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橋西區(qū)外國語小學 張煒 路晶
教材分析
《秋天的懷念》是史鐵生寫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更是一篇思考人為什么活著,應該如何活著的充滿哲理性的感人作品。作家用凝重的筆觸回憶了母親在自己雙腿癱瘓后的幾件平常小事,由一個個平凡的細節(jié)為讀者詮釋了母愛的內涵。課文是作家對母親的追憶與懷念,更是一篇充滿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課文語言平實含蓄,情感真摯細膩。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等。本課教學貫徹“以讀為本”,綜合運用精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力圖體現(xiàn)“在速讀中整體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的特色。
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引導學生研讀文本,從中感悟蘊含在字里行間的那份毫不張揚的母愛,引發(fā)學生對生活態(tài)度的積極思考,關注對“好好兒活”意義的探尋。學生對于這一人文內涵的領悟,必須要與工具性相統(tǒng)一,在識記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的過程中,加以實現(xiàn)。為此,教學中設計的生字學習、初讀感悟、理清脈絡、研讀細節(jié)、資源拓展等,都意在引導學生憑借語言文字,披文入情,受到母愛的熏染,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信念。
學情分析
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本文的主題并不難,但是如何引導學生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激發(fā)感恩情懷,是我們教師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圈劃朗讀為基本立足點,抓住關鍵詞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喚起學生真切的情感體驗,從而引導學生讀出感悟、讀出體會,并在朗讀中讓學生的情感得到釋放和升華,從而放飛學生的思緒。
布置預習
1.查找史鐵生的資料,了解史鐵生的經歷,搜集相關作品。
2.熟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初步自學生字新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2.借助工具書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過程與方法:
指引學生抓重點詞句,體會理解課文內容。并通過“自讀、感悟、質疑、探究”等教學策略,品味語言,體會人物的心情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把握課文中描寫母親動作、神態(tài)的語句,理解母親是怎樣關心照顧“我”,體會母親細膩的內心世界,感悟人間真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父母親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讀懂課文,體會母親對子女真摯無私的愛,感悟人間真情。
2.學習作者通過描寫動作、神態(tài)來表現(xiàn)人物的內心,來表達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 設計意圖 |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喚起閱讀期待 師:同學們,老師給大家?guī)硪皇自姼瑁ǔ鍪颈牡摹都埓哪赣H》。)自己讀一讀,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師:是啊,這首詩歌道出了詩人冰心奶奶的心聲——用紙船寄托對母親的綿長思念。思念母親,是因為母親的偉大無私。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同樣表達無愛的偉大無私,和子女對母親的綿綿思念的課文——《秋天的懷念》。 (預設:教師可以通過配樂朗誦,激發(fā)學生情感。) 二、交流資料,走進史鐵生 師:課前同學們搜集了有關史鐵生的資料,閱讀了有關作品,誰先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本文作者15歲時不幸因病癱瘓.風華正茂的他不得不終身以輪椅為伴,永遠離開了正常人的生活。 史鐵生的母親是一位活得最苦的母親。每次史鐵生搖出輪椅動身前,他的母親都無言地幫他上輪椅,看著兒子搖車拐出小路,她總是佇立在門前,默默無語地看著兒子走遠。有一次……天又一天送兒子搖著輪椅出門去,站在陽光下,站在冷風里。后來,她突然去世了,因為兒子的痛苦,她活不下去了。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只希望兒子能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她不能幫助兒子走向這條路,她心疼得終于熬不住了,她匆匆離開時,只有――49歲。 