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一對父子一同爬山時,父親教育兒子要努力征服自己,盡力做好每一件事,還啟發(fā)兒子怎樣欣賞大自然的景物。
課文先講二十六年前一個夏日的清晨,父親帶“我”爬山。再講爬山過程中,父親是怎樣教育“我”、啟發(fā)“我”的。最后講晚上“我們”下山回家。
課文重點講了爬山過程中父親三次說的話。第一次是“我們”爬山時,走的是又彎又窄的山路,不覺渾身是汗,父親說:“……別人爬山是為了征服山,我們爬山是為了征服自己!薄罢鞣健笔侵概郎仙巾敗母赣H的話中可看出,“我們”爬山的目的與別人不一樣!罢鞣约骸笔侵敢凶孕判,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爬山。父親說這番話的目的是教育“我”做事要有決心,要有信心,要努力去做。“我”那時年紀小,只有十歲,所以對父親這些富有哲理的話,只是“似懂非懂地聽著”!八贫嵌笔呛孟穸,又好像不懂。
第二次對話是“我們”爬上山頂時,父親說:“……能不能爬到山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盡了力。”父親的話是說做任何事,最重要的是在過程中去努力,而結果并不是很重要的!拔摇弊砸詾槭堑卣J為數學沒考好,自己已盡了力,所以沒關系。父親反問“我”“你真的盡了力嗎?”“我”其實并沒有盡力,所以羞愧地低下了頭。
第三次對話是在下山途中,當“我”逞能地又跑又跳時,父親教育“我”要注意欣賞大自然的美景,還要“我”和他一同躺在樹林的草地上,啟發(fā)“我”如何去欣賞大自然的美景!按笞匀坏拿谰,不只是用眼睛去看,還要用耳朵去聽,更要用心靈去體會,最后用你的腦袋去思考。”這段話的意思是:我們欣賞大自然的美景,不僅要用眼睛去觀察,還要用耳朵去仔細地聽,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以陶冶我們的性情。最后要用腦子去思考,是指從大自然中,想想自己想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啟發(fā),從中悟到了什么道理等。
那天很晚了“我們”才下山回家。對于這次爬山,“我”感受頗深:“從青山那里,我學到了沉靜;從父親身上,我學到了智慧!鄙降摹俺领o”是指山堅定,不動搖。學到了“智慧”是指懂得了做事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以及明白了欣賞大自然的方法。
這篇課文敘事說理。父親說的話含義深刻,耐人尋味,給人以深刻的啟示。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的話的深刻含義,教育學生做事要有信心,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3.認識“逞、崎、嶇、煌”4個生字,會寫“斯、凝、煮、蟬、哲、燃、煌、智、慧”9個字。要求掌握的詞語有“煮熟、燃起、燈火輝煌、智慧”等。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說的話。
【教學難點】
結合重點詞句理解父親和我的三次對話,背誦課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教學建議】
1.課前準備生字、詞語卡片。布置學生預習課文,不理解的字、詞查查字典、詞典。
2.會認字中,“逞”字是后鼻音,不要讀成前鼻音。要求會寫的字雖然不多,但這幾個字都不太容易寫好,教學時要重點指導書寫!爸蟆弊植灰獙懙锰L;“燃”字筆畫多,注意不要寫得太寬;“煌”字是火字旁,第四筆是點,左邊不要寫成“光”。
本課除要求掌握的詞語外,還有一些熟字組成的新詞,讓學生利用“詞語花籃”積累,并要指導學生結合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意思,不要死背詞語解釋。
3.要加強學生的朗讀實踐。先讓學生把課文讀通,了解主要內容;然后重點朗讀、體會父親說的話,在讀的基礎上理解含義;最后一個自然段既敘事又抒情,語言精練,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理解的基礎上練習背誦。
4.要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說的話的含義。教學時,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畫出父親說的話,接著讓學生說說這些話是在什么地方(或在什么情況下)說的,再讓學生讀讀父親說的話,提出疑問,最后組織學生討論父親的話的含義。對于理解“我們爬山是為了征服自己”這句話,可以從“爬山是一件格外辛苦的事”這句話發(fā)散學生的思維:(1)爬山會遇到哪些困難?(2)遇到這些困難,人往往會產生什么不良情緒?(3)“征服自己”是說自己在困難面前應該怎樣做?到達山頂后,父親說“爬到山頂固然令人高興,但是爬山的過程更讓人愉快。其實能不能爬到山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盡了力”。理解父親的話,可引導學生:父親的話強調什么?讓學生體會到父親強調的是爬山的過程,強調爬山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父親第三次說的話是在“我”又跑又跳急著下山時說的。要提示學生結合父親是怎樣做的來理解他說的話。讓學生讀讀父親說的話,說說父親說這些話的用意是什么,它的話給我們以什么啟示。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親身的體驗談談體會。
5.可布置學生把那位父親說的對自己有啟發(fā)的話摘抄下來。
6.拓展性學習活動。提示學生課余時間走近大自然,欣賞大自然的美景,看看自己有什么收獲。把看到的、聽到的、體會到的和思考到的記下來。
7.建議本課教學3課時。
教學資料
1.詞語解釋
似懂非懂:好像懂,又好像不懂。
若隱若現:好像隱蔽著,又好像顯露著。
慢條斯理:形容說話或做事慢慢吞吞,不慌不忙。
自以為是:自己認為是正確的。多指主觀、不虛心,不接受他人意見。是,對。
一五一十:按五個十個地清點數目。比喻從頭到尾,原原本本,無所遺漏。
崎嶇:地面高低不平。
2.課外拓展閱讀《語文同步讀本》(四年級下冊)中的《味》和《萬年牢》。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