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誦讀古詩,了解古詩意思
能力目標:背誦兩首古詩,體會古詩的奧妙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審美情趣。
內容分析
教學重點:讀懂詩意,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教學難點:想像詩句描繪的景象和意境,陶冶審美情趣。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寂靜的夜晚,深藍的夜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老師一抬頭,看到這可愛的月亮,真想對它說點什么。你們猜一猜,老師想對月亮說些什么呀?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回答,師相機引入。
2、古時候,有個著名的詩人也和我們一樣,喜歡這明亮皎潔的月亮,他寫了許多關于月亮的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兩首描寫月亮的詩。
3、板書課題:2、古詩兩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古朗月行》和《靜夜思》教學圖片,學生依次看圖,說一說都看到了什么?
2、借助拼音自由讀兩首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
3、同桌互讀正音,檢查是否讀正確。
4、聽錄音范讀,學生自由跟讀。
5、說一說,通過讀古詩,你都知道了什么?
三、細讀課文,理解大意。
1、默讀古詩,畫出不理解的詩句。
2、師生互動,提出不懂的地方;生生互動,解答疑難。
3、充分利用課文插圖,聯系上文中“小時”“地上霜”“低頭”等詩句,理解意思,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看法。
4、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句的意思,師適當點撥。
四、個性品讀,熟讀成誦。
1、自由讀古詩,和同桌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些地方,為什么?你準備怎樣讀出喜愛之情。
2、師范讀,引導學生讀詩,注意詩句停頓和節(jié)奏,讀中感悟詩的語言美、意境美和韻律美。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3、先自由讀,再指名讀、領讀、齊讀,通過不同方法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加深記憶。
第二課時
一、朗讀、背誦古詩。
在上節(jié)課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朗讀,背誦兩首古詩,強化積累。
二、激發(fā)想像,拓展延伸。
1、除了詩中描繪的景色,你認為月亮還像什么呢?展開想像,先在小組內討論,再說給老師和同學聽。
2、給遠方的親人寫一封信吧!用上《靜夜思》的詞句,表達你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三、識字指導。
1、認讀生字,重點檢查“瑤”“疑”“霜”。
2、指導書寫。
靜:左右結構,左邊“爭”的第4筆橫出頭,最后一筆豎稍長,與左邊不對齊。
故:右邊是“反文旁”,不是“文”字。
四、總結全文。
1、齊讀古詩。
2、說說古詩體現作者李白的什么思想感情。
五、實踐活動。
1、查找一至兩首關于月亮的古詩讀一讀。
2、完成填空,在小組內訂成一本小詩集在班級內展示交流。
如: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
又疑,飛在青云端。
更多本課教學資料 返回教科版二年級上冊 古詩兩首 報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