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牧童》《稚子弄冰》《湖上雜詩》三首古詩詞,描寫的是古代兒童有趣的生活,表達了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讀著這些詩詞,頓覺清新的鄉(xiāng)土氣息撲面而來,濃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間。從那充滿靈氣的詩句里,我們可以窺見古代兒童的生活場景,感覺那遙遠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場景,一經(jīng)詩人的生花妙筆,就變得生動、鮮活起來,雖事隔千年,卻猶如發(fā)生在身邊。一種親切感,也便油然而生。
選編這三首詩詞,目的有三:一是通過學習,理解詩詞的意思,體會童年生活的純真和美好;二是通過背誦、默寫古詩詞,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三是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熱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點是理解詩詞的意思,背誦、默寫詩詞,體會童年生活的無邪和美好。
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品詞賞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一經(jīng)點撥便能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而《牧童》《稚子弄冰》《湖上雜詩》三首古詩詞,描寫的是古代兒童有趣的生活,表達了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學生理解起來并不困難,因此可讓學生通過品詞、品句、想象畫面來深入理解課文,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同時,讓學生在感受語言文字之美時,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之美。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正確認讀一個要求會認的生字,理解詩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借助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閱讀為主,聯(lián)系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展開想象,從而達到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細細品讀重點詞句,體會詩句體現(xiàn)的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展開想象,感受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從中受到美的熏陶,并體會作者的情感和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一、預習,約童趣
1.學生搜集作者及相關時代背景圖片、音樂、錄像等。
2.學生根據(jù)“預習提示”預習課文。
(1)初讀課文,畫出自己難讀的生字、難理解的生詞。
(2)了解本科的主要內(nèi)容。
(3)搜集作者的相關資料。
3.選擇自己的學習伙伴。
第一課時
一、導語,引童趣
(音樂)有人說,童年是一支支動聽的歌,是一幅幅美麗的畫,而我要說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詩,只要用心去讀,就能讀出歌,讀出畫,讀出許多美好的事。
今天,咱們就一起用心的去讀兩位古代詩人筆下的“童年”。
二、初讀、悟童趣。
同學們認真、仔細地將這兩首詩讀三遍以上。(老師出示兩首詩。)
(學生自由讀詩)
單獨為大家朗讀這兩首詩。
(評價、正音。指導書寫“蓑”、“遮”字,和老師一起書寫。)
正確讀通了,我們還應該爭取把詩讀懂。請大家借助注釋進行學習。
(學生自主嘗試學習。)
學習要求:
1.借助課文注釋、工具書,或與組員探討,理解字詞,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2.交流自己獨到見解,從詩中你聽到了哪些動聽的聲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4.把想象到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形象、流暢地描述出來。
你們能學懂些什么呢?
師:你們的發(fā)言對我們其他的同學都有啟發(fā),我們同桌之間也相互說一說。
三、品讀,想童趣
1.《牧童》中的童趣形象
大家都發(fā)現(xiàn)這兩首詩的孩子生活都是特別有趣。我們繼續(xù)走進這幾位孩童的生活,(指第一首詩)哪些場景你們覺得特別有情趣呢?
你能給我們描述一下那是一幅怎樣的充滿情趣的畫面嗎?
那是一片怎樣的原野?(點擊“鋪”和“六七里”字)你好像看到什么?
“六七里”和“三四聲”只是虛指的數(shù)字。我很想在一望無際的草地上打幾個滾,踢幾腳球。眼前綠草茵茵,我們耳畔似乎又聽到什么?
同學們,張開我們想象的翅膀,怎么在晚風中擺弄他的笛子的呀。c擊“弄”字)
出示:牧童時而把笛子放在嘴前,輕輕一吹,悅耳的聲音讓老牛也側耳傾聽。時而 時而
(學生紛紛述說自己想象的畫面)
還有哪些場景讓你們感覺很有情趣呢?
發(fā)揮我們的想象,把有趣的情景描繪出來。
(點擊“臥”字)“臥”在草地上,把草地當作床,可以在上面睡覺,多好玩!
這樣的生活真是—— (板書:悠閑、自在、無拘無束)
閉上我們的眼睛想象,眼前綠草茵茵,耳畔牧笛聲聲;老牛品草靜靜,夜晚清風習習,高空明月朗朗,牧童臥草眠眠,太愜意了!你能讀出這樣的快樂嗎?
(學生讀詩。個別讀、齊讀。)
呂巖又為何要寫這樣的牧童呢?
