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課文包括《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兩首詩都是寫的六月里的西湖景色,各具特色,各有風味。
一、詩題較長,細細品味,題目包含了時間、地點、事件。
二、雖然都是寫六月的西湖,但前者寫的是雨天,后者寫的是晴天。
三、前者寫了云、雨、風、水、山、船、地、樓8景,借雨景寫實景。后者前兩句議論,后兩句寫景,且只寫了蓮葉、荷花兩景。
四、前者所寫之景動態(tài)多(翻、遮、跳、入、吹),變化快,(“未”“忽”)。后者則側重于表現(xiàn)靜態(tài)美、色彩美(無窮碧、別樣紅)、壯闊美(接天、無窮)
在教學兩首詩時,可采用比較教學的方法。
一、緊扣詩題,初步感知
這兩首詩的題目很長,應該首先指導學生讀好,準確停頓。同時讓學生說說讀了詩題明白了些什么。學生會發(fā)現(xiàn)題目交待了時間、地點、事件,非常清楚,學生明白了,自然也會停頓了。再一比較,會發(fā)現(xiàn)這兩首詩都是寫的六月的西湖。
二、比較內(nèi)容,想象畫面
杭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稱,西湖就是鑲嵌在天堂里的一顆明珠。那么這兩首詩分別寫了西湖的什么美景呢?讓學生讀一讀,劃一劃。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寫了8處景色,可將它分成兩類,分別是云、雨、風、水,雨景;山、船、地、天,實景。也可按雨前、雨中、雨后來講?勺寣W生聯(lián)系生活中夏天的雷陣雨來想象畫面。
云如“翻墨”,仿佛讓人看到了烏云不斷加濃不斷擴散的情景;“未遮山”雨來得快,來得急;雨如“跳珠”,給了人形象鮮活的動感,“亂入船”,一個“亂”字,仿佛身臨其境,看到了雨的變化:忽而急,忽而緩,忽而大,忽而小,忽而快,忽而慢,像個調(diào)皮的小孩,像個無拘無束的精靈!再如這風,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帶來了一場狂風驟雨,迅疾又消失得無影無蹤,只留下“望湖樓下水如天”!一切又恢復了平靜,包括心情!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只要理解了“畢竟”、“接天”、“無窮”、“別樣”,想象出畫面的色彩美、壯闊美可很不錯了。教學此詩時有個小插曲。有個學生問:“題目寫送別好友,怎么詩中只字未提?”我當時也是一愣,轉而將這個問題拋給學生。學生的回答是精彩的。
“我認為他們分別是依依不舍,誰也不愿觸動對方的依依惜別之情”
“我認為是西湖的景色太美了,把他們?nèi)嘉×,都忘記了。?/p>
“我認為詩人看到眼前的美景,寫下這首詩,送給友人林子方!
……
對于學生的猜想,只要言之有理,我都給予了一一肯定。
三、詩歌作結,拓展延伸
這兩首詩一首寫了雨天的西湖,一首寫了晴天的西湖,你們知道哪一首詩既寫了雨天的西湖,又寫了晴天的西湖?學生會想到蘇軾《飲湖上初雨后晴》,可讓學生記住,再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描寫西湖的古詩。
附描寫西湖的古詩:
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題臨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