師小結:這是一分多么沉重的苦難呀!癱瘓的雙腿,殘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終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難中難以自拔。然而就在這不幸的境遇中,卻有一個人以她博大的胸襟給了他生活的希望,此刻,就讓我們到文中去感悟、體驗。 三、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師范讀(要求:認真聽,把不認識不理解的生字新詞,畫出來,并注音。)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初讀了解一些詞的意思,如:“央求、敏感、淡雅、訣別”等。 (預設:在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基礎上,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有不明白的提出來小組交流解決。如仍解決不了,提出來全班交流或查工具書,如:查字典等。) 3.檢查學生閱讀情況和對生字新詞的理解。 (預設:可采用一條龍式分段朗讀、指名朗讀等方法檢查閱讀。對讀不準的字音,及時糾正,并請讀錯的學生多讀幾遍。對不理解的字詞及時交流,并做出解釋說明。)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說說文章圍繞“我”與母親主要講了那幾個小故事? 文章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的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1)“我”發(fā)脾氣時,母親撫慰“我”。 (2)母親為了“我”,隱瞞病情。 (3)母親央求“我”看花。 (4)母親的臨終囑托。 (預設:找一至兩名學生用精煉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師及時的評價總結,以鼓勵為主,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自己找出4個小故事。) 2.透過這四個小故事以及相關資料你覺得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內容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認識了史鐵生與他偉大的母親。誰能用簡練的語言幫助同學們回顧一下課文內容? 二、品讀課文,談感受 中心話題:請同學們再次用心地、細細地品讀這個故事,邊讀邊想:雙腿癱瘓后,“我”的心境是怎樣的,面對痛楚的“我”母親又是怎樣做的?你是從哪看出來的,結合具體詞句以及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的體會和感受。(邊讀邊畫出有關的字、詞、句,品一品、讀一讀,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邊,然后在小組中進行交流。) 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 預設點一:文章第一段我發(fā)脾氣時,母親撫慰我。 (引導學生抓住作者暴躁無常的表現(xiàn)體會其痛楚的心境;抓住描寫母親神態(tài)、動作以及語言的詞句,體會母親撫慰“我”的細致和體貼,感受母親對“我”深深的愛。老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性格和情感。同時要不著痕跡的滲透寫作方法,體會神態(tài)、動作語言描寫對刻畫人物性格品質所起到的作用。) 1.抓住“暴躁無常”、“突然砸碎”“猛地摔向”“狠命的捶打”體會“我”的痛楚無助。(引導學生結合資料談) 師適時提問:看到這樣的“我”,母親的心情會是什么樣的? 2.為了怕刺激敏感脆弱的兒子,母親“悄悄的躲出去”,但又因為不放心,擔心兒子做傻事,于是“偷偷地注意”著,平靜之后“又悄悄的進來”, “眼圈紅紅的”母親心里比兒子其實更痛苦,但還要撫慰兒子受傷的心靈。 3.絕望無助的“我”“狠命地捶打著”自己的雙腿,看到此情此景,母親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但即便如此還要“忍住哭聲”勸慰兒子“咱們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活兒……” 朗讀指導:指導讀我“暴怒無!钡木渥訒r要讀出“暴怒”、“絕望”的語氣,讀描寫母親的句子時應讀出母親對兒子的心疼和無奈. 預設點二:母親為了“我”隱瞞病情。面對絕望無助的兒子,母親盡可能的用自己的深愛給兒子以活下去的希望與信心,但通過第二段的描寫,我們知道其實母親早已身患重病,她的那句“咱娘倆一塊兒好好活兒”有著深刻的含義,但“我一直都不知道”母親的心其實是最痛苦的。 預設點三:母親央求“我”看花。 1.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xiàn)出央求般的神色。一個“擋”字體現(xiàn)了母親的細心,無微不至的愛,不想讓 “我”看到生命凋零的秋葉而傷感!般俱病闭f明母親的病已經很嚴重了,為了照顧我更是心力交瘁,“央求”一次能看出母親的用心良苦,他要讓兒子好好活下去。 2.“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喜出望外”是指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感到特別高興。母親的“喜出望外”僅僅是源于我答應去看菊花,我偶爾的平靜、心情好轉就可以讓母親喜出望外,足以說明母親愛我的深切。 