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課文向我們講述了一位獨自在荒山,克服生活條件的艱辛、精神上的孤苦,幾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的栽樹老人的故事。
文章層次井然,脈絡清晰。課文由景導入,先寫山上的樹很多“郁郁蔥蔥、漫無邊際”,景很美“綠色的山和藍色的天在遙遠處銜接成一條線”,這些景物描寫看似隨意,實則是為后來體現(xiàn)老人為這青山美景所付出的艱辛打下了伏筆;接著通過一系列的動作描寫,讓我們看到一個快樂的栽樹老人;緊接著卻筆鋒一轉,通過我和老人的對話以及老人外貌、語言描寫來講述這位植樹老人的艱辛:生活上艱苦、精神上孤獨。老人生活上的艱苦,作者從兩方面進行了描述:一方面是通過我和老人的對話,直接讓我們知道老人吃的是又黑又硬的窩頭,住的是一間石頭砌成冬天寒冷夏天蝎蟄的房子;另一方面是通過對老人外貌和手的細致描寫間接地告訴我們老人的艱苦勞作。精神上的孤苦,作者則是通過老人的語言和畫在石屋外墻上的那幅粉筆畫兒傳達給我們。老人的語言很簡單,在和我的多次對話中都是回答簡單的一個字——“啊”,竟有六次之多;那幅“兩個小人兒,都握著鐵鍬,在種樹”的粉筆畫中的那“兩個小人兒”更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老人是多么孤獨,表達出老人希望有人陪他、和他一起植樹造林的強烈愿望。最后作者用豪放的山歌、老人的身影、流溢的晚霞營造了意味深長的情境,讓人掩卷而思——這情這景又何嘗不是“一幅畫”呢!
課文語言簡練、生動,特別是對植樹老人外貌、動作的描寫更是細致入微;作者情感的表達更是自然、真摯,由他一開始初見老人時的“我首先被這張臉感動了,心里有一點兒發(fā)熱!钡诫S著聽到老人的生活的艱苦“我的心里有點酸!痹俑械嚼先说墓陋殨r的“我好像被一種莫名其妙的憂郁牽扯著、牽扯著……”皆是真實的情感流露,而結尾處情感的升華更是讓人回味無窮。
【教學建議】
一、從題入手,談話導入
板書“一幅畫”,提問:一幅( )的畫讓你覺得最美?生自由回答。
再板書“一個人”,提問:一個( )的人讓你最欽佩?生同樣自由回答。
中間填寫“和”字,齊讀課題,質疑,這是一個( )的人?又是一幅( )的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學生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讀正確。
2.教師出示重點詞,學生進行練習。
粗獷 閑適 端詳 獵奇 景致 挽留 山坳 流溢
郁郁蔥蔥 漫無邊際 興趣盎然 莫名其妙
3.出示一個( )的人,一幅( )的畫,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寫適當?shù)脑~語,并說出自己填寫的理由。
三、品析詞語 感受人物
品讀課文中有關植樹老人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讓學生結合具體語句談談自己的體會。
這里要通過四個方面的品析來體會老人的品質與老人的情懷:
1.品讀有關老人的外貌描寫的句子。通過“那張黑黝黝的臉上,皺紋密集而粗獷地排列著”、“那是一雙什么樣的手哇!粗拉拉的,黑黑的,有棱有角的,看上去像兩塊石頭。手指頭的每一個關節(jié)都裂著口子,留著干了的血痕……”兩句,抓住“黑黝黝”、“密集”“像兩塊石頭”“血痕”等詞語來體會植樹老人艱苦的生活辛勤的勞作。
2.品讀有關老人的動作描寫的句子。通過“他挖好坑,把一棵小樹苗放在坑里,細細地端詳著,然后一鍬一鍬地擁上土,蹲在旁邊用兩只手執(zhí)著地拍擊著。最后,他坐在小樹苗旁獨自樂著。”兩句,抓住“端詳”“擁”“拍擊”等詞語來“揣摩此時此刻老人的心意,體會老人對樹苗的愛惜猶如對待自己的孩子。
3.品讀老人的語言。“哎呀,冷啊,風呼呼的,蓋三條被子,用石頭壓住被窩角兒,還是冷。夏天也難熬,那石頭縫里有蝎子,睡著睡著就爬到俺身上,俺一動就蜇俺,把俺蟄得渾身疼。渾身都腫了,蟄得俺苦哇,沒有辦法就嗚嗚地哭”來體會老人生活上的艱苦,結合全文來體會老人的執(zhí)著與堅強。
4.品讀老人的那幅畫!皟蓚小人兒,都握著鐵鍬,在種樹! 引導學生通過體會“兩個”來感受老人內(nèi)心的孤獨。通過創(chuàng)設不同情景:如寒冷的冬夜、挨蜇疼得痛苦的時刻、野獸來襲……來深刻體會到老人在忍受身體痛苦的時候,還要忍受精神上的孤獨與寂寞,從而更深地感受到老人那美好的心靈。
四、有感情朗讀最后的情景描寫,體會老人情懷。
1.談談讀課文的最后一段,想想“歌聲”“身影”“晚霞”有著怎樣的含義?
