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了解寓言故事,體會其含義,明白其道理。
2.熟讀短小的文言文,結合注釋讀懂其大意。
3.學習生字新詞,了解作家出處。
教學重難點:
結合注釋能理解文言文大意,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查找相關資料。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基礎知識:
沫 (mò)(泡沫)(口沫)(相濡以沫)
涸 (hé)(干涸)(枯涸)(涸轍之鮒)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結合注釋了解寓言故事,體會其寓意。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
1.結合預習,講一講《相濡以沫》這則寓言故事。
二、走入文本
1.初讀文言文。讀準字音。
2.教師范讀,訂正斷句。
3.練習讀課文。
三、理解大意
1.結合注釋及預習資料,試翻譯課文大致意思。
2.小組交流,個人匯報。
3.教師指導,學習文言文,掌握學習方法。
四、寓意提升
1.在理解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體會其中深刻含義。談談你對“相濡以沫”的理解。
2.嘗試用“相濡以沫”說一句話。
板書設計:
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關資料:
【譯文】
泉水干涸了,兩條魚都暴露在湖底的干泥里等死,只能吐出一點水泡來相互濕潤,延續(xù)生命。這雖然很動人和高尚,但是對于魚來說,最好的情況卻不是用死亡來相互表達忠誠和友愛,魚最希望的是遨游在大江大湖中,即使彼此誰都不認識誰。
【積累】
杞人憂天
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jīng)質(zhì)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乘涼,并且自言自語的說:“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么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后,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fā)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來勸他說:“老兄。∧愫伪貫檫@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么會塌下來呢?在說即使真的塌下來,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fā)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可是,無論人家怎么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
后來的人就根據(jù)上面這個故事,引申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塞翁失馬
從前,有位老漢住在與胡人相鄰的邊塞地區(qū),來來往往的過客都尊稱他為“塞翁”。塞翁生性豁達,為人處世的方法與眾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時竟迷了路,回不來了。鄰居們得知這一消息以后,紛紛表示惋惜?墒侨虆s不以為然,他反而釋懷地勸慰大伙兒:“丟了馬,當然是件壞事,但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果然,沒過幾個月,那匹迷途的老馬又從塞外跑了回來,并且還帶回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于是,鄰居們又一齊來向塞翁賀喜,并夸他在丟馬時有遠見。然而,這時的塞翁卻憂心忡忡地說:“唉,誰知道這件事會不會給我?guī)頌牡溎??/p>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使他的兒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騎馬兜風,樂此不疲。終于有一天,兒子因得意而忘形,竟從飛馳的馬背上掉了下來,摔傷了一條腿,造成了終生殘疾。善良的鄰居們聞訊后,趕緊前來慰問,而塞翁卻還是那句老話:“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又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中原,邊塞形勢驟然吃緊,身強力壯的青年都被征去當了兵,結果十有八九都在戰(zhàn)場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兒子因為是個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們父子得以避免了這場生離死別的災難。
這個故事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漸漸地濃縮成了一句成語:“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彼f明人世間的好事與壞事都不是絕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能會引出壞的結果。
畫蛇添足
古代楚國有個貴族,祭過祖宗以后,把一壺祭酒賞給前來幫忙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喝不夠,一個人喝有富余。讓咱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
可是沒等他把蛇腳畫完,另一個人已經(jīng)把蛇畫完了。那人把酒壺搶了過去,他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么能給它添上腳呢!”說罷,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那個給蛇添腳的人失掉了本應該是他的那壺酒。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人們,凡做一件事情,必須有具體的要求和明確的目標,要以清醒堅定的意志,追求它,完成它,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而招致失敗。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