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四中 劉霞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戲劇文學的特點。
2、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和象征手法,體會表達效果。
3、體會屈原熱愛祖國,抨擊黑暗,熱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端午節(jié)的由來你知道嗎?
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二、介紹時代背景,寫作意圖及全劇梗概
《屈原》寫于1942年1月,這時正值抗日戰(zhàn)爭的相持階段,也是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最為黑暗的時候。半壁河山淪于敵手,蔣介石集團消極抗日,并且悍然發(fā)動“皖南事變”,大肆屠殺愛國抗戰(zhàn)的軍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對這樣的政治現(xiàn)實義憤填膺,創(chuàng)作了《屈原》,以鞭撻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tǒng)治,他說:“全中國進步人民都感受著憤怒,因而我把這時代的憤怒復活到屈原的時代里去了。換句話說,我是借了屈原的時代來象征我們當時的時代。”郭沫若借歷史上的屈原的悲劇,展示了現(xiàn)實世界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愛國與賣國的尖銳、激烈的斗爭,起到了“借古諷今,古為今用”的作用。
三、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閱讀文章,概括全文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
2、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
第一層(從“風!你咆哮吧!”到“把這包含著一切罪惡的黑暗燒毀吧!”):詩人呼喚與歌頌風雷電這些偉大的自然力,表達了對黑暗的憤激和對光明的禮贊與向往。
第二層(從“把你這東皇太一燒毀了吧!”到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來抨擊昏庸腐朽的當權者。
四、探究活動
提問:課文運用了象征手法,說說風、雷、電等形象象征了什么,再舉例說說課文使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
五、欣賞品味
學生配樂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
六、對比閱讀
與以前學過的《靜夜》《天下的街市》對比,說說本文詩作的特色。
七、拓展延伸作業(yè)
在教師指導下課外閱讀有關屈原及介紹的作品。如《楚辭》其中有名句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鳥飛返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等。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