3.母親“一會坐下,一會站起”, “絮絮叨叨地”說著話表現(xiàn)了母親因為兒子的回答高興地不知所措,以至于多說了話而說漏了嘴,于是忽然不說了,怕再說錯話刺激兒子,要知道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母親比“我”還敏感。母親對“我”的愛已經無處不在了。 4.“央求——喜出望外——笑了——忽然不說——悄悄出去”母親的一系列的情感變化,彰顯出深切的愛子之情。 朗讀指導:朗讀時隨母親心情的變化語速時而緩慢,讀出央求的語氣,時而歡快讀出如釋重負,充滿希望的語氣,結尾時歡快的語調要戛然而止,在朗讀中幻化出母親因失言而重陷痛苦的現(xiàn)實與無奈中的畫面. 預設點四:母親的臨終囑托. (引導學生在品讀中想象母親生命垂危時對兩個孩子的無盡的牽掛.朗讀時用緩慢的語速,低沉的語調勾畫出一個形容憔悴,為兒子付出全部自己卻病得大口大口吐血,臨終前卻依然掛牽著自己的孩子的普通卻偉大的母親形象. ) 預設點五:文章最后一段,配樂朗誦,情感升華. “又是秋天,妹妹推著我去北?戳司栈.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預設問題: 1.從“最后一句話”你感受到了什么? 2.不同顏色的菊花綻放,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3.“我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你懂得了嗎? 文章結尾段作者寓濃濃的思母之情于潑潑灑灑,爛漫開放的菊花之中,菊花依舊,慈母卻不在,睹物思親,怎不傷懷?想起母親的鼓勵與期望,仿佛看見作者手捧鮮花與母親的亡靈對話,怎不令人淚下?學生自讀自悟,匯報自己獨特的感受,有感激 ,有愧疚,有慰籍,有思念。 三、升華情感 文章題目為什么叫《秋天的懷念》? 讓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小結:一個平凡的動作、一句樸實的話語、一件件平凡的小事都涌動著母親的愛,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母愛是怎樣的?假如清明節(jié)到了,你就是作者,正站在母親墓前,你想說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放飛思緒 1.創(chuàng)設情景:“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又到清明祭祀時節(jié),站在母親的墓前,作者會對母親訴說些什么呢?試著設身處境,寫一寫,說一說。 2.配以哀傷悠揚的音樂,學生自由寫話,再自由說一說。 五、開放作業(yè),延伸文本 1.印發(fā)《背影》《給傅聰?shù)囊环庑拧贰栋职值幕▋郝淞恕贰肚锾斓膽涯疃返任恼拢髮W生運用課堂學習的閱讀方法,分析人物,深刻領會文章中所飽含的深情,讀出自己;推薦學生閱讀《我與地壇》等史鐵生的作品,進一步了解作者及作品。 2.寫話練習:通過本文的學習,可能有同學想對父母說幾句知心話,也許當面不好意思說,請你把它記錄下來,在適當?shù)臅r候告訴爸爸媽媽。 | 冰心的《紙船——寄母親》語言平實樸質,情感真摯,扣人心弦。以此詩導入新課,容易勾起學生內心情感的涌動,激發(fā)學生探究課文的迫切欲望。為學習文本做好了情感鋪墊。 作者和背景的介紹對于學生深入課文,體會作者內心的情感具有拋磚引玉的重要意義。 掃清字詞障礙,為理解課文做準備 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初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引導學生從神態(tài)、語言、動作等角度感知母親形象,初步體會文章表達的感情 溫故而知新,通過復習導入環(huán)節(jié),既訓練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又可以喚起學生的記憶與情感,在鞏固的基礎上快速進入文本的情感世界。 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字、詞、句反復品讀,以讀促講、讀中悟情 抓住重點語句展開感悟探究。讓學生選擇學習方法,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去談,并體會著“我”的心境以及母親的心情充分朗讀 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作者對母親神態(tài)、動作的描寫體會母親撫慰我的細致和體貼。 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母親的內心,感受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在品讀文本的過程中,不著痕跡的滲透寫作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著重引導學生重讀“整宿整宿,翻來覆去”等詞,體會母親的堅強與無私,并體會“我”的愧疚之情。 學習時引導學生抓住幾個關鍵詞來體會母親情感的變化,從而體會母親深沉而無私的愛. 讓抓住文中細節(jié)描寫來談談母親的偉大無私,教師注意點撥引導。 課堂是生成的,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發(fā)言,適時引導、追問,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架設文本—學生--生活體驗之間的橋梁。 