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這三則故事同學們很容易理解,相信通過大家的合作,一定能自己讀懂這三則故事。今天我們換一種學習方式,分四人小組一起按老師的要求學習課文好嗎?
出示合作學習要求:
《自相矛盾》分角色朗讀通過小組努力要把人物夸口說的話讀得語氣很夸張,把那種當街吆喝,自賣自夸的語氣形象地讀出來。并爭取在交流匯報時做到不看書表演朗讀人物的對話。
《濫竽充數(shù)》思考:(1)南郭先生準備混進去給齊宣王吹竽時是怎么想的?(2)他拿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時又是怎么想的?(3)當南郭先生逃走時,他又是怎么想的。(一組同學可分工在書上寫一寫,但起來交流時的回答必須經(jīng)過全組同學的商量。)
《畫龍點睛》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完成填空:霎時間,只見烏云密布,電閃雷鳴,兩條被點上眼睛的龍騰空飛去。游客們驚嘆不已,有的說 ;有的說
;還有的說:。他們無不佩服張僧繇神奇的點睛之筆。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合作學習。)
反思:《成語故事三則》這篇課文中所講的三個成語故事,大多數(shù)同學都聽過,而且對故事中所蘊涵的道理也很好理解。像這樣的課文怎么教呢,一則一則講下來,好像太單調(diào)了,一起講的話,又很難處理,怕顯得雜亂無章。后來想到小組合作學習。但學習些什么呢,哪些是應(yīng)該在課堂上講一講的呢?
通過對這三則故事的閱讀,我覺得應(yīng)抓住每則故事的特點來定學習內(nèi)容!蹲韵嗝堋肥峭ㄟ^對話敘述故事的,所以我就抓學生的對話朗讀,要求學生把那個楚國人自賣自夸的語氣給讀出來,并且在小組匯報時能爭取不看書表演!稙E竽充數(shù)》這個故事朗讀上沒什么特別,是用敘述的口吻來講的,但南郭先生這個人的心理想法,沒寫出來,而抓住了他的心理想法,對這個故事所含的寓意也就一目了然了。所以針對這個故事我設(shè)計了三次寫話,一是寫寫南郭先生準備混進去時的想法,二是寫寫他拿到俸祿時的想法;三是寫寫南郭先生逃走時的想法!懂孆堻c睛》這個故事沒有什么深刻的寓意,但在描寫上很生動,所以首先要求學生能做到有感情朗讀,另外游客們驚嘆不已,這個地方有一個空白,可以請學生通過完成這個填空練習,來感受張僧繇繪畫技藝的高超。
課堂上學生對這樣的學習方式非常感興趣,我的要求一布置下去,他們就分頭學了起來,每個同學都很投入,每個小組都很認真。
在匯報交流時,學生表現(xiàn)超出了你的想象。在表演《自相矛盾》的時候,楚國人夸張的語氣,學生都能演出來。特別是凌佳怡他們小組,在表演時用米尺作矛,用小黑板作盾,表演得活靈活現(xiàn)。贏得同學們的陣陣掌聲。在《濫竽充數(shù)》交流時,學生寫的語言也是豐富多彩,合情合理的。
聽說這個齊宣王特別喜歡聽吹竽,而且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我何不混進去來個渾水摸魚呢。
哈哈這個齊宣王可真夠蠢的,竟然沒發(fā)現(xiàn)我是冒牌貨,還給了我這么多錢,我的好日子開始嘍。
唉,兒子和老子為什么會不一樣呢,看來我得快點離開這里,不然小命都要不保了。要知道我犯的可是欺君之罪呀。
吹竽這份工作倒還真不錯,俸祿多,人輕松,我還是去拜師學吹竽吧,學好了再來吹給齊緡王聽。
三個故事就是這樣結(jié)束的,雖然我的這種教學缺少理論的支撐,只是由于不知道怎么教,而個人想出來的一個懶人的教學設(shè)計,但我想在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了,學生的合作能力,表演能力,想象能力,朗讀能力都得到鍛煉了,課文內(nèi)容學生也理解了,故事的寓意也懂了。這就行了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