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wǎng)首頁 語文 數(shù)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動物過冬》教學設(shè)計

    新學網(wǎng) > 語文 > 語文S版二年級上冊語文 > 動物過冬 > 動物過冬導(dǎo)學案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課文中講的幾種動物是怎樣過冬的,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界奧秘的興趣。

    2.學會漢字“晨、池、岸、春、糧”。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教具準備: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

    一、揭示課題,激發(fā)興趣

    今天我們學習11課《動物過冬》。(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從課題大家一定知道這篇課文主要是寫動物過冬的事,那么課文介紹了哪幾種小動物,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呢?你們想知道嗎?那就讀讀課文吧!請同學們把書翻到46頁。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要求學生看漢字小聲自由讀課文,不認識的看拼音。

    2.再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動筆畫出后面生字表中的6個生字,多讀幾遍。

    3.指名讀課文,同學們邊聽邊想:課文中講了哪幾種小動物過冬的事?有幾個自然段?

    三、逐段學習課文,指導(dǎo)朗讀

    1.學習第1自然段。(指名讀第1自然段)

    (1)這一段告訴了我們什么?共有幾句話?

    (2)指名說說每句話都寫的什么。

    (3)指導(dǎo)朗讀第1自然段。教師問:最后一句話應(yīng)該用什么語氣讀?為什么?(指名試讀)

    (4)小結(jié)第1自然段。

    2.學習第2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想想這段主要誰和誰的對話?從他們的對話中你知道了什么?邊讀邊用筆畫出答案。(指名回答上述問題)

    ①小螞蟻看見了誰?說了什么?(板書:燕子、杜鵑、黃鸝)

    ②喜鵲是怎么回答的?從喜鵲的話里你知道了什么?(板書:到南方去)為什么要到南方去呢?(教師提示:燕子、杜鵑、黃鸝這們是一種候鳥,天冷了,它們到南方過冬,等到明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又飛回來了)

    ③小螞蟻又說了什么?喜鵲又是怎么回答的?(板書:留在當?shù)兀?/p>

    ④教師指導(dǎo)朗讀,分角色讀。(小螞蟻的話要讀得天真,好奇。喜鵲的話可以讀得平靜、和氣)

    (2)小結(jié):剛才我們學習了第2自然段,這段主要寫小螞蟻和小喜鵲的對話,我們從中知道了燕子、杜鵑、黃鸝去南方過冬。喜鵲留在北方過冬。下面我們用學習第2自然段的方法來自學第3自然段。

    3.學習第3自然段。

    (1)看圖說說圖上有誰?在干什么?(板書:青蛙 冬眠)

    (2)指名讀出課文中的語句,說說什么是“冬眠”。

    (3)指名說說“冬眠”和“睡覺”有什么不同?

    (4)分角色朗讀第3自然段,注意對話的語氣。

    (5)小結(jié)第3自然段內(nèi)容。

    4.學習第4自然段。(齊讀第4自然段)

    (1)想想小螞蟻是怎樣過冬的?(板書:螞蟻準備食物)

    (2)小結(jié)第4自然段。

    四、看板書總結(jié)全文

    1.課文中講了哪些動物過冬的事?

    2.教師小結(jié)。(略)

    第2課

    一、導(dǎo)言

    同學齊讀課文,思考:

    1.這篇課文講了哪些動物過冬的事?

    2.你還知道別的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嗎?請講給同學們聽。

    二、學習生字

    1.指導(dǎo)學生讀準字音。

    “晨、池、春、食”要讀準字音。

    2.指導(dǎo)學生識記字形。

    “食”字最后一筆是點不能寫成捺。

    3.指導(dǎo)學生書寫生字。

    “晨”上小下大,下部應(yīng)寬。

    “春”撇捺要伸放,中橫稍寬,其余緊束。

    “糧”左右靠緊,右捺伸展。

    “食”上部撇捺寬,下部窄長。

    4.完成課文后的第3題。

    三、指導(dǎo)學生完成課后習題

    四、指導(dǎo)學生閱讀《課外閱讀》中《小花狗找朋友》一文

    五、總結(jié)

    附:板書設(shè)計

    燕子、杜鵑、黃鸝(到南方去)

    動物過冬 喜鵲 (留在當?shù)兀?/p>

    青蛙 (冬眠)

    螞蟻 (準備食物)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