教師放手讓學生充分地朗讀,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此時,學生在品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品讀,作者對母親的熱愛,思念,愧疚之情學生已有深刻的體會. 學生在自己的朗讀中感受到作者汩汩涌出的熱流,從而達到陶冶情操,熏陶情感的教學目的。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弊寣W生動口讀、說,動腦想,動手寫,讓學生充分感受語言。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實現(xiàn)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
病隙碎筆
史鐵生
我是史鐵生——很小的時候我就覺得這話有點怪,好像我除了是我還可以是別的什么。這感覺一直不能消滅,獨處時尤為揮之不去,終于想懂:史鐵生是別人眼中的我,我并非全是史鐵生。
多數(shù)情況下,我被史鐵生減化和美化著。減化在所難免。美化或出于他人的善意,或出于我的偽裝,還可能出于某種文體的積習——中國人喜愛贊歌。因而史鐵生以外,還有著更為豐富、更為渾沌的我。這樣的我,連我也常看他是個謎團。我肯定他在,但要把他全部捉拿歸案卻非易事?傊h非坐在輪椅上、邊緣清晰齊整的那一個中年男人。白晝有一種魔力,常使人為了一個姓名的牽掛而拘謹、猶豫,甚至于慌不擇路。一俟白晝的魔法遁去,夜的自由到來,姓名脫落為一張扁平的畫皮,剩下的東西才漸漸與我重合,雖似朦朧縹緲了,卻真實起來。這無論對于獨處,還是對于寫作,都是必要的心理環(huán)境。
我其實未必合適當作家,只不過命運把我弄到這一條(近似的)路上來了。左右蒼茫時,總也得有條路走,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筆去找。而這樣的找,后來發(fā)現(xiàn)利于此一鐵生,利于世間一顆最為躁動的心走向寧靜。
我的寫作因此與文學關系疏淺,或者竟是無關也可能。我只是走得不明不白,不由得嘮叨;走得孤單寂寞,四下里張望;走得怵目驚心,便向著不知所終的方向祈禱。我僅僅算一個寫作者吧,與任何“學”都不沾邊兒。學,是挺講究的東西,尤其需要公認。數(shù)學、哲學、美學,還有文學,都不是打打鬧鬧的事。寫作不然,沒那么多規(guī)矩,癡人說夢也可,捕風捉影也行,滿腹狐疑終無所歸都能算數(shù)。當然,文責自負。
寫作救了史鐵生和我,要不這輩子干什么去呢?當然也可以干點別的,比如畫彩蛋,我畫過,實在是不喜歡。我喜歡體育,喜歡足球、籃球、田徑、爬山,喜歡到荒野里去看看野獸,但這對于史鐵生都已不可能。寫作為生是一件被逼無奈的事。開始時我這樣勸他:你死也就死了,你寫也就寫了,你就走一步說一步吧。這樣,居然掙到了一些錢,還有了一點名聲。這個愚頑的鐵生,從未純潔到不喜歡這兩樣東西,況且錢可以供養(yǎng)“沉重的肉身”,名則用以支持住孱弱的虛榮。待他孱弱的心漸漸強壯了些的時候,我確實看見了名的荒唐一面,不過也別過河拆橋,我記得在我們最絕望的時候它伸出過善良的手。
我的寫作說到底是為謀生。但分出幾個層面,先為衣食住行,然后不夠了,看見價值和虛榮,然后又不夠了,卻看見荒唐;奶凭蛪蛄嗣矗克员凰蜕线@不見終點的路。
殘疾與愛情,這兩種消息,在史鐵生的命運里特別地得到強調。對于此一生性愚頑的人,我說過,這樣強調是恰當?shù)。我只是沒想到,史鐵生在四十歲以后也慢慢看懂了這件事。
這兩種消息幾乎同時到來,都在他二十一歲那年。
一個滿心準備迎接愛情的人,好沒影兒的先迎來了殘疾——無論怎么說,這一招是夠損的。我不信有誰能不驚慌,不哭泣。況且那并不是一次光榮行為的后果,那是一個極為普通的事件,普通得就好像一覺醒來,看看天,天還是藍的,看看地,地也并未塌陷,可是一舉步,形勢不大對頭——您與地球的關系發(fā)生了一點兒變化。是的,您不能有以腳掌而是要以屁股,要不就以全身,與它磨擦。不錯,第一是坐著,第二是躺著,第三是死。好了,就這么定了,不再需要什么理由。我慶幸他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問題的要點:沒有理由!你沒犯什么錯誤,誰也沒犯什么錯誤,你用不著悔改,也用不上怨恨。讓風給你說一聲“對不起”嗎?而且將來你還會知道:上帝也沒有錯誤,從來沒有。
我記得,當愛情到來之時,此一鐵生雙腿已殘,他是多么地渴望愛情呵,可我卻親手把“不能進入”寫進了他心里。事實上史鐵生和我又開始了互相埋怨,睡不安寢食不甘味,他說能,我說不能,我說能,他又說不能。糟心的是,說不能的一方常似凜然大義,說能的一對難兄難弟卻像心懷鬼胎。不過,大凡這樣的爭執(zhí),終歸是鬼胎戰(zhàn)勝大義,稍以時日,結果應該是很明白的。風能不戰(zhàn)勝云嗎?山能堵死河嗎?現(xiàn)在結果不是出來了?——史鐵生娶妻無子活得也算愜意。但那時候不行,那時候真他娘見鬼了,總覺著自己的一片真情是對他人的坑害,坑害一個倒也罷了,但那光景就像女士們的長襪跳絲,經經緯緯互相牽連,一坑就是一大片,這是關鍵:“不能”寫滿了四周!這便是殘疾最根本的困苦。
這不見得是應該忍耐的、狹隘又渺小的困苦。失去愛情權利的人,其他的權利難免遭受全面的損害,正如愛情被貶抑的年代,人的權利普遍受到了威脅。
說殘疾人首要的問題是就業(yè),這話大可推敲。就業(yè),若僅僅是為活命,就看不出為什么一定比救濟好;所以比救濟好,在于它表明著殘疾人一樣有工作的權利。既是權利,就沒有哪樣是次要的。一種權利若被忽視,其它權利為什么肯定有保障?倘其權利止于工作,那又未必是人的特征,牛和馬呢?設若認為殘疾人可以(或應該,或不得不)在愛情之外活著,為什么不可能退一步再退一步認為他們也可以在教室之外、體育場之外、電影院之外、各種公共領域之外……而終于在全面的人的權利和尊嚴之外活著呢?
