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8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這首古詩;了解古詩的大概內容,感受詩句的節(jié)奏美,體會詩的意境美,初步感受這種文化內涵。
2. 通過教學實踐,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古詩的情感;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能夠體會詩人的情感,入境入情。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 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想象畫面、繪畫等方法來體會詩文所描繪的意境。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誦讀古詩、背誦古詩;認識12個生字,寫好8個生字。
教學難點:感受詩的意境。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 |
教學過程 | 設計意圖 |
一、談話激趣。 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美、水美,風景如畫。而瀑布是自然界中一種壯觀的景象,你們想欣賞嗎?今天,我們就同李白一起去欣賞廬山的瀑布。 1.借助媒體,感受瀑布景美。 各位,我們的行程開始了,現在我們來到江西廬山,觀看香爐峰頂流下的瀑布,看完談談你的印象。 2.播放視頻。 3.師問:你感受到的廬山瀑布什么樣? 4.面對如此美景,李白情不自禁吟誦起“日照香爐生紫煙……”(誦讀后板書《望廬山瀑布》) 5.通過老師的吟誦,廬山瀑布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6.這是一首李白的詩,你們對李白有那些了解?生暢談李白。 7.請你打開書來自由讀幾次吧! | 大部分學生從沒看見過瀑布,播放瀑布的錄像,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觀察,培養(yǎng)觀察能力,又激發(fā)了學生發(fā)表見解、閱讀古詩的興趣。 |
二、讀古詩,學生字。 (一) 1.學生自讀(投影:出示兩首詩的注音全文)要求: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順。 2.再讀,圈出生字詞,多讀幾遍。 3.開火車讀,同桌間互讀并糾錯。 4.去掉拼音讀,達到正確熟練。 (二)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1.用卡片出示要求會讀的生字詞,反復認讀。 2.卡片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指名反復認讀,并試著組一組詞語。 | 通過反復誦讀逐步達到正確熟練,為下一步的背誦打下基礎。 脫離語言環(huán)境,強化對生字的記憶。 |
三、師生共同學詩。 請同學們自由讀詩,交流你讀懂了哪些內容? (學生談到哪句,交流哪句) 1.“日照香爐生紫煙”: (1)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2)詩中哪個詞是"升起"的意思? (3)"紅日、高山、紫霧"詩人用寥寥幾個字,就把我們帶入了如詩如畫的境界,你能把它讀得那么美嗎? (4)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2.“遙看瀑布掛前川” : (1)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2)理解:川,河流。 (3)指導朗讀:讀出瀑布的氣勢。 3.“飛流直下三千尺”: (1)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2)學生體會"飛流""直下"。 (3)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4.“疑是銀河落九天”: (1)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2)重點理解:疑,體會李白詩的風格。 (3)有感情地朗讀。 5.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 給學生一個問題,讓學生自主去探討,讓孩子自由的交流,通過合作交流感悟古詩描繪的場景。 把朗讀變成孩子抒發(fā)自己獨特的感情的方式。 |
四、自讀自悟,深入理解。 1.你覺得詩中哪些字用得妙?為什么? (生、掛、飛、落……) 2.出示插圖,說說詩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觀察瀑布的?觀察的順序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3.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詩人觀察細致?(“飛流”、“直下”對流速水勢的觀察“三千尺”、“落九天”是對瀑布的長、大、高的觀察。) | 打通想象世界與經驗世界的聯系。“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情境,嘗試讓學生自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的質量。 |
五、背誦詩歌。 1.自由背誦。 2.小組比賽背誦。 | 充分讓學生在進一步鞏固理解古詩基礎上背誦、積累。在誦讀中學生將自己的感情不知不覺潛入到詩所描繪的情景中去,讓學生搖頭晃腦,背誦得有滋有味。 |
第二課時 | |
教學過程 | 設計意圖 |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歡哪個季節(jié)?為什 么?(生自由發(fā)言。) 師:因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 奇妙、美麗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季節(jié),收獲的季節(jié)。(欣賞秋景圖片后說說你眼中的秋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板書:《山行》)。 2.釋題:在山上行走。 3.簡介作者:杜牧 | 在導入新課時,讓學生感知這是一首寫什么季節(jié)的詩,并且讓學生知道秋天不僅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更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季節(jié)。讓學生對“秋”也有了一個更具體、更直觀、更形象地認識,為學習古詩做好了鋪墊。 |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我們已經學過一些古詩了,想想以前我們學習古詩的方法,誰來說一說,今天這首詩我們準備怎么學習呢? 2.學生發(fā)言。 3.歸納學生發(fā)言(讀、思、背) 4.初讀古詩,提出要求; (1)把詩文讀流利正確。 (2)對照注釋,和字典、詞典。想一想詩句的意思。 (3)把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 在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反思和總結學習的方法和經驗,可以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有目的、有方法地進行自主學習鋪開道路。 |
三、合作品詩 1.互讀古詩,相互評議(讀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有什么建議)。 2.相互合作,說說詩句的意思。 3.討論比較,誰說的更好,更切合詩意。 4.把全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 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實踐便于學生掌握與人相處和交流意見的經驗,懂得必要的禮節(jié),體會“集思廣益”的內涵,提高與人交往的能力。 |
四、交流匯報,學習詩文。 1.賽讀古詩,讀出節(jié)奏感、重音和停頓。 (1)指名讀全詩。 (2)同學評議。 (3)你們覺得該怎樣來讀這首詩。 (4)學生發(fā)表自已的看法,并說出理由。 (5)賽讀全詩。 2.全班齊讀古詩。 3.理解詩文意思。 | 交流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示和肯定,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通過全班交流,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碰撞,相互之間獲得啟發(fā),實現資源共享。 |
五、美讀古詩,背誦古詩。 看著書中的畫面,想象著詩中的意境,伴著音樂,動情的,美美的讀一讀,試著背一背。 | 在學生已熟讀的基礎上,課堂完成背誦。 |
第三課時 | |
教學過程 | 設計意圖 |
一、圈劃出本科要求會寫的生字。 二、自主選擇注音、分析字形、找出形近字、組詞或者說個句子 三、說說怎樣把字寫好看。 四、描紅書寫。 | 學生通過自主的分析字,能夠使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更牢固,在漢字的比較過程中體會傳統的漢字形體美。 |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