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簡析:
本詩是唐朝詩人杜甫的名作。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自安史之亂以來就一直顛沛流離的詩人杜甫到了成都。第二年(公元760年)春天,他滿懷時事興衰之感和對三國時諸葛武侯的景仰之情,到“錦官城”(成都)西北郊拜謁了始建于晉代的武侯祠廟。祠廟前那株相傳為“孔明手植”的巨柏,歷經滄桑,遒勁挺拔;綠樹叢中的黃鸝百囀千啼,自鳴得意。詩人面對年久失修,頹圮破敗的祠堂,追念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可貴精神和赫赫業(yè)績,不由得觸景生情,熱淚滿襟,于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七律《蜀相》!妒裣唷肥嵌鸥Φ拿,對于壯志未酬者,它既是頌詞,又是挽歌。唐代詩人劉禹錫說:“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里,工于詩者能之!薄妒裣唷芬辉娔依v史,融匯古今,語言凝練而內涵豐富。如果把劉禹錫的話用來評《蜀相》,杜甫是當之無愧的。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3、體會詩人對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對他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贊揚。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詩人對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對他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贊揚。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直接揭示課題,說說題目《蜀相》是什么意思?簡介作者及背景。
二、學習古詩
1、初讀這首詩,讀準字音。
在要求認識的生字中,“蜀”“丞”是翹舌音,“祠”是平舌音。要求會寫的“
頻”是左右結構的字,要寫得左右勻稱。
2、自由讀詩,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3、結合書下注釋理解這首詩的大概意思。
三、品讀古詩,領悟詩情。
1、指名讀前四句,重點理解“祠堂”“錦官城”“森森”前兩句交代了什么?(首聯(lián)點出祠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huán)境。)“尋”字又反映了什么?
2、看武侯祠的圖片,當年詩人來到武侯祠,這里是一番怎樣的景象。邊讀邊想象,當年的武侯祠是什么樣的。指導學生朗讀。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幾句詩的意思。(諸葛丞相的祠堂到什么地方找尋?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高大的地方。掩映臺階的碧草空自展現(xiàn)著一派春色,藏在密葉間的黃鸝徒勞地婉囀鳴唱。)
4、體會“自”“空”二字的妙處,(“自”“空”二字極為傳情:碧草映階,不過自為春色——因游人行蹤難至;黃鸝隔葉,不過空作好音——因詩人無心傾聽。一片詩心,全凝于二字。自然之恒久,與世事之多變、人生之不永暗相對照。)
5、文章題目是寫人,而這幾句為什么寫景?有什么作用?
6、學習后四句。
(1)自由讀,理解意思。解讀“老臣”,字典中并沒有這個詞,書下注釋也沒有,能不能通過讀,感受到什么樣的人可以稱為老臣。再前面我們聽到了作者輕輕地呼喚了一句“丞相”,在這里他又深情地贊嘆了一句“老臣”。借助“開濟”了解“老臣”,請了解蜀漢知識的同學說說丞相是如何輔助先帝開創(chuàng)基業(yè),又是如何輔佐幼主繼承大業(yè)。
(2)出示《三國志》里的文字,看你能不能理解“老臣心”是一種怎樣的情懷。聯(lián)系典故理解。
(3)“天下計”指的是什么?“老臣心”想的是什么?
(4)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5)丞相的心里,放不下的是什么?
看畫面,雖然丞相已經離開我們1700多年了,但是人們還是要到他的祠堂前表達自己對他的崇敬。誰來說說你腦海中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情形。
(6)英雄為什么會“淚滿襟”?英雄都指哪些人?
7、后人在評價諸葛亮時,經常使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樣的詞語。想一想,還有哪些詞語適合表現(xiàn)人盡職盡責的品質?
三、課外拓展
你還知道哪些《三國演義》中的典故?
四、小結:
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轉,自然緊湊。前兩聯(lián)記行寫景,灑灑脫脫;后兩聯(lián)議事論人,忽變沉郁。自始至終,一生功業(yè)心事,只用四語括盡,不愧是如椽巨筆。全篇由景到人,由尋找瞻仰到追述回顧,由感嘆緬懷到淚流滿襟,頓挫豪邁,幾度層折。全篇所懷者大,所感者深,凡讀此篇者,莫不有雄渾沉郁之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