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過程:
一、交流導入,揭示課題。
1、交流搜集的資料,初步感受焦裕祿一心為人民的崇高品質。
(在交流過程中出示焦裕祿畫像及有關文字資料)
2、導入課文:“讓我們一起回到1964年,走進焦裕祿生命的最后階段,看看他在做些什么!
板書課題:生命最后的要求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作者以平實、質樸的語言敘述了焦裕祿同志生命最后階段的點點滴滴。)
2、快速尋讀:焦裕祿生命的最后要求是什么?然后出示句子,指導朗讀并說說感受:“我只有一個要求,要求組織上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丘上;钪,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三、重點研讀,領悟感受。
1、師:為了更好地感受焦裕祿的高尚情操,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我們來重點研讀有關語句。
2、默讀課文,劃出文中最感人的語段。
3、交流所劃語段。師:“如果我們對所劃語段邊讀邊思提出問題,并能讀讀悟悟解決問題,細心揣摩詞句的含義,那么我們就能融進人物的情感世界,感受人物的品質!
(1)重點句子1:“他一邊認真聽,一邊詳細地記著筆記,左手卻伸進衣服里,使勁壓著肝部,拿鋼筆的手不住地顫抖,好幾次,筆從手指間掉了下來?吹竭@種情景,同志們強忍著淚,連話也說不出來!
①邊讀邊思,可提出疑問:同志們?yōu)槭裁催B話也說不出來?
②引導學生從“詳細記著、伸進、使勁壓著、不住顫抖、好幾次、掉”等字里行間真切地感受焦裕祿強忍著劇烈的肝痛而堅持工作的忘我精神。
③指導朗讀,讀出它包含的思想感情。
(2)重點句子2:“他問張莊的沙丘封住了沒有,問趙垛樓的莊稼有沒有受淹,問秦宅鹽堿地上的麥子長得怎樣,問老韓陵的泡桐栽了多少……”
①邊讀邊思,提出疑問:出現四個“問”,是不是羅嗦?省略號又表示什么?
②引導學生從四個“問”、“問”的內容及省略號所表示的含義來進一步感受焦裕祿對蘭考縣的了如指掌及對人民的深切關愛。
③指導朗讀,讀出它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3)嘗試著體會其他語句,并通過朗讀表達出句子的思想感情。
4、師:研讀課文中的重點語段,使我們更好地感受到人物的品質。如果對文中描述簡潔的語段展開想象,也能夠幫助我們領悟人物的精神。
出示:焦裕祿忍受著病痛的折磨,“吃過飯,又跑了兩個大隊,還到地里看了看。”想像路上可能發(fā)生的事情,并說說當時的情景。
引導學生依據課文內容合理地展開想象并說一說。
五、總結課文,適當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完成《閱讀新體驗》2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