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要求]
1.通過“口語交際”“我的采蜜集”“我的小筆頭”等,使學生到感受動物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愉悅,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動物、對生活的熱愛。
2.通過“口語交際”“我的小筆頭”,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教材分析]
本次綜合學習包括“我的采蜜集”“讀讀背背”“口語交際”“我的小筆頭”四個板塊。
“我的采蜜集”用富有童趣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雨給世界萬物帶來的快樂。
“讀讀背背”提供了古今詩人贊喻動物某種精神的詩句,以物言志,表達情感。一方面讓學生積累精美詩句,另一方面認識到人與動物的密切關系。
“口語交際”“我的小筆頭”則是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通過討論與寫作,感受人與動物的和諧關系。
[教學建議]
一、我的“采蜜集”
“我的采蜜集”從傾聽自然的角度,用詩一樣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雨中童話圖。教學時,首先要讓學生通過多讀,感受語言的音韻美、節(jié)奏美;其次,在讀中體會到人與動物都是大自然的孩子,可以平等、和諧地共享春雨帶來的快樂;另外,也可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所見所聞。
二、讀讀背背
教材選的是一些詩人對動物身上所體現出來的某種精神贊頌的詩句。教學時,可讓學生先談談自己的理解,再進行背誦。還可以讓學生說一說人從動物身上還受到了哪些啟示。
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由于蠶一生只吃桑葉,到老時卻吐盡它那柔軟、光滑、潔白的絲,因此“春蠶到死絲方盡”的詩句就被用來贊揚那些有奉獻精神的人們。此句源自唐代李商隱的著名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
2.“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這是魯迅《自嘲》中的詩句。橫眉,怒目而視的樣子,表示憤恨和輕蔑。冷對,冷落對待。千夫指,原意是許多人的指責。詩中比喻敵人的指責。俯首,低頭,表示聽從的樣子。為,做。孺子,兒童。孺子牛,春秋時齊景公跟兒子嬉戲,裝牛爬在地上,讓兒子騎在背上,兒子不小心跌倒時,把齊景公的牙齒掛折(shé)了。因而鮑子曰:“汝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就稱齊景公為“孺子!。這里比喻人民大眾的牛。這句詩形容了作者對敵人決不屈服,對人民大眾甘心象牛一樣俯首聽命的鮮明態(tài)度。
3.“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此句出自三國時期曹操的詞作《龜雖壽》。驥:好馬。櫪:馬槽。詞中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蕩著馳騁千里的豪情。意思是,有志干一番事業(yè)的人,雖然到了晚年,但一顆勃勃雄心永不會消沉,一種對宏偉理想的追求永不會停息!
三、“口語交際”
《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中年級口語交際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話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同意的意見與人商討……”因此,在教學中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暢所欲言,闡明自己的觀點及理由。有條件的話,最好請家長一起來參與討論。同時,也為下面的“我的小筆頭”做好熱身準備。
四、“我的小筆頭”
1.綜合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已感受到動物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我的小筆頭”安排了“我與動物朋友”的寫作練習。這一部分內容可與“口語交際”結合起來進行,重點寫出對“朋友”的喜愛。
2.結合本單元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開發(fā)題材,可從動物的習性、情感、與人的密切關系等方面自由抒寫。
3.評改的重點是要引導學生盡量通過真實的事例刻畫細節(jié),表達真情實感。
五、建議教學2——3課時。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