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成年人寫孩子趣事的文章。課文生動細膩地描寫了一個男孩子成長的過程,刻畫了一個逐步成長的小“男子漢”的形象。教材按人物的性格特點組織、安排。本文內(nèi)容通俗易懂,通過生動風趣的語言描寫,突出了人物個性。
總體思路:
1、講讀這篇課文時,首先要引導學生熟悉課文內(nèi)容,抓住關鍵語句具體地體會課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讓學生摘出課文中細膩描寫人物的有關句子,體會精彩之處。教學應以學生自主品悟、交流為主,教師則應抓住重點隨機點撥,并幫助學生做好梳理歸納。
2、研究文章主體部分安排材料的順序和特點。
教學目標:
1、體會以人物性格特點分類組織、安排材料的方法。
2、通過學習,體會細致的觀察和細膩的描寫。
3.學習生動、風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語言,感受“男子漢”獨立、勇敢、堅強的性格特征。
教學過程:
一、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的目的是讓學生知道王安憶這個人,并清楚知道文中的小男子漢就是她自己的外孫,正因為有這層關系,所以王安憶有機會對小男孩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并進行寫作。人物介紹不必過多。)
二、感知課文:
整體感知:
討論:文中的男子漢是一個才幾歲的小孩子,但作者為何稱他為男子漢呢?也可以問 “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幾歲的小男孩是一個‘男子漢’?
(對于這個問題的討論,學生一時還不能完整或準確地說清楚,因此在學生交流這個問題時,教師必須做好梳理歸納工作。(歸納成:逐漸成熟、自主自立、剛強勇敢、直面現(xiàn)實、挑戰(zhàn)自我、天真幼稚、可愛沉著)
細節(jié)感知
討論:結合文章內(nèi)容說說小男孩身上有哪些讓你感動、值得你欣賞或引起你共鳴的地方?
(課文篇幅較長,內(nèi)容也比較多,這就需要我們對教材作合理的修剪,而這個“合理”就是要根據(jù)學生的體驗、學生的喜好來確定。所以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就是體現(xiàn)了這一點。)
師生共析四個重點::
(1)、他向往著去少林寺當和尚?墒俏腋嬖V他,’當和尚不能吃葷。他說:“‘用肉湯拌飯可以嗎?“不可以!澳敲窗舯梢猿詥?’他小心地問,是問‘棒冰’,而不是冰淇淋,甚至不是雪糕!奔狱c詞“小心”體現(xiàn)了人物怎樣的心理和神態(tài)?
(“小心”刻畫了“男子漢”既想到少林寺去當和尚又舍不得不吃冷飲的心態(tài)。為了去少林寺,他已經(jīng)決定忍痛割愛不吃冰淇淋、雪糕了,但連棒冰都不準吃,他就不能忍受了。“小心”就表現(xiàn)了“他”在提問時的這種希望得到肯定答復的心態(tài)和神情。)
(2)我說:“你交上錢,我?guī)湍阏f好了!薄安灰,不要,我自己說!彼f。到了柜臺前,他又囑咐了一句:“你不要講話奧!”營業(yè)員終于過來了,他臉色有點緊張,勇敢地開口了:“買,買,買……”他忘了他要買什么了。
(“不要”“你不要講噢!”幾詞表現(xiàn)作為孩子的一種既好奇、又想試著獨立完成任務的心情。“買,買,買……”這一省略號的使用極其生動地刻畫了孩子剛開始獨立完成任務的稚氣和特有的慌張。)
(3)假如爸爸媽媽拌嘴,有時是玩笑的拌嘴,他也會認真起來,站在媽媽一邊攻擊爸爸!拔野职謺薜摹
(爸媽拌嘴時,他義無反顧地站在媽媽一邊,充分反映了小孩天生的對母親依戀之情。碰到問題時,又把父親搬出來。這實質(zhì)上是反映了在“我”的心目中爸爸是無所不能的英雄這一真實想法。)
三、交流啟發(fā):
文中作者對待小男孩的言行給我們哪些啟發(fā)?能結合具體的內(nèi)容談談嗎?(這一部分的討論,學生自由開放,只要是課文中內(nèi)容,學生都可以談,談的只要合乎情理就可以。)
四、了解文章主體部分安排材料的順序和特點。
啟發(fā):一個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發(fā)生的各種事情很多,如果不好好組織材料,將會顯得雜亂無章?幢疚淖髡呤侨绾蝸戆才挪牧系?
(文章是按人物的性格特點分類組織安排材料,再加上五個小標題使文章條理清晰,眉目分明。學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會產(chǎn)生有話但有無法講清的問題,教師應作歸納,概括。)
五、延伸--拓展
1、對我們小學生來講哪些行為可稱得上是男子漢的行為呢?
2、判斷下列行為是否屬于男子漢行為:
1)南京有一位叫汪俠的老人七十多歲了還連續(xù)兩年參加高考。
2)大膽推薦自己參加優(yōu)秀隊員的競選。
3)樹上有馬蜂窩,去把它捅下。
(這一部分的設計,完全結合學生對“男子漢”一詞的理解,重在導行。)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