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要求:分析講解課文,反復(fù)朗讀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在反復(fù)讀中,使學生感受到雷鋒熱心助人的精神,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學會復(fù)述本文,完成課后作業(yè)。
教學過程:
(一)指名分段讀課文,齊讀全文。
(二)分析講解全文。
1.指名讀第一段。(其他同學思考:這段話講的是什么時間,什么事兒?)
問:這段里只有一句話,這句話講了一件什么事兒?
答:雷鋒小時候上學必須經(jīng)過一座小橋。
問:一座什么樣的橋?
答:是一座小橋。(學生答后,老師讓學生講講小橋是什么樣子,與大橋相比較。)
齊讀這一段,自由讀這一段,說出這一段里只有一句話。
2.指名讀第二段。(請五名同學每人只讀一句話,讀后回答問題。)
問:在什么樣的天氣里,雷鋒和小同學去干什么?(打出投影幻燈:雨天里,雷鋒和幾個小同學一起去上學。)
答:有一天下大雨,雷鋒和幾個小同學一起上學去。
問:他們走到橋邊看見了什么?(出示幻燈片)水從橋下流過,還是從橋上流過?
學生答后,教師說:“因為下大雨,河水漲得比橋高,河水漫過了橋面。(引導(dǎo)學生看課本中的插圖,從圖上看出,河水已經(jīng)漫過了橋面。重點講“漫過”這個詞語。)
問:雷鋒和小同學都遇到了困難,雷鋒是怎么說的?(讓同學讀第二段中的第三句話。)
讀:來,我背你們過橋。
問:這句話是誰說的?(回答后,再讀一遍這句話。)
答:雷鋒。
接著,齊讀第四句話。讀后提問:雷鋒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雷鋒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去。(同時打出投影幻燈,雷鋒背小同學過橋的畫面。)
指名讀這句話后,提問:放學的時候,雷鋒又怎么做的呢?(讓同學們齊讀第五句話。)
問:雷鋒背同學過橋的次數(shù)多嗎?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答:放學的時候,他又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來。
問:“一個一個”和“一個”有什么不同?“一個一個”和“一個個”意思一樣嗎?
齊讀第四、五兩句話,讀后回答問題。
問:課文中的“背過去”與“背過來”各是指什么時間?
答:上學的時候,雷鋒把小同學背過去。放學的時候,雷鋒又把小同學背過來。
教師說:這兩句話具體講雷鋒是怎樣背小同學過橋的。這里的“背過去”又“背過來”是告訴我們雷鋒不止一次地背同學過橋。在大雨中,雷鋒背著小同學來回走在小橋上,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體會一下,在大雨中,他背著的打著傘的小同學在漫過河水的小橋上來回走很多次,你們說說,困難不困難,辛苦不辛苦。(講這些話時,要引導(dǎo)觀察課文中的插圖,邊看圖邊講,使學生在具體環(huán)境中,體會到雷鋒在下雨天,河水漫過小橋的情況下,背同學過橋的困難和辛苦。)
(三)總結(jié)全文。
1.請兩名同學朗讀全文。(一個人讀旁白的話,一個人讀雷鋒說的話。)
2.齊讀全文。
3.問:這篇課文講述了雷鋒小時候的一件什么事兒?
答:講述了雷鋒小時候熱心幫助同學的一件事兒。
教師說:對。這篇課文是敘述雷鋒小時候熱心幫助同學的一件事。全篇課文分兩個自然段,第一段是寫雷鋒小時候上學必須經(jīng)過一座小橋。第二段寫下雨天,雷鋒是怎樣幫助小同學過橋的。雷鋒叔叔在困難面前,沒有想到自己過橋不好走,他想的是小同學過橋有困難,他在大雨里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去,又一個一個地背過來,這里的“又”是指背了不止一次兩次,“過去”、“過來”這兩個詞就告訴我們雷鋒從這邊往那邊(叫過去)又從那邊往這邊(叫過來)一個一個地背送小同學。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值得大家向他學習。
(四)師生進行討論。
教師誘導(dǎo)學生提出問題:“我們大家要向雷鋒學習什么?”
學習雷鋒熱心助人的精神。
(五)指導(dǎo)朗讀。
教師先范讀,要注意幾個長句子的讀法。如:“雷鋒和幾個小同學一起上學去”及后邊兩個重點句都比較長。在讀的時候,要指導(dǎo)學生在“小同學”后邊稍稍停頓一下,要重視通過范讀來指導(dǎo)朗讀。
(六)指導(dǎo)復(fù)述全文。
教師分段分句指導(dǎo)讀,每讀完一句話都要求學生說一說這句話的意思。在學生理解掌握每句話的意思的基礎(chǔ)上,再指導(dǎo)復(fù)述就容易多了。
(七)課后作業(yè)。
1.回答問題:
下雨天,雷鋒是怎樣幫助小同學過橋的?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