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遠程培訓,我最大的收獲就是真正地認識了新課程改革,認識到這場課改所具有的深遠意義。新課程改革的終極目標是什么?一句話: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而我們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仡欉@些天的學習,我對古詩教學有了新的認識,F(xiàn)以《房兵曹胡馬》為例,談談我個人的認識。
[案例背景]
古詩是我國古典文學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不僅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而且有著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然而古詩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對于學生來說,讀好古詩、背誦古詩是最基本的要求,學生做起來比較容易。但是如何讓學生從凝練簡潔的詩句中,馳騁想象,領會詩情,確實不易!斗勘芎R》是北師大小學語文第九冊的一首古詩,詩人杜甫把駿馬之神之靈之駿寫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后兩聯(lián)借寫胡馬的品格表達了對朋友的期望,更表達了詩人積極進取、建功立業(yè)的抱負。詠物言志是本詩的特點。但理解詩意對我班這些多數(shù)來自外省市,貪玩且不愛思考的學生來說就有點難度了,更何況要體會詩人所言的“志”,就更是難上加難了。怎樣才能讓學生興味盎然地學習古詩,理解詩意,體會詩情?我進行了一番思索。最后鎖定在“導”上,決定在“導”字上作文章。通過“導”降低理解的難度,使學生與詩人“心靈”相會,結果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案例描述]
師:我們已經(jīng)學過不少的古詩,誰能背一首給同學們聽一聽呢?(指名三位學生背誦古詩,對出現(xiàn)的不準字音予以糾正,并予以鼓勵。)
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唐詩,請大家看老師寫詩的題目。(板書“房兵曹胡馬”)齊讀課題。同學們見過馬嗎?請說說。
(學生交流對馬的認識)。
師:詩人在什么時間和背景下寫這首詩的?(生交流介紹詩人)。
師:同學們先自己讀一讀這首詩,不會讀的字想辦法解決。要把詩多讀幾遍。(學生自讀古詩后指名讀,讓生評價。)
師:從題目中你了解了什么?(解題)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仔細看看黑板上的這幅插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觀察圖畫并練說看到的景象。)
生1:我看到了房兵曹拉著他的那匹胡馬。
生2:我看到了一匹雄健的駿馬。
生3:我看到了一匹精神抖擻的馬。
師:是啊,你們看得真仔細。詩人用哪幾行詩來描繪這匹馬呢?
生: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這四行詩。(學生自讀并指名讀)
師:詩的前四行從哪幾個方面正面描寫了馬的外形?各有什么特點?
生:從馬的形態(tài)、尖耳、蹄輕生動描寫馬的外形。
師:那第一行呢?
生:交代馬來自“大宛”。
師:可見作者向我們刻畫了一匹怎樣的駿馬?(生暢所欲言)
師:見到這樣一匹汗血馬,詩人心情如何?
生1:興奮。
生2:欣喜。
生3:贊嘆。
師:讓我們用自己的朗讀把詩人的這種感情體現(xiàn)出來.
(學生自讀并指名讀)
師:我聽了ⅩⅩ同學的朗讀,好像看見了駿馬正站在我的面前,如此神清骨峻。我們再來讀讀這兩行,爭取也像ⅩⅩ同學一樣,讓人聽了你們的朗讀,就像見到了駿馬一樣。
(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古詩后四句,作者筆鋒一轉,由馬的外形描寫轉入寫馬的品格。請同學們讀讀后四行詩。想想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1:“驍騰”、“橫行”是什么意思?
(生生互動,借助詞典等相互釋疑)
生2:它為什么能“所向無空闊”?
師:想象一下,房兵曹的這匹好馬馳騁疆場會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學生想象交流,理解詩意)。
師:看到這匹寶馬良駒,即可想象它的英勇善戰(zhàn)。此時,作者的心情如何?指讀,體會。
(生朗讀時拖拖拉拉,一點味道也沒有,沒有讀出詩人所寄托的鴻鵠之志。)
師:(繼續(xù)引導)杜甫看見如此好馬會對房兵曹說什么呢?”
