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的故事》教材教法
華羅庚是世界著名的數學家,中國數學界的泰斗。他一生的故事許多許多,本文寫的是他上小學時,敢于向專家挑戰(zhàn)的事,表現了他善于思考,勤學好問的求知態(tài)度。
文章開頭先概括寫華羅庚從小就“非常喜歡數學”。聯(lián)系到他日后的成功,使我們再次想起那句老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薄八丝凑n本外,還常常借老師的書看。”說明華羅庚從小博覽群書,對數學已經到了癡迷的程度。
接下來用兩個自然段講華羅庚發(fā)現一位教授的文章有錯誤,勇敢地提出了不同意見,并得到了表揚。其中“看了又看”“算了又算”反映了他嚴肅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當然可以了,誰都會有錯兒的!”“誰”指的是任何人,當然包括專家。老師的話給了華羅庚極大的鼓勵,培養(yǎng)了他敢于求真的精神。
最后講華羅庚成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數學家。
這篇課文是上一冊教材中《動手試一試》一文的延伸,以著名科學家的真實事例進一步明確了可貴的求知態(tài)度。課文雖然寫的是科學家的故事,但是選取了小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小時候的故事。而且力求從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把人物寫得生動、可親,增強了感染力。
教學建議
(一)課前組織學生搜集華羅庚的有關資料,了解華羅庚的生平和他在數學領域的重大貢獻。
(二)初讀課文,落實識字。
1.在學生自主讀書識字后,可以采取多種方式檢查識字情況,鞏固識字效果。
(1)變換語境認讀生字,使學生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下準確認讀,檢驗學生對本課生字的認讀情況。如:
讀句子,再指出本課新學的生字。
a:下課了,小亮還在教室里認真地計算一道除法應用題。
b: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終于改正了自己的錯誤,老師高興地說:“這才是一名優(yōu)秀的少先隊員!
c:華小琴給我寄來了一張精美的郵票。
d:小明拆開雜志社寄來的包裹,里面是一本非常有趣的著作。
(2)猜字謎游戲。
猜謎游戲旨在通過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開發(fā)智力,擴展識字,提高想象力、判斷力、表達力及識字能力。
喜:擂鼓真熱鬧,張口齊歡笑。(注:“喜”字中的上半部分是鼓的象形。擊鼓表示歡樂、愉快,由擊鼓引申為慶賀,由慶賀引申為喜事!翱凇北硎景l(fā)出笑聲。)
認:人言不做信字猜,識別之后謎底來。
志:壯士在我心上,想起意志剛強。
雜:九種樹木各不同。
些:此下是什么?二字當底座;這、那后邊用,見啥把啥說。
社:示土是什么,一拼就知道;與“會”是朋友,兩字常擁抱。
2.指導寫好生字。
本課要求會寫的字分為上下結構的字(5個)和左右結構的字(5個)兩類,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有重點地進行指導。下面舉例談談寫好五個上下結構的字要注意的問題。
(1)找關鍵筆畫。
“華”“喜”“些”“雜”四個字的共同點是關鍵筆畫都在于一長橫要穩(wěn),要托得住,否則整個字會有一種“失重”的感覺。寫這一筆時應注意:起筆按住,向右行筆時,力量均勻,微微向上有弧度,沿筆畫向回一帶收筆。
(2)“喜”字筆畫較多,要引導學生想一想怎樣才能寫緊湊?怎樣才能寫出“喜氣”?
(3)“雜”字的下面不是“木”(見參考資料)
(4)“喜”“志”兩個字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三)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本課的教學可以“華羅庚為什么能成為數學家”為中心問題,以小組學習、小組間交流、朗讀及評析為主要教學方式學習課文。研討的重點應放在第二、三自然段。
讀第二自然段可引導學生思考“不對勁”在課文中是什么意思?“他發(fā)現教授寫的文章不對勁后是怎么做的,為什么要這樣做?”體會華羅庚從小就養(yǎng)成了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學習習慣。
要讀好華羅庚與老師的對話:讀出華羅庚的純真、大膽而又不乏禮貌;讀出老師真誠的鼓勵,并從中體會“誰都會有錯兒的”,所以“當然可以”提出來。使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到不要盲目迷信權威,應該大膽求真。
讀第三自然段時,可以拓展想象:編輯可能會怎樣表揚華羅庚?或者,華羅庚可能會“高興”地想些什么?使學生通過想象練說達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進一步強調正確的求知態(tài)度,教師要避免“穿靴戴帽”式的思想教育。
(四)積累運用。
1.“喜”可討人喜歡啦,它的朋友多著呢:喜愛、喜慶、歡天喜地、雙喜臨門……你也來說說吧!
2.你見過雙喜字嗎?用自己靈巧的小手學著剪一個吧!
3.找“著名”。兩個人一組,看誰知道的“著名的人或事物”多。
(五)實踐活動: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講一講關于華羅庚的其他故事,進一步找尋他成長的足跡,感受他對祖國的熱愛、對科學的孜孜追求。
參考資料
1.小知識:“雜”字的部首“朩”叫“木字底”嗎?
