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陽泉市桃苑中學 杜瑞蓮
【教學目標】
1、大量經(jīng)典語句、格言的積累。
2、理解“敬業(yè)與樂業(yè)”的主旨。
3、“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的學習。
4、演講和口語特色的體會。
【教學重點】
1、理解“敬業(yè)與樂業(yè)”的主旨。
2、“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的學習。
3、演講和口語特色的體會。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
閱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了解課文大意,提出疑難問題。
2、教師:
制作教學投影片,并搜集相關資料提供給學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了解本文寫作背景。
2、了解演講的相關知識。
3、大量經(jīng)典語句、格言的積累。
4、把握結構、了解大意、理解主旨。
〖教學設計〗
一、導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梁啟超的《敬業(yè)與樂業(yè)》,那什么叫業(yè)呢?怎樣做叫敬業(yè)?怎樣做又叫樂業(yè)呢?下面就讓我們學習課文,從文中尋找答案吧。
板書課題,出示目標。
二、走近作者
請同學們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作者的資料,教師加以補充,使同學們對作者及本文的寫作背景有充分的了解。
三、了解演講的相關知識
演講的作用、要求及語體特點。
四、跨越閱讀障礙
1、你能讀準下列加粗字的讀音嗎?
旁鶩解剖佝僂蜩翼褻瀆駢進強聒不舍
2、你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嗎?
敬業(yè)樂群斷章取義不二法門本題主眼
理至易明強聒不舍一點不旁騖
3、你能說出下列語句的含義嗎?
⑴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⑵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⑶主一無適便是敬。
⑷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⑸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⑹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五、指導學生背誦文中的經(jīng)典語句、格言
六、學生自主學習,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理解主旨
1、出示思考題:
⑴閱讀課文,思考作者在文中談論了哪幾個問題?
⑵什么是業(yè)?為什么要敬業(yè)?怎樣才能做到敬業(yè)?
⑶怎樣才能做到樂業(yè)?
⑷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2、課堂討論:
學生自由發(fā)言,知道什么說什么,知道多少說多少,互相補充指正,使答案完善。教師要引導學生不單單能說出結論,要盡量說出是怎樣得出結論的。
3、教師小結:
文章開篇引用《禮記》和《老子》中的格言,開宗明義地提出了“敬業(yè)樂業(yè)”的主旨,然后分別談論了“有業(yè)”、“敬業(yè)”、“樂業(yè)”的重要性,最后又用“責任心”和“趣味”總結全文旨意,提出希望。
七、布置作業(yè)
1、積累字詞。
2、背誦文中的經(jīng)典語句、格言。
3、提出自己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的學習。
2、演講和口語特色的體會。
〖教學設計〗
一、檢查作業(yè),然后概括課文內(nèi)容導入
二、研讀賞析
1、問題研究:
⑴者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你能結合課文談談自己的理解嗎?)
⑵文中在談到“有業(yè)之必要”時,舉了孔子和百丈禪師的兩個例子加以說明;談到“凡職業(yè)都是有趣味的”時,列舉了四個事例加以說明。參照兩種寫法,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試著為“有業(yè)之必要”列舉出幾條理由或為“凡職業(yè)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幾個例子。
⑶請結合具體語句談談本篇演講稿的特色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提示:明確演講稿的特色是本題的關鍵。一般來說,演講的口語性較強,要注意講話時的現(xiàn)場感、交流感,有時還要有強烈的鼓動性和感染力,根據(jù)這些特色去尋找相關語句展開分析,然后在歸納出帶有規(guī)律性的特色來。
⑷課文說:“事的性質(zhì),從學理上解剖起來,并沒有高下!庇终f:“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同一價值!比欢腥藚s引用拿破侖的話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庇懻撘幌,對這個問題究竟應該怎么看。
2、討論探究、交流歸納: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思考體會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全班交流,教師加以指導,明確上述問題
【體驗反思】
1、“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依照作者的這一標準來衡量,你能從身邊也發(fā)現(xiàn)一兩位這樣“地間第一等人”嗎?說出來與同學交流。
2、作者所說的“業(yè)”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作為學生,你能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來談談對“敬業(yè)樂業(yè)”的理解嗎?
【我的收獲】
1、根據(jù)你所掌握的文學常識填空:
⑴《敬業(yè)與樂業(yè)》的作者梁啟超是中國近代著名的、。
的領袖之一,字,號任公,別號。廣東新會人,其著作編為《》。
⑵《老子》中的“安其居,樂其業(yè)”的本意是,這句話后來演變成一個成語是,意思是。
2、說一說下列格言警句的含義:
⑴群居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⑵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⑶主一無適便是敬。
⑷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⑸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⑹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3、作者引用曾文正所說的“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旨在說明什么道理?
4、作者說:“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蹦闶欠裢膺@一看法?試舉例說明。
5、依據(jù)作者的觀點,何為“天下第一等苦人”和“第二等苦人”?兩者有何分別?
更多本課教學資料 返回敬業(yè)與樂業(yè) 報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