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一:
教學目標
1、學會13個生字,讀寫“自言自語”等11個詞語,會用“思考、吸引力”說話。
2、會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題,會讀經過改編的課文句子。
3、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初步養(yǎng)成敢于提問的習慣。
教學重點
會用“思考、吸引力”說話;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
教學難點
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初步養(yǎng)成敢于提問的習慣;會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等
課時: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細讀課文2-4段,憑借課文內容練習說話。學會相應的生字。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揭示課題:(5‘)
1、小朋友都吃過蘋果,蘋果紅紅的,圓圓的?墒,你看到過蘋果長在樹上的樣子嗎?
(出示課件:幾棵結滿紅蘋果的蘋果樹)看圖說說成熟蘋果的樣子。
2、我們吃的蘋果就是從蘋果樹上摘下來的,要是不摘蘋果熟透了,會怎樣呢?
(出示課件:蘋果落地的畫面,并出示課題《蘋果落地》。)
3、齊讀課題,說說你看到蘋果落地有什么想法?
有一位小朋友卻從蘋果落地這個現象中發(fā)現了問題,并進行研究,成了一位大科學家。
二、自學課文:(6’)
要求: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記住字形,想想意思。
2、標上節(jié)號,想想課文講了誰,什么事,他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三、檢查:(5‘)
1、指名分段讀課文,并正音。
2、討論課文講了誰,什么事,他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四、學習第2-4段:(20’)
1、那么,牛頓看到蘋果落地,他是怎么想的呢?課文是哪幾節(jié)?找出來讀一讀,想一想。自由讀課文2-4節(jié)。
2、交流學習:
1)、師邊敘述,邊出示課件:一天傍晚,牛頓坐在一棵蘋果樹下,忽然發(fā)現……
2)、出示句式說話:
一天傍晚,牛頓坐在一棵蘋果樹下休息,忽然發(fā)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準備,指名說,并同桌互相說一說。
3)、朗讀課文第2節(jié)。
4)學習生字“掉”。
3、再讀課文,思考:牛頓看見蘋果落地,他開始怎么想,后來,他又是怎么想的?劃出牛頓心里想的句子。
4、交流:1)、按要求說話:
他想:
他又想:
同桌互說,指名說一說。
2)、讀一讀3、4兩節(jié),說說有沒有不懂的地方。
結合學習生字“言、而”,說說怎么樣是“自言自語”,齊表演。劃出自言自語說的話,指導朗讀。
5、指導朗讀這兩節(jié)。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五、指導抄寫生字,并評議。(4‘)
教后感:
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先看圖說話,再分學習小組學習2-5節(jié)課文,要求想一想學會了哪些生字,用“--”劃出想的句子,用“~~”劃出怎么做的句子。這樣,分組學習時,目標更明確,效果也較好。學文后,小朋友能體會到牛頓從小愛動腦筋,遇事愛問為什么,并能一直為此努力思考研究,對他們有一定的幫助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