“木”“朩”作底時可統(tǒng)稱木字底,但在教學中解釋時應有區(qū)別。
木字底寫成“朩 ”,俗稱“帶鉤木”,宋體第三筆寫成撇,楷體(手寫體)第三筆寫成點(垂點)。
帶鉤木作底的基本字只有六個:殺、雜、親、條、茶、寨。還有一個“余”字是獨體字,不屬于同類。這六個字中,有的是草書楷化的結果,如“雜”;有的是取偏旁簡化的結果,如“殺、親、條”;有的是避重捺的結果,如“茶、寨”!皸l”也可算是避重捺的結果。這些是它們用帶鉤木作底的原因,因此帶鉤木可視為木字底的變體。
2.華羅庚生平簡介:
華羅庚(1910—1985):中國現代數學家。江蘇省金壇縣人。1924年初中畢業(yè)后,在上海中華職業(yè)學校學習不到一年,因家貧輟學,他刻苦自修數學,1930年在《科學》上發(fā)表了關于代數學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了數學家熊慶來的重視,被邀請到清華大學工作,開始了數論的研究。
1936年作為訪問學者去英國劍橋大學工作,1938年回國,受聘為西南聯(lián)合大學教授。1946年應邀去前蘇聯(lián)訪問。同年,應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分所邀請任研究員,并在普林斯頓大學執(zhí)教。1948年開始,他為伊利諾伊大學教授。1950年回國,先后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技大學數學系主任、副校長,中國科學副院長等。華羅庚是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數學家。他在數學領域做出了卓越貢獻。由于他的卓越貢獻,有許多定理、引理、不等式與方法等都用他的名字命名。其主要著作有《堆壘素數論》、《數論導引》、《統(tǒng)籌法評話及補充》等。
3.華羅庚回歸祖國的故事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1946年應聘在美國講學,很受學術界器重。當時,美國的伊利諾大學以一萬美元的年薪,與他訂立了終身教授的聘約。華羅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適起來,不僅有了小洋樓,大學方面還特地給他配備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員。新中國成立后,一些人總以為華羅庚在美國已功成名就,生活優(yōu)裕,是不會回來了。然而,物質、金錢、地位并沒有能羈絆住他的愛國之心。1950年2月,華羅庚毅然放棄了在美國“闊教授”的待遇,沖破重重封鎖回到祖國。途經香港時,他寫了一封《告留美同學的公開信》,抒發(fā)了他獻身祖國的熱情。他滿腔熱忱地呼吁:“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xiāng);梁園雖好,非久留之地”。
《華羅庚的故事》 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1、寫本課10個生字,會讀文中16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時建議: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 設計說明 |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 |
1、請同學們根據查閱的資料介紹一下華羅庚是什么人? 2、華羅庚在數學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面就讓我們了解一下他的童年。 | 課前安排學生查閱資料,課上給學生一個展示交流的平臺,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和習慣,同時對本文的背景有所了解,以利于更好的理解課文。 |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 |
(一)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自讀課文,老師提示要注意認讀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讀到自己滿意為止。 2 、同桌互讀。 3、指名接段讀文。 4、學生評價剛才那幾個同學讀書的情況。 (1)評價優(yōu)點 (2)提點意見 5 、出示生字,會讀的字多讀讀,不會讀的字到課文中找一找念什么,并想想怎樣記住它。 6、選擇一個自己認為難記的字,說說怎樣記住它,并用這個字組詞或說一個句子。 7、開火車識字。 8、小組長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并在評價冊上給以評價。 | 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給學生自讀自學的空間,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實現多種評價形式相結合。 |
三、再讀課文,讀中感悟 | |
(三)專題研討:華羅庚是怎樣的小朋友,闡述觀點,并在書中找到理由。 (1)自由讀書準備 (2)說出自己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其他學生可以對他的觀點補充或反駁,教師加以指點,如:華羅庚愛學數學,從課文中那里看出來的?……) (3)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課文。 | 對人物性格的剖析,也是學生回到課文中,深入理解課文,歸納總結的過程。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注意對中的的詞語或句子的理解,如:著名、看了又看,算了又算…… |
四、拓展延伸、回讀課文 | |
出示華羅庚爺爺的照片,講一講華羅庚爺爺的故事。 全班交流聽完故事后的感受。 | 讓學生對知識有整體的回顧,在頭腦中形成整體的印象。 |
五、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 |
1、開會車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在具體環(huán)境中認讀: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 3、出示要寫的生字 以各種形式和生字“打招呼” 4、讓學生挑出最難寫的字進行指導。 (1)老師范寫 (2)學生描紅 (3)討論怎么記住這個字? 5、讓學生找其他生字之間的聯(lián)系和規(guī)律,如左右結構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 6、學生練寫其他的生字。 7、用這些字組詞。 三、學后總結 老師讓學生總結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 |
六、課外積累 | |
1、課后閱讀名人故事。 2、將閱讀后的感想寫在小本本上。 | 名人故事對學生的感染是潛移默化的,是在大量的閱讀積累中實現的,讓學生大量的開展閱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