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夾竹桃》是蘇教版第十一冊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以優(yōu)美的語言、比襯的手法,描繪了在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里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花影的有趣動人,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無……不……”和“無不”等詞語造句。
2.理解課文重點句子的意思。
3.欣賞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動人的花影,體味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培養(yǎng)審美情趣。
教學流程:
一、實物導人
1.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的這棵植物叫夾竹桃。請仔細觀察一下這是一棵怎樣的植物,并把你觀察到的向大家介紹一下。(學生觀察后介紹)你還想了解什么?
2.課文《夾竹桃》不僅能讓我們感受到夾竹桃可貴的韌性,還能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想象花影的有趣動人,F(xiàn)在就請大家讀讀課文,了解一下課文的大概內(nèi)容。
二、初讀了解
1.根據(jù)本課的預習要求自學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三、細讀指導
1.默讀思考:作者為什么要寫夾竹桃?
2.朗讀第一自然段,完成練習:夾竹桃不是
,也不是 ,但是對我來說,它卻是——。
3.為什么說夾竹桃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
4.朗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認識文章的中心句:“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引起我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
(這句話既能回答作者為什么要寫夾竹桃,又是對全文內(nèi)容的總結(jié)。)
四、研讀分析
(一)分析夾竹桃的韌性
1.“夾竹桃的韌性”是“我”愛上夾竹桃的原因之一。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夾竹桃的韌性?(第三、四自然段)
2.默讀第三、四自然段,畫出最能表現(xiàn)夾竹桃韌性的句子。
3.投影出示下面兩句話,指導學生理解。
a: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中,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艷。
b: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
(1)這兩句話主要講了什么?
這兩句話主要講了無論是季節(jié)的變更,還是氣候的變化,只有夾竹桃始終如一,沒有哪一天不是迎風開放。它的花期之長,沒有哪一種季節(jié)性的花可以與之相比。
(2)體味“無……不……”和“無不”的作用。
(3)練習用“無……不……”和“無不”造句。
4.讀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話,把它改為陳述句。
投影出示:
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少F嗎?
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來,顯得非常可貴。
5.課文哪一自然段寫了“院子里的那些花”?f第三自然段)默讀并思考:課文重點寫夾竹桃,為什么要用一個自然段來描寫“一年三季,花開花落,萬紫千紅”的景象呢?
6.朗讀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話,明確反襯的作用。
小結(jié):作者通過描寫一年三季的花開花落襯托出夾竹桃的花期之長、始終如一,寫出了夾竹桃的“韌性”。
(二)分析夾竹桃引起作者的幻想
1.夾竹桃“引起我許多的幻想”,也是“我”愛上了夾竹桃的原因之一。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作者的想象和幻想?
2.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我”為什么覺得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1)這是什么景象?(兩盆夾竹桃,一盆紅色的,一盆白色的。)
(2)為什么覺得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3.作者對夾竹桃的想象還不止于此,默讀課文第五自然段,思考:
(1)月光下的夾竹桃為什么會引起作者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夾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
4.月光下的夾竹桃有什么特點?(花朵、香氣、影子)抓住“模糊”“濃濃烈烈”“葉影參差”“花影迷離”等詞語賞析月光下的夾竹桃。
小結(jié):月光下的夾竹桃香氣襲人、葉影參差、花影迷離,“我”把它幻想成地圖,幻想成荇藻,幻想成一幅墨竹……讓“我”領(lǐng)略了無限的妙處。
五、品讀欣賞
畫出文中描寫幾幅圖景的文字,仔細品味,體驗襯托和想象表達方法的妙處。
1.雪火相映圖。
2.一年三季,花開花落,萬紫千紅。
3月光下的夾竹桃。
總結(jié):這篇文章描繪了在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里,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花影的有趣動人。作者在文中運用了比襯的手法及排比的句式將夾竹桃寫得生動有趣。今后我們在寫作中,也要學習和運用這一寫作手法。
六、拓展練習
同學們,你們還熟悉哪些植物?請選擇一種介紹給大家。介紹時要抓住植物的特點,展開合理的想象。語言力求生動形象,并恰當?shù)剡\用你所喜歡的修辭手法。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