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目的要求)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了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感受真情。 3、能夠運用自己掌握的讀書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學會關愛他人。 | ||
教學 重點 難點 |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體會“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 難點:體會課文中重點詞句中蘊含的情感。 | ||
課型 | 新授課 | 教具 | 課件 |
教學流程及內容設計 | 教學策略及意圖 | ||
一、揭示課題,設疑激趣。 1、課件出示:紅心——提問:這是什么?(一顆紅心),誰能用“有了愛心,世界將會_____________!钡木涫秸f話。然后導入: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的主人公就是一個十分有愛心的人,課文的題目是:用心靈云傾聽——出示課題,板書課題:用心靈去傾聽。 2、設疑:那么,是誰用心靈在傾聽?她又在在傾聽誰的聲音?她是怎么用心靈去傾聽的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用心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課文,要求: (1)注意讀準生字字音,讀不順的句子要多讀兩遍。 (2)思考:課文中是誰用心靈在傾聽?在傾聽誰的訴說? 2、進行交流。 (1)讀生詞:著迷 乘機 拿著 砸傷 水槽 聊天 召喚 謀面 立即 蘇珊 無所不知 興高采烈 問訊處 (2)指名回答思考題。 三、品讀課文,品味真情。 1、引入:那么,蘇珊的用心傾聽,對于作者來說重要嗎?對于蘇珊自己來說,又賦予了什么意義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劃出相關語句。 2、交流引出:我對她講了這些年來我的情況,并告訴她,她為兒時的我所做的一切有多么重要。 蘇珊對我說,她也要感謝我。她說她沒有孩子,我的電話使她感受到了做母親的幸福。(課件出示) 3、那么,“她為兒時的我所做的一切”,這“一切”在文中指哪些事情?請大家再把課文讀一遍,找一找。 4、引導交流,抓住以下關鍵語句進行理解: ①“你夠得著冰箱里的冰塊嗎?”小精靈用悅耳的聲音問我。(你能用“悅耳的聲音”把這句話讀一讀嗎?你能繼續(xù)把接下來的這段話中蘇珊要說的內容,用“悅耳的聲音”說給作者聽嗎?) ②你知道嗎,這只可愛的小鳥,它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引導理解這句話: 是什么原因讓蘇珊說這番話的? 你怎么知道“我”很傷心? 作者告訴蘇珊自己很傷心了嗎? 一起讀“我”說的話。那蘇珊是怎么知道的呢? 老師再讀“我”的話,你們用心聽,看聽出了什么? 你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這些蘇珊聽出來了嗎? 是的。她是一直用心在傾聽“我”說的話,當然聽出來了。那么,蘇珊為什么不直接告訴作者金絲雀死了呢?這說明了什么? 是的。讓我們學著蘇珊的語氣來讀這句話。 聽了蘇珊的話,“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四、引導寫話,感悟真情 1、過渡:正是因為蘇珊一直用心靈去傾聽作者的每一句話,一直用心去幫助作者解決他提出的每一個問題,所以在作者長大以后,他非常想——(引讀)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終于在有一天,我出差經過故鄉(xiāng)小鎮(zhèn),并撥通了“問訊處”——請兩位同學以蘇珊和作者的身份把他們的對話說出來。 2、創(chuàng)設情境:但是由于時間充忙,作者沒能跟蘇珊見上一面。假設,當時并沒有時間的限制,他們在一間酒吧見面了,他們會說些什么呢?請試著寫一 組他們的對話。 3、學生寫話,教師巡視指導。 4、全班交流。 五、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引入:終于,我有機會再一次回到了家鄉(xiāng)小鎮(zhèn),而且可以多待兩天,于是我再次撥通了“問訊處”,是接電話的人卻不再是蘇珊,而是另一個女人,在電話中,他得知蘇珊已經去世。而在蘇珊去世之前,她給作者留下了一張紙條:湯米,我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2、朗讀這句話,說說你的理解。 3、總結:雖然蘇珊是問訊臺里普通的工作人員,但是她能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希望孩子們也學會用心靈去傾聽給人帶來快樂和幸福。 六、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找一找與本文一樣充滿濃濃真情味的文章來讀一讀。 七、板書設計: 12、用心靈去傾聽 蘇珊 湯米 快樂與幸福 | “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币还(jié)課的導入是非常關鍵的,它關系到學生是否能很好的進入學習狀態(tài)開始新的學習。我這樣設計導課,自然親切,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奠定基礎,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說話能力,謂一舉多得。 字詞的教學是不可忽視的,即使在六年級,它也仍然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之一。 最佳的切入點是理解課文的突破口,是幫助學生進行課文解讀的最佳途徑,也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關鍵,更重要的是好的切入點對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至關重要。 “蘇珊的用心傾聽,對于作者來說重要嗎?對于蘇珊自己來說,又賦予了什么意義呢?”這個問題乃統(tǒng)覽全文之問,抓住了文章的重點和難點,為后面教學的展開輔好了路,搭好了橋。 朗讀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能力,鼓勵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的途徑之一,是實現(xiàn)語文教學改革要求的重要途徑之一。語文,需高聲朗讀方能得其無窮魅力;需密詠恬吟,方能探其深遠之韻。在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我把引導抓住重點語段,讓學生進行品讀理解,同時進行朗讀訓練,或自由讀,或齊讀,或個人讀,或配樂讀,或分角色讀,形式多樣,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通過朗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蘇珊擁有一顆真摯的愛心,感受到了作者對蘇珊深深的懷念。 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寫對話,這是書面語表達能力的訓練。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在感受文章真情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語言文字功底得到了鞏固和提升,使本課教學充滿了濃濃的語文味。 結課簡單,卻充滿人文味,讓學生在深情朗讀最后一句話中進一步感受文章中蘊含著的真情。 本次作業(yè)是遵循針對性和開放性兩個原則進行設計的。 板書簡單,大方,一目了然。 |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