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過程與方法:抓住重點詞句,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2、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重點:抓住重點詞句,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
難點:在了解了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的同時,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教具準備:課件(或圖片)、歌曲《長城長》
一、音樂導入,渲染氛圍
1、昨天,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長城,你們還記得作者是怎樣贊美長城的嗎?[快速瀏覽課文,去找找這句話。]
生:(出示)讀“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我們再一起用贊美的語氣讀一讀這句話
2、我們都知道奇跡是指(極難做到的、不同尋常的事情 、不平凡的業(yè)績。是需要我們去創(chuàng)造的!難能可貴的)。
過渡: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呢?讓我們一邊聆聽音樂一邊觀看錄象走進長城。(播放錄象)
二、圖文結合,感知長城——學習第一自然段
1、現在,長城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長城遠景圖片):如果要為剛才那個短片配上一兩句話,你覺得哪些句子比較合適?
3、a:生: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1)讀了這句話后,你體會到了什么 ?哪個詞讓你體會最深刻?
(2)看完了圖片后,你一定更明白“崇山峻嶺”這個詞的意思了吧?再看一看圖中的長城的樣子, “蜿蜒盤旋”也不難理解了吧?
(3)這句話用了什么方法來體現長城長這一特點的呢?你覺得這樣寫好嗎?好在哪?
(4)同學們越來越善于思考了。誰能再來讀一讀這句話?大家說讀得怎樣,你能把它的氣魄雄偉讀出來嗎?
過渡:還有哪句話可以做這些圖的解說詞?
4、b:生: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長城長)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介紹長城“長”這個特點的?(列數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更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長城長而壯觀的氣勢,這也是我們今后在習作中需要學習的把事物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下這兩個地方。(出示圖片:山海關、嘉峪關)
(1)我們再看看要從山海關到達嘉峪關一共要經過哪些地方?(出示地圖)[甘肅、寧夏、陜西、山西、內蒙古、北京、河北等省、直轄市、自治區(qū)]
(2)現在你會用一個什么詞來評價長城?(真是氣勢雄偉……)
(3)讓我們全班同學一起來讀一讀,相信更能把長城的氣魄雄偉讀出來。
過渡:讓我們繼續(xù)隨著作者從更近的角度去認識長城。
三、品讀詞句,品味長城——學習第二自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第2自然段,看看長城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從課文中找出一個詞來概括。(高大堅固)
2、長城的高大堅固體現在哪兒?誰能用課文中的句子說一說。
生:這一段長城修筑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成的。
生:城墻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并行。
生: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在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暸望臺和射擊用。城墻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a、在讀的過程中,有什么句子或詞語令你感到很新奇嗎?
(1)老師邊出示課件邊解釋垛口、嘹望口、射口
(2)、聽了老師說的后,你們試著用簡筆畫畫出長城的結構圖:垛子、瞭望口、射口吧!
(3)還有什么問題想問嗎?[當士兵從嘹望口發(fā)現敵情時,便迅速來到城臺頂上燃煙放炮,遠遠的地方都能看到聽到,這樣一座傳給一座,幾千里外的敵情在幾個時辰內就可以傳到朝廷。]
c、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重新感受一下長城的巧妙設計和高大堅固。
{資料:八達嶺城墻高6-9米,最高處達到10米:墻體都用抗腐蝕、抗風化、性能好、硬度高的花崗巖包砌,石條最長達3.1米,重1.5-1.7噸;墻體填滿泥土、石塊、用夯筑實;墻的上面填三四層方磚封頂,用糯米汁摻石灰粘結灌縫,城墻三面風雨不透。)
過渡:長城作為古時候用來防御敵人進攻的城墻,不僅建得高大堅固,而且設計有方,設施齊全。對長城了解了這么多后,你想到什么?
四 披文入情,傾情長城——學習第三自然段
1、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作者想到了什么?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畫出作者想到的句子。
出示:“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3、你是怎么理解“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句話的呢?
a、想想古代勞動人民修長城會遇到哪些困難?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指導:(1)建長城的材料:一塊條石一塊就有兩三千斤:我想問一下,你們的體重是多少斤?(50斤)兩三千斤重的條石相當于多少個同學的重量?(60個)
(2)建長城的工具: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
(3)長城的長度:一萬三千里、或前不見頭,后不見尾。
出示:據記載,單是公元555年,北齊王朝修筑從居庸關到大同一段約900里的長城,就征調民工180萬。
萬里長城的工程量,據粗略估計,僅以明朝修筑為例,如果將其磚石、土方用來修筑一道厚1米、高5米的大墻,可環(huán)繞地球一周有余。如果用來鋪筑一條寬5米、厚35厘米的馬路,那就能繞地球三四周了。如果把所有朝代所修的總計10萬里來計算,則這道長墻可繞地球十幾周,這條馬路,可繞地球三四十周。
現在你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嗎?(多少:許許多多,無數)能想象出當時勞動人民的艱辛了嗎?讓我們再把勞動人民的艱辛讀出來。
4、文中又說長城是勞動人民 “ 智慧 ” 的結晶 ? 智慧體現在哪里 ?(引導學生聯系上文,長城的長、高大堅固、設施齊全,能防御敵人又能進攻敵人。)
5、此刻你想對古代勞動人民說什么?讓我們把這千言萬語轉變成一種崇敬之情把這句話讀一讀。
6、小結全段:逶迤綿延的山峰記錄了勤勞勇敢的古代勞動人民一個個堅實的足印,遼闊無邊的天空記錄了聰明智慧的古代勞動人民一聲聲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號子。
五、拓展,激發(fā)自豪之情
1、讓我們一起來讀課文的最后一段:“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跡!
2、同學們,學到這里,你明白長城為什么被稱為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跡?
六、拓展,激發(fā)自豪之情:
長城像一座寶貴的歷史豐碑,閃爍著中華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象征著中華民族堅韌頑強、不屈不撓的意志,更吸引著千千萬萬的中外游人,許多海內外的名人志士都把登上長城作為自己的夢想,世界上有一百多個國家的元首曾登上過長城。
1、讓我們來看看下面幾位國家領導人發(fā)自肺腑的贊譽之詞,指名讀。
出示:“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
“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杰作!——俄羅斯前總統(tǒng)葉利欽”
“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跡!——以色列總理拉賓”
2、長城,她永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
七、布置課外選做任務:
搜集有關長城的傳說、故事、圖片資料。
板書:
勞 血汗 高大堅固 偉
動 凝成 長城 = 大
人 智慧 防御、進攻 奇
民 氣魄雄偉 跡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