是的是的,有時候是不得不這樣,身體健全者有時候也一樣是不得不呀,一生未得美滿愛情者并不只是殘疾人呵!好了,這是又一個關鍵:一個未得獎牌的人,和一個無權參賽的人,有什么不一樣嗎?
可是且慢。說了半天,到底誰說了殘疾人沒有愛情的權利呢?無論哪個鐵生,也不能用一個虛假的前提支持他的論點吧!當然。不過,歧視,肯定公開地宣布嗎?在公開宣布不容歧視的領域,肯定已經沒有歧視了嗎?還是相反,不容歧視的聲音正是由于歧視的確在?
好吧,就算這樣,可愛情的權利真值得這樣突出地強調嗎?
是的。那是因為,同樣,這人間,也突出地強調著殘疾。
殘疾,并非殘疾人所獨有。殘疾即殘缺、限制、阻障。名為人者,已經是一種限制。肉身生來就是心靈的阻障,否則理想何由產生?殘疾,并不僅僅限于肢體或器官,更由于心靈的壓迫和損傷,譬如歧視。歧視也并不限于對殘疾人,歧視到處都有。歧視的原因,在于人偏離了上帝之愛的價值,而一味地以人的社會功能去衡量,于是善惡樹上的果實使人與人的差別醒目起來。榮耀與羞辱之下,心靈始而防范,繼而疏離,終至孤單。心靈于是呻吟,同時也在呼喚。呼喚什么?比如,殘疾人奧運會在呼喚什么?馬丁---路得---金的夢想在呼喚什么?都是要為殘疾的肉身續(xù)上一個健全的心途,為隔離的靈魂開放一條愛的通路。殘疾與愛情的消息總就是這樣縈縈繞繞,不離不棄,無處不在。真正的進步,終歸難以用生產率衡量,而非要以愛對殘疾的救贖來評價不可。
但對殘疾人愛情權利的歧視,卻常常被默認,甚至被視為正當。這一心靈壓迫的極例,或許是一種象征,一種警告,以被排除在愛情之外的苦痛和投奔愛情的不熄夢想,時時處處解釋著上帝的寓言。也許,上帝正是要以殘疾的人來強調人的殘疾,強調人的迷途和危境,強調愛的必須與神圣。
鞏固提高
課后練習題(一)
一、給加點字選擇正確讀音。
侍(shi si)弄 憔(jiāo qiáo)悴 整宿(xiǔ sù)
二、根據(jù)上下文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
翻來覆去—
喜出望外—
三、變換偏旁組成新字再組詞。
癱 ( )侍 ( )捶 ( )
悴 ( )豌 ( )訣 ( )
四、根據(jù)課文內容填空。
課文抓住母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了關于母親的四件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坍嫵隽艘粋___________母親形象,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課后練習題(二)
第一課時檢測題
一、你都會寫嗎?
tān huàn shì chuí qiáo cuì
( )( )弄 ( )打 ( )
shàn wān jué
仿 ( )( )豆 ( )絕
二、你能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課時檢測題
課文傳真
__________________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____,文章主要講述了一位________的母親 ________________的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借助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四件小事的細致描寫,表達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合課文內容,說一說你對母愛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后練習題(三)
第一課時檢測題
一、請選擇加點字讀音正確的一組打“ˇ”,把錯誤的音節(jié)改在后面括號里。
tān huàn shì
1.偏癱 癱瘓 侍弄 ( )
chuí sù qiáo cuì
2.捶 打 整宿 憔 悴 ( )
shàn wān juē
3.仿 膳 豌 豆 訣 別 ( )
二、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是怎樣關心我的?從哪里體現(xiàn)出來?(四件小事)
1.“我”發(fā)脾氣時,( )。
2.母親重病纏身,卻不告訴兒子,( )。
3.母親央求“我”( )。
4.母親的臨終( )。
第二課時檢測題
一、改正詞語中的錯別字
癱渙( )翻來覆去( )決別( )
憔粹( )喜出往外( )暴燥無常( )
二、用簡單的話說一說母親重病纏身,還要推著下肢癱瘓的我去北海公園看花,結果怎樣?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