;體驗奮斗的苦樂,是感受生活;遭遇痛苦的挫折,是感受生活……
請同學們圍繞“感受生活”這個話題,寫一篇短文,無論是記敘、描寫,還是抒情、議論,均不受限制。要求: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文體自選。
2、閱讀下面的文章,然后寫一段簡評:
一堂精彩的語文課
我是在一個小鎮(zhèn)上讀完初中的。當時教我們語文的是一位剛畢業(yè)的女老師,講課很有魅力。
那一天她講完《白楊禮贊》后,將“襯托”二字端端正正地寫在黑板的右上方。問:“這兩個字念什么?”“chèn tuō”同學們齊聲念道。
“大家讀得很好。襯托,是記敘文寫作中常用的一種手法。襯托分為反襯、旁襯和遞襯三種,F(xiàn)在,哪位同學能說說襯托的含義是什么?”一時間,同學們議論紛紛,爭論得很熱烈。老師沒有急著制止同學的爭議,沒有急著叫同學回答,也沒有急著公布答案。她等了一會兒,然后環(huán)顧了一下同學們,教室里立時鴉雀無聲了。她問我:“高玉仁,你來回答這個問題。”我站起來說:“襯托就是陪襯,烘托。是使形象更生動、具體、鮮明的一種方法。例如課文《白楊禮贊》,作者用黃土高原的景色來襯托白楊樹的不平凡。又如‘萬綠叢中一點紅’,綠就是襯托紅的。”
“回答得正確。哪位同學還有補充?”
沒人舉手。于是她轉(zhuǎn)過身,在“襯托”二字的下面畫了一個大大的圓圓的“○”。再轉(zhuǎn)過來面對同學們說:“大家先別出聲,想想,這是什么,這可能是什么,舉手回答!边^了一會兒,大家的手一個接一個地舉了起來,老師問,同學回答道:“一個大圓球!薄耙粋大西瓜!薄耙粋零!薄耙粋大餅!薄耙粋大鐵環(huán)!薄
“對!哎,都像,又都不像!崩蠋熥屚瑢W們議論了一會兒,接著說:“同學們都請坐。大家說得都對,可──我──說,這是一個十五的月亮。”
同學們面面相覷,不知所以。老師又在“○”的底下幾筆勾勒出幾朵云。霎時,一輪明月在云層中升起,又大又圓,同學們仿佛感到了月亮發(fā)出的柔和的光,好像看到了無數(shù)首贊美月亮的詩,眼光都變?nèi)崃,這時,老師一邊指著黑板上的圖案一邊慢慢地說:
“現(xiàn)在你們看,它還是西瓜、鐵環(huán)、零嗎?不!它現(xiàn)在只能是月了。這云對這月就起到了襯托的作用!
“丁零……”真巧!老師說完僅有兩三秒鐘,鈴響了,下課了。她收拾好教案。不知何故,掌聲突然間在幾十雙手中響起,足足有一分鐘。
提示:文章以老師講解“襯托”手法為記敘重點,描寫生動,有層次,有變化,有高潮,較好地渲染了課堂上老師精講點撥,學生開啟思維的藝術效果。
【備課資料】
一、課文補遺
1、關于巴金的原名: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簡編》(唐弢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版)說:“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薄败栏省笔前徒鸬淖郑皥蛱摹辈攀前徒鸬摹懊。巴金的名和字出自《詩經(jīng)》中的《召南·甘棠》篇。這是一首頌揚周召公姬奭施惠于民的德政的民歌,全詩三節(jié),每節(jié)都以“蔽芾甘棠”一句開頭!案侍摹奔刺睦鏄洌氨诬馈笔敲枥L甘棠樹繁茂的形容詞。巴金的祖父李鏞好詩文,給子孫取名字自然要引經(jīng)據(jù)典。因而拆開完整的詩句,取末字“棠”為名,中間二字“芾甘”為字,于原詩的文意并不通達,但選中這一詩句,卻表明了他對下一代的厚望。據(jù)李家的家譜,巴金這一輩是“堯”字排行的。他的大哥名為“堯枚”,二姐名“堯楨”,三姐名“堯彩”。《隨想錄》第三卷《病中集》中《我的哥哥李堯林》是寫三哥“堯林”的。所有這些都是巴金名為“堯棠”的有力佐證。(參照邵建新《巴金原名辨正》,見《中學語文教與學》2001年第5期)
2、散文詩的象征:
在所有的文學技巧中,象征也許可以稱得上散文詩的寵兒。這與散文詩小巧玲瓏的外形有關,象征是一種能夠達到言約意豐的技巧,它可以使散文詩在短小的篇幅內(nèi)包容豐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宏大的境界。
