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家廟小學 齊東來
一、教材分析
《城市的標志》是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是當代作家張抗抗的一篇散文。全文緊緊圍繞“標志”來寫。文章篇幅較長,通過對城市現(xiàn)狀的理性思考,表達了樹是城市的標志,作者以真實的內心感受,來喚起人們崇尚自然,回歸自然,珍惜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天然禮物的意識,提醒和號召人們要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使之與人和諧相處,共同發(fā)展。
課文第一部分列舉了許多觀察到的城市雷同、相似的現(xiàn)象,引發(fā)人們的反思。第二部分充分表達了樹是城市的標志這一觀點,對生長在不同地域,千姿百態(tài)的樹做了生動、細膩的描寫,尤其是對杭州市香樟樹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對家鄉(xiāng)喜愛之情。第三部分點明了主題。
二、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
根據(jù)課時目標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1、由城市圖片、城市標志性事物圖片等一步步的導入新課。
2、檢查預習(從字、詞、多音字等幾方面進行了檢查)
3、自讀課文,勾畫四字成語。
4、給詞語分類,討論整理出文章的結構順序。
5、分部分學習課文內容:城市的雷同和千姿百態(tài)的樹。(重點句子討論、表格填寫等)
6、總結
三、教后反思
(一)本節(jié)課成功的方面
1、循序漸進式的課前導入有利于學生對于“標志”這個詞語的理解,配上三個極其相似的城市的圖片,一步步的添加信息,給出提示,讓學生自己逐步意識到“標志”對于一個城市的重要性。
每個孩子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所以當我給出圖片一步步的讓他們猜城市名的時候,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開始慢慢的融入課堂之中。
2、通過詞語分類很清晰地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順序。
理清文章結構,對于那些理解能力強的孩子能比較準確地去劃分,而一些語文基本功較弱的孩子就有些難度了。所以我在想可不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提示去幫助孩子理清文章的脈絡。這也就是我這節(jié)課為什么會找四字詞語并分類的緣故。效果確實還不錯,學生把自己找到的詞語,經(jīng)過仔細觀察,很容易總結出分類的規(guī)律,也就是文章的層次了。
3、教學環(huán)節(jié)緊湊,知識信息量大,知識點滲透到位
第一部分用反面襯托的寫法,起到突出主題、引發(fā)人們思考的作用。這對六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有一定的難度,講到這里時我補充進了襯托的知識,講述了正襯與反襯的區(qū)別,并舉了很通俗易懂的例子,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反襯的作用。
(二)需要改進的不足之處
1、在品讀描寫各種樹的文句段落時,當學生說出那些美麗的句子的時候,而我利用課件展示圖片的時候,不應該只是讓學生看一下圖片,而是可以通過圖片,結合文中的語句感受每棵樹的不同之處,化抽象為直觀,這時再進行指導朗讀,從而達到品讀之境。
2、在講授第四部分結合句子,談體會或疑惑時,我的設計本意是讓學生通過對文中句子的理解來自己體會出城市的雷同給人帶來的那種茫然無措、無奈的心情,意識到樹的重要性。有些孩子能通過句子說出自己的感受來,也能歸納出相應的四字詞語;可是一部分孩子卻變成了通過四字詞語去尋找對應的句子了,這就和我的設計初衷不太符合了,對于下一步樹的重要性的學習會有所影響。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