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圖文對照、理解重點詞句體會農民勞動的辛苦,增強對勞動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2.通過圖文對照的實踐學習,領悟看圖學文的方法。
3.引導學生感悟“寫實―聯(lián)想”的表達特點。
教學重難點
1.理解重點詞句,學習作者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從中感受勞動的艱辛,增強對勞動者的理解和同情;
2.通過圖文對照的方法,使學生領悟看圖學文、寫文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這一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和作者一起來欣賞米勒的油畫《拾穗》。(出示油畫)
2.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你對這幅畫有了哪些了解?
教師小結:正是因為對勞動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對農民充滿著同情,他才能把拾穗的場面逼真地展示給我們。
二、新授。
引入:那么文章的作者在看到這幅畫時,是不是和我們有著同樣的看法呢?他又是怎樣描寫的?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的哪些內容是可以在畫上看到的?一邊讀一邊畫下來。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
2.小組交流自己畫出來的句子。
3.指名匯報自己畫出來的句子。
4.相機出示課件,圖文對照,再來讀一讀這些句子,邊讀邊交流:作者的哪些描寫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為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讀的屬于外貌描寫還是動作描寫。板書:外貌 動作)
課件1
中間的是位中年人,夕陽照射在她結實的后背上。那寬寬的肩膀,還帶著套袖,一看就知道她是一位從小擔水背柴、十分能干的人。我們看不見她的臉。她正深深地彎著腰,左手攥著一把麥穗,另一只手還在撿拾。
5.這樣的畫面,這樣的描寫讓你想到什么?平時她會做些什么呢?(學生交流)那么加上你的理解,把這些句子讀出來。(指導朗讀)
作者和我們一樣,描寫完之后 ,也加上了自己的想象,誰來讀一讀?(啟發(fā)學生脫離課本束縛,自己想象。)你能讀出她的辛苦嗎?
6.相機點撥:看圖寫文不僅要寫清圖畫中的內容,還要發(fā)揮合理的想像或聯(lián)想。(板書:聯(lián)想)
請同學們讀一讀下面的兩個自然段,像剛才一樣,圖文對照,找一找哪些語言寫的是畫面的內容,那些語言是想象的,在書上做出標記。
7.交流3.4自然段。相機出示課件2 右邊的婦女累了,欠起了身,顯然是腰疼,一下子直不起身了。她手里緊緊地攥著麥穗,眼睛還在地上搜尋。
看到這樣的畫面,你又想到了什么?
老師覺得會思考的孩子是最會學習的孩子。(學生發(fā)揮想象)
指導朗讀。
相機出示課件3 左邊穿深色衣服戴藍色帽子的婦女很年輕,可能是中年婦女的女兒吧。她手腳麻利,撿拾麥穗的動作像舞蹈:瞧,她平平地趴下身子,右臂伸向前方,拿著麥穗的左手彎在背后。(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誰來?)齊讀。
8.小結并對學生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從這些句子中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農民的艱辛和生活的艱苦,所以,結合畫面內容及當時的情景展開合理的聯(lián)想也是一種很好的寫作方法,這樣一來,你的文章會更加真實、感人。
9.畫面上除了這三個人,還有什么?(遠處收獲的人們)
我們這一個單元的主題就是收獲,那么這幾個辛苦的農婦們,她們這算是收獲嗎?回到家她們能不能享受到收獲的幸福呢?(體會窮人生活的艱辛)
三、回顧畫面,總結全文,體會畫中所蘊含的感情。
剛才我們跟隨著作者從整體到局部,按照由近到遠的順序,欣賞了這幅《拾穗》,回過頭再來看這幅畫中的遠遠近近,你最想說的是什么?
學生交流想法。
這也正是畫家想要傳達給人們的心聲。(板書:生活艱辛 農民辛苦 )
四、暢所欲言。
說到農民,可能我們在坐的都不陌生,尤其是同學們,大部分都來自農村,父母也大都是農民,那么,你了解農民多少?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是怎樣的?請同學們暢所欲言。(出示課件:暢所欲言)
學生交流。
五、總結全文。
這節(jié)課結束之前,老師只想說八個字,那就是:熱愛農村,尊重農民!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