文學象征的定義可粗略地說成某種形象的含意大于其本身。象征常常與意象和比喻滲透在一起,很難分辨。一般說來,意象意味著它說什么就是什么;比喻意味著并非它所說的;象征意味著既是它所說的,同時也是超過它所說的。與意象和比喻相比,象征的內(nèi)容最豐富,也最難掌握。美國評論家勞·坡林曾用一個絕妙的比喻,準確地說明象征意義的豐富:“象征好像蛋白石,它的光能在慢慢轉(zhuǎn)動的不同角度下放射不同的色彩。”
象征一直受到散文詩作家的青睞。在世界散文詩史享有開山之功的法國詩人波德萊爾,本身就是象征派大師。魯迅的《野草》是中國散文詩的壓卷之作,也是成功運用象征手法的典范之作。
象征的種類繁多,廣泛運用的有兩類,即情感象征和理智象征。
關于情感象征。指抽象的感覺形式或自然物象本來無情無意,而在人的審美體驗中呈現(xiàn)出某種人自身情感的意味。如王爾碑的《云》:“兩朵流云,偶然相遇。它們默默對話,它們結(jié)伴遠行。兩只小船,升起帆兒,飄呀飄呀……忽然風來了,小船消逝,杳無痕跡……只有沉默的天海記得:那一瞬間潔白的帆影!痹娙私柚匀唬磉_人的某種情感。在抒情體散文詩中,常常用到情感象征,它比直抒胸臆的寫法更有表現(xiàn)力,更有審美情趣。
關于理智象征。理智象征借助于藝術意象去象征某種抽象的觀念或理念。如波德萊爾的《每個人的怪獸》。全詩是一種病態(tài)社會的生動寫照。人完全失去了自由,背負一個巨大的怪物,這怪物比枷鎖還厲害,“用它兩只巨大的前爪勾住背負者的胸膛”,使背負者個個都成為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麻木不仁的盲目的過客。這就是理智象征產(chǎn)生的力量:似乎離開了生活,卻表達了比生活更深刻的真實。理智象征多用于哲理體散文詩。
關于寓言式象征。前面所談的情感象征和理智象征屬于非寓言式象征。寓言式象征最突出的特點是它首先是群體象征,且被固定在一個布局中,象征與被象征不必靠想象來聯(lián)接,基本上是一對一的關系。如魯迅的《秋夜》《古城》。作者用漫畫式的線條勾勒一個簡短的故事,賦予其極其豐富的內(nèi)涵,供讀者細細揣摩。
(摘自《散文詩》1995.1,有改動)
二、課文賞析
巴金是一個熱情的作家,熱情的作家都有流暢的文筆。但是流暢有的是一種藝術的功夫,是文字上久經(jīng)修煉的結(jié)果;有的卻與作家的性格,氣質(zhì)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是生命內(nèi)在氣韻的貫注。巴金散文詩的流暢顯然屬于后一種情況,它們讓你留意的不是文字、技巧,不是個別描寫、比喻的鶴立雞群,而是抒情主人公的心境和情懷,那種對于光明的奮不顧身的追求,那種對人生之謎的執(zhí)著的探詢和求索。
你讀《日》,從對飛蛾的描寫和贊美中,你感動最深的是與其寒冷、寂寞地生,不如轟轟烈烈地死的悲壯激越的情懷。而讀《月》,你會從抒情主人公矛盾重重的心思中,看到與《日》同樣的熱情和追求。化作煙灰也罷,步入冷宮也罷,只要能實現(xiàn)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抒情主人公都會毫不遲疑地奔跑過去。透過它們,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的思想傾向和人格因素,為作者反抗黑暗,追求真善美的斗爭精神所感動。
然而,熱情流暢得讓我們忽略了技巧、文字的作品,卻不一定是重質(zhì)輕文的作品,相反,它也可能是自然天成的佳作,像傳統(tǒng)批評所說的“渾然一體”:它使用了技巧卻隱去了技巧,表現(xiàn)了獨創(chuàng)卻不顯得奇詭。巴金的這兩章散文詩便有這樣的特色。有心的讀者不妨注意這兩點:一是對兩個神話頗有新意的形象詮釋;二是根據(jù)“日”“月”不同美感對藝術情境所作的不同處理。在藝術中,內(nèi)容和技巧渾然一體的標準是什么呢?一方面,它須有獨立的個性,所表現(xiàn)的意思和情感必須有新意;另一方面,造境須合乎描寫對象的基本特點,合乎我們經(jīng)驗中的基本形態(tài)。
