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要養(yǎng)成認真觀察事物的好習慣。
2.朗讀自然段讀,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小燕子三次觀察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認真觀察事物的習慣。
3.有語氣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按自然段讀,了解課文內(nèi)容,指導小燕子三次觀察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認真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難點:
一些詞語的理解,如:發(fā)現(xiàn)、細毛、柄上、小刺。
教具準備:
課件、生字卡、圖片(冬瓜、茄子、西瓜、蘋果)。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愉快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出示冬瓜、茄子的圖片,讓學生觀察,請你看一看它們長得一樣嗎?
2.學生自由回答。
3.板書課題《燕子媽媽笑了》,學生齊讀課題。
4.質(zhì)疑: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
1.教師范讀或聽課文錄音。帶著"聽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這個問題聽老師朗讀課文。
2.說一說你聽懂了什么?
3.學生自由讀全課。
4.提問:你有讀懂了什么?
三、生字詞復習:
游戲:找水果、蔬菜寶寶。
1.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請小朋友在教室里找水果、蔬菜寶寶。并讀出詞語。在小組內(nèi)互相讀詞語。
2.指導學生游戲。
四、講讀課文:
(一)講讀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讀書邊思考:第一段告訴我們什么?學生回答(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掛在枝上。)
2.理解"躺"、"掛"(采用演示法)
(1)教師貼圖提問:冬瓜是怎么"躺"在地上的,茄子是怎么"掛"在枝上的?
(2)學生演示。(突破"躺"、"掛")
(3)模仿說話:教師出示西瓜、蘋果圖片,指導學生說話:果園里,西瓜躺在地上,蘋果掛在書上。
(二)講讀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第七自然段)。
1.整體感知:學生齊讀2——7段,回答問題:1、小燕子到菜園里去了幾次?
2.每次的發(fā)現(xiàn)都一樣嗎?
3.學習第二自然段。放投影片,問:圖上畫的是誰和誰,他們在說什么?
朗讀媽媽的話或教師指導朗讀,媽媽讓小燕子去菜園看什么?(板書:冬瓜、茄子)
4.學習第三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
過渡語:燕子媽媽叫小燕子到菜園里去了幾次?
1.請學生分別讀三、四、五、六、七自然段。
2.回答去了幾次。(板書)
3.質(zhì)疑:你有什么問題?
4.小組討論質(zhì)疑。
5.小燕子第一次到菜園看到了什么?.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1)請一名學生讀第三段,其他學生思考。(教師板書:大、。
(2)燕子媽媽先是怎樣說的?讀媽媽的話,回答。理解"不錯"這個詞語。
(3)指導朗讀燕子媽媽的話。
(4)分角色讀第三自然段
(5)總結學習方法:
想一想:剛才我們是怎樣學習第三段的?方法:看到什么--說了什么。
6.學生自由讀第四、五、六、七自然段,讀后小組討論。
討論題:①小燕子飛到菜園里看到了什么?②燕子媽媽是怎么說的?
7.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1)第二次看到了什么?(板書:青、紫)
(2)媽媽是怎樣說的?理解"很好"。
(3)指導朗讀。
8.第三次看到什么?
(1)問:小燕子飛到菜園里看到了什么?(板書:皮上細毛、柄上小刺)
(2)觀察實物:"冬瓜"、"茄子",解決"細毛、小刺、柄"
(3)小燕子是怎樣看到的?理解"發(fā)現(xiàn)"。
(4)指導朗讀。
9.過渡:小燕子經(jīng)過三次發(fā)現(xiàn)冬瓜、茄子長得不一樣,而且一次比一次觀察的更仔細,能不能用個詞來說一說小燕子很——認真。
(三)講讀第八自然段
1.齊讀第八自然段,回答:燕子媽媽為什么笑了?聯(lián)系前面,看著板書想一想。
2.小組說一說。
3.教師小結,并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四、情景表演課文內(nèi)容。
1.請學生分角色表演課文內(nèi)容。
2.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觀察:
1.請你像小燕子一樣認真的觀察西瓜和蘋果有什么不一樣?學生自由說一說。
2.觀察自己手中的卡片,說一說它的樣子或味道。.
六、教師總結。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