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1.認識本課生字詞。理解“旮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自主發(fā)現(xiàn)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進行反復研讀、思考,結合上下文體會語句的含義,在交流中不斷完善、升華自己的認識。能感受主席熱愛群眾、關心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懷。
4.初步領悟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質
教學重點:通過關心群眾碾米和給群眾送茶水等內容,體會毛主席處處為群眾利益著想的思想作風。讓這樣的體會落到實處是本文的難點
教學準備:老師:準備課件 學生:查閱毛主席資料
教學流程:
一、揭題導入
1.出示:為人民服務”(板書)
2.同學們你們認識嗎?(讀)平時你會在哪里看見過這幾個字?
3.學生交流
4.你知道這是誰提出的嗎?(毛主席)
5.他的一生都是奉獻給了他摯愛的百姓,我們尊敬他,今天讓我們要走進花山,走進他的生活。出示《毛主席在花山》
6.生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師:同學們昨天晚上肯定預習了這篇課文,我來考考大家
2.檢查生字詞:
笤帚 碾子 簸箕 山旮旯 夜以繼日 沏茶 舀水 一筒 茶葉 炊事員 |
②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第一組詞它們都是——?(農村用的工具)
③理解詞語
Ⅰ“山旮旯”(順勢介紹花山)
Ⅱ“夜以繼日”
a、讀著這個詞,你仿佛看見了什么?
b、師評:是啊!因為他是主席,這就是——?(板書:特殊位置)
c、指生讀“夜以繼日”(師適當評價激情)
3.讀了這篇文章,你讀懂了課文的哪些內容?(適當板書:請群眾、請喝茶、推碾子)
三、精讀感悟
1.師:雖然我們沒有見過主席的音容笑貌,沒有聽過他鏗鏘有力的聲音,但這篇文章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主席。讓我們走進文本,去細細品位主席的一言一行帶給我們的感動。
2.預設交流:
師引語:孩子們,老師從你們的臉上發(fā)現(xiàn)我們都被感動了,讓我們來交流吧
a、毛主席皺了皺眉,把拿起來的香煙又放下!斑@怎么行?”他嚴肅地說,“這會影響群眾吃飯的,不能因為我們在這里工作,就影響群眾的生活! |
②這怎么行?什么不行?
③誰認為行?理由是什么?
④是啊,他們把主席放在了特殊的位置!
⑤然而主席卻認為不行,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主席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上,你也許又有了新的感動?(皺了皺眉、拿起來的香煙又放下、嚴肅)穿插感悟讀
⑥在香煙拿起又放下的一剎那,主席想到了什么?
⑦交流感悟讀
(師評價語:Ⅰ、多么真實的想法。讀——
Ⅱ、寧愿舍棄休息,也得讓群眾吃上飯。讀——
Ⅲ、這就是主席,關心群眾的好主席。讀——
Ⅳ、操勞著國家大事的同時更是將百姓起居放在心頭,讓我們一起重溫主席的話語。齊讀——⑧是啊,一切為了人民,為了人民的一切,這就是——(為人民服務)
①誰還找到了其他的句子?
②出示句子
③體會到什么?
④一位關心群眾的好主席,一個慈祥的長者。讀——
(中間學生若講到別的句子,老師適當點評)
c、主席說:“你想過沒有?我們沒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這個局面嗎?我們吃的穿的,哪一樣能離開群眾的支持?全國的老百姓就是我們勝利的可靠保證。反過來講,我們進行的斗爭,也正是為了全國的老百姓。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擺在特殊位置上了。” |
②出示:這筒茶葉是南方工作的同志送的,轉了好幾道手才送到毛主席這里,他一直沒舍得喝。(抓住:“轉了好幾道手”“才”“一直沒舍得喝”理解)
③師:可是如今主席卻要怎樣做?
a、指生回答
b、出示句子:毛主席從桌上拿起一筒茶葉,說:“你把這筒茶葉交給炊事員,讓他每天這個時候沏一桶茶水,你負責給碾米的群眾送去!
c、談感受
④此時讓我們再來聆聽主席的這番教導,也許我們更能理解主席的那一席發(fā)人深省的話語!(指生讀)
⑤交流:
預設:
a、主席認為他們的隊伍正是由千千萬萬的群眾組成,沒有群眾的支持就沒有這支雄師。(假若學生說到這點老師順機導)
Ⅰ、今天的局面是怎樣的局面?
