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2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掌握一個多音字,在自學的基礎上,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這首詩的內(nèi)容。 過程與方法:背誦并用自己的話說出這首詩的意思。默寫這首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詩人所描繪的景色,體會詩人憂愁的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詞句,明確內(nèi)容。體會作者表達的以舟泊暮宿為背景,觸景生情,充滿憂愁的思想感情。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 ||
教學程序 | 設計意圖 | 備注 |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認識生字詞語。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介紹作者及建德江。 二、教授新課: 1.出示學習要求:(出示圖片) 2.在自學的基礎上,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這首詩的內(nèi)容。 3.背誦并用自己的話說出這首詩的意思。 4.出示古詩內(nèi)容:(出示圖片) 三、整體感知: 自由讀課文,談談自己對課文的初步認識,并提出不懂的問題。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這個故事,走近故事中的人物。 (一)自學 1.自讀。輕聲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你喜歡的方法記住他們。 2.正音,指名讀,注意聽準字音。 3.互檢,同桌互相讀,檢查字音。 (二)識字 1.把你認識的生字卡找出來,貼到黑板上,并讀給大家聽一聽。 2.一起給生字擴詞,看誰想出來的多。 3.在小組內(nèi)以游戲形式讀一讀,考一考。 (三)寫字 1.觀察。仔細觀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認為難寫的地方,提醒大家來注意。 2.指導,就小朋友們提出的難點,老師進行指導,其他字學生對照田字格自己寫。 3.評價,自評,互評想結(jié)合。 (四)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細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理解詩人所描繪的景色,體會詩人憂愁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教師范讀課文,請同學們邊欣賞邊理解詩意。 1)個體感知: 借助注釋理解詞句的意思,可小組內(nèi)交流。 2)說一說: 你認為你理解了哪句,說出來讓同學們欣賞一下。(如果有不理解的詩句,教師相機點撥) 3)比一比: 誰來用自己的話說出這一首詩的意思。(小組比賽) 4)問一問: 客人的“愁緒”有哪些? 后兩句詩更體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5)讀一讀:畫一畫: 有感情朗讀。根據(jù)你對詩意的理解畫圖。 6)背一背: 比比誰背得快。 三、復習鞏固: 對照圖片,發(fā)揮聯(lián)想,用第一人稱來描述古詩內(nèi)容。(先寫后說) 四、古詩欣賞:《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五、課后作業(yè): 背誦古詩。 六、板書設計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 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習興趣。 體現(xiàn)自學。 多種形式識字。 個體感知。 多種方式理解詩意。 |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