(出示呂巖小傳,學生默讀)
呂巖:進士,當過兩次縣令。正遇到農(nóng)民起義,兵荒馬亂的,帶領家人逃跑,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傳說到山中學道,不知所終。
生于兵荒馬亂的呂洞賓多么渴望能過上這樣悠閑自在快樂生活啊!誰能讀出這種渴望。
(學生自由讀,個別讀)
2.《稚子弄冰》的童趣形象。
牧童在鋪展的原野逗弄笛聲,在清風明月下安然入睡,真是童趣無限。讓我們的目光跟隨楊萬里,在寒冬之際,清晨之時,走到農(nóng)家,再去感受童趣。
出示: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板書——嬉樂、失望
詩中孩子弄冰的場景,充滿了樂趣:心態(tài)上,寒天“弄冰”,童心熾熱;色澤上,“金”盤“彩”絲串“銀”冰;形態(tài)上,是用“金盤”脫出的“銀錚”,圓形;聲音上,有“玉罄穿林響”的高亢,忽又轉作“玻璃碎地聲”的清脆。全詩形色兼具以感目,聲意俱美以悅耳賞心,繪聲繪色地表現(xiàn)出兒童以冰為錚、自得其樂的盎然意趣。
你們就是那個男孩,表演出當時的情景,有對話,有動作。
楊萬里不止是以旁觀的態(tài)度描寫兒童,他甚至和兒童一塊兒玩耍、做游戲。他看到小孩子們在園子里學著栽花種草,就想?yún)⒓拥剿麄兊男辛兄腥,發(fā)現(xiàn)了他們修筑的一條小路,大概只有螞蟻才能通得過。詩人真的參加到孩子們的行列中去,跟他們一起捉迷藏:“偶見群兒聊與戲,布衫青底捉將來!庇械男『⒆硬氐剿那嗖忌赖紫卤蛔搅顺鰜。
如此有趣的一幕,如此可愛的詩人,用我們的讀書聲,表達出你也向往這樣的生活。
(生自由讀,指名讀)
詩人通過細心的觀察,把兩個頑童刻畫得栩栩如生。我們也把這幾個孩子形象記在心里吧!
(學生自由背誦古詩。)
四、拓展,延童趣。
四季童趣皆成詩,瞧:
春天,可去放風箏!安蓍L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即風箏)!保ǜ叨Α洞寰印罚
夏天,還可以去田野放牧。“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保ɡ渍稹洞逋怼罚
秋天,可去捉蟋蟀!笆捠掗湃~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捉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保ㄈ~紹翁《夜書所見》)“
冬天,可以玩冰雪。“稚子金盤脫曉水,彩絲穿取當銀鉦。敲成玉罄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保钊f里《稚子弄冰》)
童年趣事是我們?nèi)松幸还P重要的財富。
(出示學生童年照片)
所以我們都不想長大,所以又一位老人發(fā)出“不羨神仙羨少年”的慨嘆,他是誰呢?我們將在下節(jié)課與他相會。
第二課時
五、輻射,理童趣
請同學們自學并賞析《湖上雜詩》
作者閑來無事,在湖濱郊游踏青。一路上游人來往不絕,都說想做神仙,只有自己心境不同,一點也不羨慕神仙,只羨慕那些年輕的少年。青春是最令人如癡如醉的,但是年華如水,青春易逝,誰也無法挽留青春逝去的腳步呀!“不羨神仙羨少年”這句詩,明顯流露出作者對青春的渴盼,希冀中又隱藏著一股難言的惆悵。
請同學們把這種渴盼、惆悵的心情讀出來吧。
六、擴寫,展童趣
選擇一首自己喜歡的詩或詞,改寫成短文
1.激發(fā)寫的興趣。
同學們,透過詩人的筆觸,我們對千年之前的兒童的生活有了一些了解。但是,不無遺憾的是,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小小的鏡頭,只是無聲的電影。如果這個鏡頭再放大一點,電影里的人物動起來,這部電影有了聲音,有了色彩,那該多好。『芏喾从硽v史的電視電影,其實是幾句話就能寫完的事,可經(jīng)過現(xiàn)代人的想象復原,就成了充滿生活氣息有聲有色的故事。能不能嘗試著把你感興趣的一首詩或詞改寫成一個故事,讓詩中的人物更加生活化,離我們更近?
2.根據(jù)自己的想象,自由寫故事。
3.選擇相同的為一組,分別交流、評議,教師相機指導修改。
約童趣:師生可先行各自利用信息技術與學科進行整合。學生通過信息技術上網(wǎng)下載、打印圖片文字,收聽音樂,觀看圖像;教師則做成課件。
引童趣:在美好的音樂,愉悅的氛圍中學習
悟童趣:不滿足于一兩個孩子能大致理解詩意,而是組織學生吸收別人的長處,促使自己進步。老師了解學生自學后整體感知的情況,根據(jù)學情對教案做調(diào)整,繼而展開針對性的指導。
想童趣:學生暢談、展示,教師播放媒體。此舉作為再現(xiàn)美景,營造身臨其境之感。通過色彩艷麗的圖像、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精彩絕輪的解說詞,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此時學生迫不及待,躍躍欲試,此時適時讓學生的感情表現(xiàn)出來。
延童趣:古詩詞賞析,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讓學生感受古詩詞的語言魅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理童趣:學中用,用中學,學以致用,及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
展童趣: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發(fā)揮學生的想象,進行仿寫練習,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檢測題
第一課時
1.給劃線的字注音
( )( )
草鋪橫野六七里 不脫蓑衣臥月明
( )( )
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
2.理解詞語:
笛弄晚風:
脫曉冰:
3.體會詩句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第二課時
1.給劃線的字注音
( )( )( )
葛嶺花開二月天 不羨神仙羨少年
2.你喜歡哪首詩,請默寫下來,并改寫成小故事。
更多本課教學資料 返回冀教版六年級下冊 古詩三首 報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