(《中外散文詩精品賞析》王光明著,花城出版社)
海上生明月
巴金
四圍都靜寂了。太陽也收斂了它最后的光芒。炎熱的空氣中開始有了涼意。微風掠過了萬頃煙波。船像一只大魚在這汪洋的海上游泳。突然間,一輪紅黃色大圓鏡似的滿月從海上升了起來。這時并沒有萬丈光芒來護持它。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寶鏡,而且并沒有奪目的光輝。但是青天的一角卻被它染成了杏紅的顏色。看!天公畫出了一幅何等優(yōu)美的圖畫!它給人們的印象,要超過所有的人間名作。
這面大圓鏡愈往上升便愈縮小,紅色也愈淡,不久它到了半天,就成了一輪皓月。這時上面有無際的青天,下面有無涯的碧海,我們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滄海的一粟。不消說,懸掛在天空的月輪月月依然,年年如此。而我們這些旅客,在這海上卻只是暫時的過客罷了。
與晚風、明月為友,這種趣味是不能用文字描寫的?墒钦嬲軌蜃龅脚c晚風、明月為友的,就只有那些以海為家的人!我雖不能以海為家,但做了一個海上的過客,也是幸事。
上船以來見過幾次海上的明月。最難忘的就是最近的一夜。我們吃過午餐后在艙面散步,忽然看見遠遠的一盞紅燈掛在一個石壁上面。這紅燈并不亮。后來船走了許久,這盞石壁上的燈還是在原處。難道船沒有走么?但是我們明明看見船在走。后來這個悶葫蘆終于給打破了。紅燈漸漸地大起來,成了一面圓鏡,腰間繞著一根黑帶。它不斷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我才知道這是一輪明月,先前被我認為石壁的,乃是層層的黑云。
(選自《海行雜記》,1927年1月)
海上的日出
巴金
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時天還沒有大亮,周圍非常清靜,船上只有機器的響聲。
天空還是一片淺藍,顏色很淺。轉(zhuǎn)眼間天邊出現(xiàn)了一道紅霞,慢慢地在擴大它的范圍,加強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陽要從天邊升起來了,便不轉(zhuǎn)眼地望著那里。
果然過了一會兒,在那個地方出現(xiàn)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真紅,卻沒有亮光。這個太陽好像負著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紅得非?蓯邸R粍x那間,這個深紅的圓東西,忽然發(fā)出了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fā)痛,它旁邊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時太陽走進了云堆中,它的光線卻從云里射下來,直射到水面上。這時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為我就只看見一片燦爛的亮光。
有時天邊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陽出來,人眼還看不見。然而太陽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過黑云的重圍,替黑云鑲了一道發(fā)光的金邊。后來太陽才慢慢地沖出重圍,出現(xiàn)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這時候發(fā)亮的不僅是太陽、云和海水,連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這不是很偉大的奇觀么?
(選自《海行雜記》,1927年1月)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