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時
設(shè)計理念:
本文是被人們傳誦以久的哲理小品。文章通過蜀鄙兩僧人去南海的故事,寓意只要意志堅定,刻苦勤奮,即使客觀條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功。從而告訴我們,有志者事竟成。
文言文是我國文化的瑰寶,讓學生從小開始接觸文言文,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歷史的源遠流長。
文言文與現(xiàn)代白話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因此本課以“誦讀第一,以讀代講”的方法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正確停頓。
2.熟讀課文,理解文言詞匯,理解句義、文義。
3、感悟“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誦讀、背誦,增強文言語感。通過誦讀,理解詞義、句意、文意,理解故事的深刻含義,感悟這個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問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動畫片《蜀鄙之僧》,講的是四川邊遠地方的兩個和尚的故事。
1.出示課件——《蜀鄙之僧》。
板書課題:蜀鄙(bǐ)之僧
2.這個故事是清代的文學家彭端淑寫給他的兒子、侄兒看的,目的是教育他們樹立志向,刻苦學習,學有所成,用的是文言文。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了解了文言文的詞、句與現(xiàn)在的意思常常有所不同,咱們也想了一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請同學們說說你的辦法。
課件相機出示預設(shè)的要點:
①多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②多看。對照注釋、大意學習。
③多背。
對照這些學習方法,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言文。
二、反復誦讀,以讀代講
1.解題
請看課題——“蜀鄙之僧”,從課題中我們就能知道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四川,那到底是那個詞給了我們提示呢?(蜀)對,蜀是古代對四川的別稱。又是從哪個詞知道是在邊遠地方呢?(鄙)對了,“鄙”字在文言文中常常指邊遠之地或偏僻的地方。
齊讀課題。注意“鄙”字的讀音。
2.整體感知,讀通課文
①聽范讀(課件同步出示停頓標記和難讀準字的拼音)
②剛才大家聽得津津有味,能不能自己找找感覺?
指導讀文言文的方法:文言文用字簡潔,慢讀才好慢慢琢磨;注意停頓。根據(jù)停頓標記,自由的讀一讀,邊讀邊試著領(lǐng)會句子的意思。
③你會讀了嗎?如果有些句子讀起來還有困難,可以提出來,大家一起練。相機引導全班練讀長句、難句:(出示課件)
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
④全班齊讀
3.借助大意,理解課文
①剛才我們用第一種方法把課文讀通,現(xiàn)在結(jié)合第二個方法——對照注釋、大意學習,你會懂得更多。
②學生自由讀,邊讀邊悟。
③你讀懂了什么?你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請在小組內(nèi)交流。小組交流后,請組長拿出問題卡片,試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④全班反饋、交流。同時相機學習重點詞語,并板書故事主要內(nèi)容。
a.貧富二僧立下何志?(“之”:去)
b.結(jié)果如何?(“至”:到)
c.你知道他去的地方有多遠嗎?(“去”:距離)
⑤讀懂了故事,相信大家一能比剛讀得更好。▽W生齊讀)
三、拓展延伸,分角色朗讀
1.我們讀了故事后,同學們有什么話想對這貧富二僧說嗎?
2.找同伴練習分角色朗讀。
板書設(shè)計:
貧 一瓶一缽 至
二僧 立志
富 欲買舟而下 未能至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