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 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參考注釋,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楊氏之子的聰穎機智。
教學重點參考注釋,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楊氏之子的聰穎機智。
課時安排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引入,激發(fā)興趣
1. 導語:我們現(xiàn)代人寫的文章,用白話,叫白話文,這么多年來我們學習的課文除了古詩外,也都是白話文。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古人寫的,古人寫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請大家打開課本第10課──楊氏之子(板書)。
2.課題“楊氏之子”是什么意思?像王森宏,就是王家的孩子,古時候就叫“王氏之子”。(指學生說)
二、初讀課文,初知大意
1、過渡:課文講楊氏之子的什么事情呢?讓我們讀課文。要求:
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
2、指名朗讀課文。
(1)著重強調(diào)以下字的讀音:惠 詣 曰 禽
(2)引導學生讀準停頓:
梁國/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慧?拙/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眱/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讀古文講究“斷句”。原來古文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我們的課文為了大家學習的方便,加上了標點。讀課文時,有標點的地方當然要停頓,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據(jù)它的意思,那些沒有標點的地方,需要托個長聲。剛才老師就在很多沒有標點的地方托長了字音 ,你們讀的時候也要注意這一點。這樣讀,你自己比較好理解,聽的人也容易聽懂。
3.教師范讀。提醒注意停頓。
4.參考注釋,自學課文。
要求:將注釋中重點詞語的解釋再次批注在文中,據(jù)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指名讀。
三、咬文嚼字,探究生趣
1、大家這樣讀了幾遍課文,是不是覺得課文的意思越來越明白了?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可以提出來向大家請教。你讀懂了的地方,可以幫同學解答,也可以設計一個問題考考大家。
2、學生交流:
(1)梁國:郡的名稱,在現(xiàn)在的河南商丘一帶。
(2)孔君平:孔坦,字君平。為人正直,有好的名聲。
(3)其父:他的父親。其,他。
(4)為設果:小兒(楊氏之子)為他擺出水果。設,擺設,擺出。
(5)以示兒:以便給小兒看。以,來,以便。
(6)此是君家果。此,這;君,您,古代對對方尊敬的稱呼。
(7)未聞:沒有聽說。未,沒有;聞,聽。
(8)夫子家禽:您家的鳥。夫子,先生,您,對人尊敬的稱呼
(9)禽,鳥類。
以上的問題,可以讓學生通過同學之間的討論自己獲取答案,如果學生能夠作出回答,教師則應追問學生是怎么知道的。學生無法回答,教師可以適當點撥提示,讓學生明白字詞義。有些字詞義可以與學生熟知的成語熟語等相聯(lián)系,以加深理解,如,“此”可以與“原來如此”聯(lián)系;“聞”可以與“百聞不如一見” 聯(lián)系。
3.指名說說每個句子的意思。
三、討論交流,領悟幽默
1. 這個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2. 你喜歡孔君平說的話,還是喜歡楊氏之子說的話?為什么?
板書:楊氏之子 楊梅
孔君平 孔雀
(“楊梅”是一種水果,其中的“楊”與姓楊的“楊”沒有關系?拙焦室鈱⑺鼈兟(lián)系起來,開玩笑地說:“這是你家的水果!边@樣說話,因為沒有道理而顯得風趣幽默,也非常親切。楊氏的兒子,用“從來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來應答,妙趣橫生。幽默風趣的一說一答,使見面的場面非常輕松愉快。楊氏之子只有九歲,卻能迅速領會孔君平表達的內(nèi)容和技巧,顯示出他的聰明機智和應對能力。)
四、朗讀全文
五、延伸拓展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語言,你聽說過類似的故事嗎?(學生交流)六、布置作業(yè)
1. 背誦課文。
2.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話,想想它們在語言上有哪些特點。
板書:
楊氏之子 楊梅
孔君平 孔雀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