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意思,品味“綠”字在本詩中的作用。
2、感受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真摯感情。
3、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感受詩人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難點:品味“綠”字在本詩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學生---收集有關(guān)明月的詩歌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新詩《泊船瓜洲》(板書課題)這是詩人王安石在旅途中一首思念家鄉(xiāng)的詩。
2、簡介王安石
3、教師:(顯示課文)看課文,認真讀,爭取讀正確,根據(jù)課后注釋自己試著講一講古詩的意思。
[設(shè)計理念]:培養(yǎng)學生朗讀古詩的習慣,和根據(jù)注解學習古詩的能力。
二、自讀感悟
1、學生按要求自讀、自解古詩
2、檢查學習情況
(1)、指名讀詩,糾正字音:一水間(jiàn)照我還(huán)
(2)、齊讀,注意讀正確
(3)、提問:詩人寫這首詩時,在什么地方?(解題,理解“泊”)
(4)、能說一說這首詩的大意嗎?
(5)、學生自讀課文,找出哪一個字集中表達了詩人想回家的念頭?(還)
[設(shè)計理念]:正音、誦讀,幫助學生抓住詩眼。
三、體會意境
1、幻燈顯示第1、2句詩
(1)、找出這兩句中的地名,弄清三者的位置。(學生畫一畫,并指名上臺畫)
(2)、學生試著理解詩句意思,重點理解:間 數(shù)重山
(3)、從“一水間”、“只”、“數(shù)重山”等詞語,你能體會出什么?
板書:靠家近-----應(yīng)該還
(4)、指導感情朗讀
2、幻燈顯示3、4句詩
(1)、學生試解第3句,問:“綠”字該如何理解?(吹綠)
(2)、從“又”字,你能體會到什么?板書:離家久-----更該還
(3)、解第4句,并嘗試加上語氣詞,把作者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表達出來。 板書:思鄉(xiāng)切
(4)、指導感情朗讀
3、小結(jié),補充板書:思鄉(xiāng)切----不能還
4、討論、交流:
既然詩人已經(jīng)靠家很近了,又十分渴望回到家鄉(xiāng)去,那他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
5、指導感情朗讀課文。
6、總結(jié)全詩,點明學法:
要準確、深刻地理解古詩,還需要聯(lián)系作者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歷史背景來分析。
四、品味“綠”字
1、講王安石煉字的故事,學生猜一猜:詩人當年可能用過哪些字?
2、分組討論:為什么這里用“綠”比用別的字更好?
3、反復吟誦,教師總結(jié)
一個“綠”字,表達了眼前一片景,胸中無限情;一個“綠”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絕唱;一個“綠”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話。
4、配樂吟誦
5、背誦此詩
[設(shè)計理念]:學生從朗讀和關(guān)鍵詞體會詩歌的意境。
五、拓展延伸
1、教師:古往今來,一輪明月曾讓無數(shù)文人墨客不惜筆墨,例如: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借明月思故鄉(xiāng)
2、你還知道哪些與月亮有關(guān)的古詩?
[設(shè)計理念]:幫助學生積累和回憶古詩。
六、結(jié)束新課
同學們,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感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繼續(xù)收集,美美地讀一讀,也可以試著為明月寫一寫詩。
板書設(shè)計:泊船瓜洲 (王安石)
靠家近 離家久 思家切
還
教學反思:
1、緊扣詩眼“還”字,引導學生披文入情,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運用比較法品味欣賞“綠”字在本詩中的作用,學習詩人苦心推敲字詞的寫作態(tài)度。既強化古詩的語言教學,又強化古詩的人文教育。
2、體現(xiàn)了大語文觀。借助本首詩文,引導學生收集與月有關(guān)的古詩,課堂上組織交流、吟誦,幫助學生進行古典文化的積累。
3、不足之處:
(1)、對時間的分配和把握不到位,使課堂前松后緊,連背誦也來不及完成。
(2)、課堂機智不夠靈活,學生上臺畫位置圖被卡時,教師不能機智、巧妙地處理;同時也因此耽誤了不少時間。
(3)、拓展部分可視時間而作機動安排。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