2.有感情地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融入朗讀之中。
五、回讀全文,積累拓展
1.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詞句。
①閱讀,勾畫。②同桌交流。③大聲誦讀。
2.拓展練筆
假設老人當選了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你打算怎么給他寫頒獎詞?
六、建議本課教學兩課時。
【參考資料】
1.丁肅清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教授。河北邢臺人。中共黨員。1975年畢業(yè)于邢臺師范?茖W校,畢業(yè)后在該校任教,又深造于北京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取得本科學歷。之后在邢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邢臺學院任教,任科研處處長,副教授。1984年開始發(fā)表作品。200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要創(chuàng)作小說散文。著有長篇小說《城市封面》、《困惑地帶》,小小說集《樓上樓》,散文集《芭蕉雨》、《誓不成佛》等8部。散文《誓不成佛》獲第二屆老舍散文獎。作品散見于《人民文學》、《小說界》、《北京文學》、《中華散文》、《福建文學》、《山花》、《飛天》、《四川文學》、《山東文學》、《廣西文學》等國內(nèi)多家文學期刊。
2.“執(zhí)著”和“執(zhí)著”在用法上有什么區(qū)別?
“執(zhí)著”和“執(zhí)著”是同一個詞的兩種寫法,都讀作zhízhuó。《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這個詞的解釋是:原為佛教用語,指對某一事物堅持不放,不能超脫。后來指固執(zhí)或拘泥,也指堅持不懈。例如,可以說“性情古板執(zhí)著”,這里“執(zhí)著”是固執(zhí)的意思;可以說“不要執(zhí)著于生活瑣事”,這里“執(zhí)著”是拘泥的意思;可以說“執(zhí)著地獻身于祖國的教育事業(yè)”,這里“執(zhí)著”是堅持不懈的意思!冬F(xiàn)代漢語詞典》以“執(zhí)著”作為推薦詞形。
《一個人和一幅畫》 教學設計
石家莊市紅星小學 崔歡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會本課生字.生詞,理解“閑適.獵奇.流溢.興趣盎然.莫名其妙”等詞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在反復品讀中,結合老人外貌.語言.動作描寫,體會老人身上的可貴品質。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老人那種只愿付出,不求回報的美好情懷。
教學重難點:
1.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體會老人身上的可貴品質和美好情懷;
2.理解這一幅畫的的內(nèi)涵;
3.體會側面描寫對人物表達上的作用。
教學設計:
建議本課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由題質疑
板書課題“一幅畫和一個人”,提問:齊讀課題,請同學們說一說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學生可能會有這些疑問——
1.我想知道是一幅怎樣的畫和一個怎樣的人?
2.我想知道這幅畫和這個人之間是什么關系?