(生練說)
師:請“杜甫”和“房兵曹”上臺。
“杜甫”扮演者:你有這樣一匹好馬騎上它可以馳騁疆場生死無憂啊!
“房兵曹”扮演者:是啊,這好馬可稱得上千里馬,所向無敵、無所畏懼!
“杜甫”扮演者:我要是有此駿馬,我將縱橫馳騁,為國效忠!
“房兵曹”扮演者:杜兄,你的抱負志向讓我敬服!
……
師:從對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詩人對寶馬良駒的贊譽,實際是想對友人說什么呢?
生1:是想激勵友人。
生2:是希望他好好利用這匹馬來報效祖國。
生3:更想要表達自己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
師:如果說詩歌的前四句主要是通過描寫馬的外形特點來刻畫馬的雄健神駿,表達詩人內(nèi)心所受到的視覺沖擊的話。那么在詩歌的后四句,則是通過轉寫馬的品性來抒發(fā)自己的豪邁情懷,英豪之氣?吹椒勘軗碛腥绱说暮民R,詩人杜甫的靈感煥然噴發(fā),于是他大筆一揮,創(chuàng)造出了一幅形神兼?zhèn)洹⑽┟钗┬さ摹昂R”圖。我們都似乎可以體會到杜甫在寫作此詩時那種欲罷不能、不吐不快的創(chuàng)作欲望及詩人建功立業(yè)的鴻鵠之志,壯闊胸襟!
師:聽了老師的描述,同學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吧!
(生配樂試讀、指名讀、齊讀、)
生:(齊背古詩,邊背邊想象情境。)
[案例評析]
在《房兵曹胡馬》這首詩的教學中,我摒棄“牽引著學生,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傳統(tǒng)教法。以師生互動為主線,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基點,靈活引導。讓“導”在師生交流互動中,“導”在聲情并茂的情境中,“導”在關鍵詞句的賞析中,課堂因此有了生機與活力。
縱觀本節(jié)課,具有以下鮮明的特點:
一、淡化詩意,貴在理解。
古詩語言精練,講究平仄,嚴于用韻,含蓄優(yōu)美,意境深遠。古詩的“言盡而意無窮”的魅力是無法講出來的,況且我班學生理解能力較差,不可能做到“字求其訓,句索其旨”。如果不顧及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去精講細究,必然使學生食而不化,泯滅興趣。因此,理解“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這兩聯(lián)時,我設計“詩的前四行從哪幾個方面正面描寫了馬的外形?各有什么特點?”來引導學生大概理解詩意。詩的后兩聯(lián)“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眲t通過“杜甫看見如此好馬會對房兵曹說什么呢?”來引導學生想象體會。我認為指導學生學習古詩,只要引導把握古詩大意即可,要為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留下足夠的空間。
二、賞析詩句,貴在品味。
感悟古詩,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面的情味和意蘊。如何引領學生品悟出詩句背面的那份情、那顆心、那種味?教學中,當學生無法與詩人情感產(chǎn)生共鳴時,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杜甫”和“房兵曹”對話的場景,引導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把平面的詩句想象生成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幕幕立體的場景,使學生自然而然的投身于其中,感詩人之所感,想詩人之所想,憤詩人之所憤……于是,詩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蘊在想象的引領下,噴涌而起,一瀉千里。
三、指導誦讀,貴在共鳴。
“詩是有聲的畫”。在古詩教學中,落腳點還在于“讀”上。當學生無法原汁原味地把古詩的韻律、節(jié)奏用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表現(xiàn)出來時,教師不必過于焦慮。如學生無法把“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朗讀到位時,通過想象對話、感悟詩情,學生的情感與詩人的情感碰撞出火花,產(chǎn)生共鳴,自然就水到渠成,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