Ⅱ、沒有百姓,可能會是怎樣的局面?讓我們回顧歷史(出示課件)
在井岡山,如果沒有百姓的支持就不可能——?爬雪山時,如果沒有百姓的支持就不可能——?
……
Ⅳ、所以主席認為——?(少不了群眾的支持,這樣的茶葉算不了什么?)
Ⅲ、是啊,讀——(我們沒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這個局面嗎?我們吃的穿的,哪一樣能離開群眾的支持?)
b主席認為:我們的革命為的是讓百姓過上幸福的日子。那么這筒茶葉又有什么舍不得呢?(是啊,一切為了群眾,為了群眾的一切)
c、他一直沒有把自己放在特殊的位置,他認為他只是——?(普通的百姓、為人民的公仆)
⑥讓我們再來看看這茶葉,這還是普通的茶葉嗎?它代表著——?
(代表著毛主席對群眾的一份愛、一份關心、體貼)
⑦這就是主席,一個關心群眾體貼群眾的好主席,讓我們一起來讀這段語重心長的話。(男生讀——)
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主席的教誨(女生讀)
d、毛主席舀了兩碗茶水送到他們母女手里,說:“你們倆歇會兒吧!”然后對警衛(wèi)員說:“來,咱倆試試,半年多不推這玩意兒了!泵飨颇胱舆挺在行,一邊推,一邊用笤帚往碾盤里掃碾出來的玉米碎粒。 |
①一個熱愛群眾、關心群眾的主席讓我們感動,文中主席的哪些一言一行還引發(fā)了你深深的感動?
②預設:
Ⅰ“從舀了兩碗茶水”看出主席一點都沒擺架子。(評:是!細小的動作)
Ⅱ“從你們倆歇會兒吧”看出主席十分的關心那位母女。(評:簡簡單單的話語)
Ⅲ“來,咱倆試試,半年多不推這玩意兒了”看出主席平日里也要經常干這活。
(評:深入群眾)
③讓我們一起來看這樣的畫面,印入你腦海的是什么?(主席慈祥的笑容、親切的交談,熟練的動作……)
④讓我們把這樣的一幕深深地記在心頭,讀——
⑤孩子們,周圍的群眾看著推碾子的主席,也許心中有很多的話想說,他們會想些什么?又會說些什么呢?請拿起手中的筆寫下來。
⑥交流
⑦是啊,其中的一位老人細細端詳后說了這樣的一句話(出示句子,指生讀)
這里老師有個小小的疑問了,這位老人他見過主席嗎?
四、拓展延伸
1.其實不止這位老人整個花山人都不知道他就是毛澤東主席。老師這里有份小小的資料,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1948年4月11日,毛澤東、周恩來等率中央機關到阜平縣城南莊,聽取了各軍區(qū)首長做軍事情況匯報,并對軍區(qū)工作做了重要指示。因敵機轟炸城南莊,5月18日,毛澤東移住花山,在花山,主席只住了9天。這9天主席夜以繼日地工作,同時不忘關心花山人民。而周圍的群眾只知道有個平易近人的首長曾跟他們一起生活了9天。 |
花山的九天他給人民留下了“平易近人的印象,那么在城南莊呢?
在延安呢?(指生答)
在井岡山呢?是的在祖國的每一寸土地上,他帶給人的是——?
是的,無論是何時,無論是何地,主席都是那么的——?那么的——?
3.僅僅九天,他就在花山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形象。僅僅九天,他就留下了一段千古傳誦的故事。讓我們深深記住:(毛主席在花山)
五、課內小結
正因為他愛百姓,所以他也得到了千千萬萬百姓的愛。“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讓我們在歌聲中結束這節(jié)課。
六、家庭作業(yè)
1.了解主席的一生。
2。搜集主席有關的故事和詩歌。
3.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寫一篇寫人的小短文。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