3.我想知道這個人和這幅畫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提問題能力,通過質疑了解學生的問題所在,便于確定教學方向。)
二、帶著問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把字音讀正確。
2.出示重點詞,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粗獷 閑適 端詳 獵奇 景致 挽留 山坳 流溢
郁郁蔥蔥 漫無邊際 興趣盎然 莫名其妙
3.出示一個( )的人和一幅( )的畫,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寫適當?shù)脑~語,并說出自己填寫的理由。
一個(勤勞.執(zhí)著)的人和一幅(令人難忘 )的畫
一個( 有奉獻精神 )的人和一幅( 美好 )的畫
4.引導學生在小組內(nèi)讀書,采用互讀互檢等方式,練習正確流利讀書。
5.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再次熟悉課文,嘗試說出選擇的理由。
(設計意圖:發(fā)揮多維互動的學習優(yōu)勢,促進閱讀,促進交流,促進讀書能力培養(yǎng)和感悟能力。)
第二課時
一、出示中心話題,形成探究主題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今天讓我們走近這個人和這幅畫,
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動?找一找,畫一畫,并說說理由。
自己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以學生為主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完成對課文的感悟理解。)
最后全班交流,以讀促悟,讀中感悟。
學生可能會從四個方面的入手談自己感動之處:
1.圍繞老人的外貌和手的細致描寫來談。
通過“那張黑黝黝的臉上,皺紋密集而粗獷地排列著”.“那是一雙什么樣的手哇!粗拉拉的,黑黑的,有棱有角的,看上去像兩塊石頭。手指頭的每一個關節(jié)都裂著口子,留著干了的血痕……”兩句,抓住“黑黝黝”.“密集”“像兩塊石頭”“血痕”等詞語來體會植樹老人艱苦的生活辛勤的勞作。
這里穿插側面描寫的寫作手法。
2.圍繞老人的動作描寫來談。
通過“他挖好坑,把一棵小樹苗放在坑里,細細地端詳著,然后一鍬一鍬地擁上土,蹲在旁邊用兩只手執(zhí)著地拍擊著。最后,他坐在小樹苗旁獨自樂著!眱删洌プ 岸嗽敗薄皳怼薄芭膿簟钡仍~語來“揣摩此時此刻老人的心意,體會老人對樹苗的愛惜猶如對待自己的孩子。
3.圍繞老人的語言描寫來談。
“哎呀,冷啊,風呼呼的,蓋三條被子,用石頭壓住被窩角兒,還是冷。夏天也難熬,那石頭縫里有蝎子,睡著睡著就爬到俺身上,俺一動就蜇俺,把俺蟄得渾身疼。渾身都腫了,蟄得俺苦哇,沒有辦法就嗚嗚地哭”來體會老人生活上的艱苦,結合全文來體會老人的執(zhí)著與堅強。
老人的語言很簡單,在和我的多次對話中都是回答簡單的一個字——“啊”,竟有六次之多;話雖不多但很純樸的一個老人。
4.圍繞老人的那幅畫來談。
“兩個小人兒,都握著鐵鍬,在種樹! 引導學生通過體會“兩個”來感受老人內(nèi)心的孤獨。通過創(chuàng)設不同情景:如寒冷的冬夜.挨蜇疼得痛苦的時刻.野獸來襲……來深刻體會到老人在忍受身體痛苦的時候,還要忍受精神上的孤獨與寂寞,從而更深地感受到老人那美好的心靈。
二、抓重點段落,升華情感。
圍繞課文最后一段的情景描寫,體會老人的美好情懷。結合重點詞語“歌聲”“身影”“晚霞”的特殊含義來理解?
這一段可以說是情感的升華,作者用豪放的山歌.老人的身影.流溢的晚霞營造了意味深長的情境,讓人掩卷而思——這情這景又何嘗不是“一幅畫”呢!
三、帶著體會到的感情再讀全文。
四、拓展練筆
假設老人當選了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你打算怎么給他寫頒獎詞?
(參考)不管什么時代,勞動者都是社會上最可愛的人。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還應該是那些默默無聞,只問付出不求回報的人,
這位樸實的農(nóng)村人,他不懂什么大道理,只是知道植樹造林是有益于后輩的事情,所以堅持了下來,幾十年如一日,不怕辛勞.孤苦,他克服了各種困難,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植樹造林的綠化事業(yè),這不就是最美的一幅畫嗎?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